近日,海南省目前最大單建式人防工程——三亞市解放路地下人防工程正式建成,這是海南省引入社會資金參與建設地下人防工程的首次嘗試。
“這是一個多贏的結果。”
——帶動了三亞市解放路老商業區的發展,助推著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十二個重點產業發展;
——解決了多年來的當地交通頑疾,開啟了三亞市民“地下生活”的新時代;
——解決了這個老城區沒有地下人防空間的困局……
這更是人防工程建設軍民融合式創新發展的成功實踐。
謀求破局:打破老商業區
無人防工程困局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隨著旅游熱潮火了整個三亞,三亞市解放路漸漸成為三亞商業的代名詞。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這條街道附近聚集了大量商圈,包括明珠廣場、汽車總站及解放路步行街等人流量較大的場所。
人多了,車多了,狹窄的馬路上堵車變得司空見慣,車位更是一位難求,導致了商業發展受阻。曾有市民形容開車前往解放路的情景:“開車十分鐘,找車位半小時,誰還有心思逛街?”
“最亟待解決的問題是,作為三亞最繁華的商圈,每天有數十多萬市民、游客聚集,卻沒有一個單建式地下人防工程。”三亞市人防辦主要負責人說。
然而,在老城區地下建設一座單建式人防工程談何容易,不僅工程量巨大,所需資金更是一筆天文數字,僅依靠人防一個部門的力量,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堅持人防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融合、與城市建設相結合、與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相協調,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推進人防事業發展;要統籌建設地上地下市政公用設施,制定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協調推進軌道交通、人防工程、地下綜合體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三亞市人防辦主要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這些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和部署為新時期的人民防空建設指明了方向——破解三亞市解放路商業圈的這一系列的困局,就需要向地下要空間謀發展,資金的缺口可通過與社會合作的方式打開困局。
2012年,三亞市人防辦引入社會資金,與天懋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簽訂協議,建設三亞市解放路地下人防工程。工程由海南天懋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作為回報,該公司獲得地下商場四十年經營權,戰時作為地下人防工程使用。
這是海南省對引入社會資金建設地下人防工程的第一次嘗試,2013年,三亞解放路地下人防工程正式破土動工。
攻堅克難:“螺螄殼里”
挖出人防空間
在狹窄擁擠的老城區,投資幾個億建設人防地下工程,可謂是“螺螄殼里做道場”,工程的難度遠遠超出想象。
解放路兩側各種建筑林立,施工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周邊建筑沉降。施工方首先對工程主體周圍進行水泥支護墻和立柱施工,支護體系形成后再進行路面開挖和頂板施工,然后恢復管網,用蓋挖法進行地下負一層和負二層施工,保證了周邊建筑的安全。由于原有的解放路地下管線錯綜復雜,使接下來的管線改造成為施工中遇到的最大難題。為了保證施工順利進行,以及周邊單位和居民能夠正常用水電,三亞市人防辦和施工方邀請了三亞市規劃局、住建局等多家單位,進行了多方研討,邀請技術專家進行論證,最終提出了科學的對策:對電力電纜進行外遷,整合現有的變壓器;對雨水污水管道進行分流,對供水管進行改建,重新規劃管網布置……
通過這次改造,許多地下管線的管理單位對老化的管線進行了再次的擴建升級,便于日后的管理維護。
在開挖的過程中,地下地質條件極其復雜,開挖至地下十幾米深度時,遇到了堅硬無比的巖石,作業工人只能用工具一點點地將巖石敲碎運出地面。
克服重重困難,歷經四年的艱難施工,解放路地下人防工程主體部分已經完工。
該地下工程分為地下部分兩層,其中一層功能為商業區,有美食城、購物街等時尚商業綜合體,二層為停車庫、超市。其中地下二層的停車庫和超市已經投入運營,而地下一層的地下商城也進入了后期裝修階段,開業指日可待。
效應初顯:軍民融合
促多贏結果
隨著地下人防工程的全部完成,解放路舊貌換新顏,再次成為一個集旅游、購物、休閑為一體的新商圈。不久的將來,在地下商場購物、消費,將成為三亞市民和游客的新時尚。
“引入社會資本,建設地下人防工程,這是一個多贏的結果,該工程建成后,將發揮戰備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等多重功效。”三亞市人防辦主要負責人說,它的建成,不僅能大大提升城市防空和避災能力,解決了長期以來解放路“停車難”的困局,還助推著當地商業的發展。
據介紹,三亞市解放路地下人防工程地下總建筑面積近7萬平方米,商業面積3.4萬平方米,建有餐飲、服裝銷售、娛樂休閑等商鋪800個,可提供近3000個就業崗位,預計每年上繳稅收近千萬元。
該工程還兼顧了道路拓寬改造項目,路面由原來的20米拓寬到27米,建有過街人行通道19條,地下車位600個,有效緩解了該路段的交通擁擠和停車難等民生問題。
加快人防工程建設融合式創新發展是人防事業發展的新要求,是加強國防戰備建設的需要,是城市發展的客觀需要,是補足城市民生短板的手段。省人防辦主要負責人表示,三亞市解放路地下人防工程的建設,是海南省人防工程軍民融合的一次成功探索實踐。在正在開展的百日大研討大行動活動中,省人防辦將貫徹第七次全國人民防空會議精神和省第七次黨代會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開展相關調研,在下一步工作中積極推動人防建設與海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相融合,在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中作出應有的貢獻。
國內人防工程建設與城市地下空間開發融合發展案例
第七次全國人民防空會議指出,經過多年建設形成的人防工程、設施等,既是重要的戰備資源,也是可以用于發展經濟、服務社會、改善民生的寶貴財富,“十二五”期間,全國開發利用人防工程創造產值近170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320多萬個。現將國內部分人防工程建設與地下空間開發融合發展案例展示如下:
1 上海松江廣富林湖底人防車庫項目
上海松江廣富林湖底人防車庫工程總建筑面積4.26萬平方米,其中地面面積約為4015平方米,地下面積約為38585平方米。車庫建筑面積約為2.99萬平方米,避難通道、樓梯間、坡道及出入口建筑面積為1.27萬平方米。平時功能為小型車停車庫,提供車位885個,戰時滿足人防需求。
2 浙江義烏市民廣場地下空間綜合體
浙江義烏市民廣場地下空間綜合體位于義烏市舊城改造中心,總建筑面積約10萬平方米,項目性質為地下商業停車庫及人防工程。地上廣場用生態園林的理念來指導設計,將綠地的觀賞性與實用性結合起來,滿足人民休憩、健身、觀景的要求。市民廣場空間分為地下兩層,地下一層為商鋪和車庫,地下二層為超市,在商業區的四個角布置四個人員出入口,南面2個為下沉廣場,北面2個為跌落式口部。加上南北車庫有四個出口,整個地下室一共有8個出口,工程東西向采用8米柱跨,南北向采用6米柱跨,這樣的柱網既滿足商鋪的需要,又能符合車庫3輛車的尺寸。工程平時作為商業及停車庫使用,戰時滿足人防需求。
3 武漢王家墩CBD
武漢王家墩CBD共有設計總量達260萬方的地下空間系統,集地鐵站、商業、交通、人防為一體,形成中心城區全新、多維、立體空間層次,共筑現代商務區的繁榮與高效。其中商務核心區地下規劃94萬方,分為地下停車、軌道交通、人防設施、地下公共車道、地下公共服務設施、地下輔助設施等六大主導功能,以地鐵站點為發源地,形成規模龐大的地下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