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至31日,2018中國·佛山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國際大會將在佛山高新區舉行,屆時中、英、德、日、韓等國家的院士及專家將齊聚,把脈佛山乃至廣東人工智能產業培育及智造轉型升級新路。
佛山高新區自1992年成立以來,便一直肩負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任。當前更是肩負起佛山產業轉型升級引擎的新使命。即將舉辦的這場國際大會,彰顯了佛高區布局人工智能產業的決心,以及借人工智能推動佛山智造升級的雄心。
回眸26年光輝發展史,不難看出,佛高區走出了一條從現代制造到智能制造再到人工智能的發展路徑,這在佛高區引入的代表性平臺上可見一斑:2013年成立的佛山市南海區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以建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創新引擎為己任;2017年獲批建設的中國(廣東)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致力打造機器人裝備產業發展平臺;2018年揭牌的中國發明成果轉化研究院,計劃引進北京中關村人工智能及裝備制造創新平臺落地佛山……人工智能正推進下一次“工業革命”,佛高區把握機遇不斷搶占發展先機。
現代制造
將現代科技應用于制造業引導企業殺出傳統制造重圍
“南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佛山國家高新區核心園區……整合中部城市、產業發展資源打造南海高新區,以現代制造業基地、產業智庫為重心的產業新城逐步成形。”這是出現在南海區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段話,意味著從2011年起佛山高新區已經將發展現代制造業作為重心,提出建設產業新城的發展目標。
現代制造業是借助現代科學技術的支撐,如上世紀90年代在我國開始普遍應用的互聯網、發達的通信方式等,提升勞動生產率的一類制造業,區別于改革開放初期靠廉價勞動力、虛耗能源、大規模手工制作等發展起來的傳統制造業。
從時間節點上看,佛高區正是誕生于現代制造業方興未艾的時期。前期發展中最有代表性的企業,莫過于1996年7月率先在香港上市的科龍公司——主要生產冰箱、空調、冷柜和洗衣機等系列產品;以及2009年10月率先登陸創業板的南方風機股份有限公司——專業從事通風與空氣處理系統設計和產品開發、制造與銷售,業務主要面向核電、地鐵、隧道、風電葉片和大型工業民用建筑五大領域。
眾所周知,時間是制造業流程上最重要、最寶貴的資源,將材料轉變為成品的時間越短,制造業所獲得的利益將越高,而現代科技是縮短時間的重要“法寶”。因此科龍和南方風機的輝煌,側面反映了當時佛高區將科技應用于制造業的創新性、前瞻性。
智能制造
興建平臺借力高校用創新帶動智能化改造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我國很快走上“信息高速路”。到了2012年底,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敢為人先的南海人深諳創新的重要性。2013年3月,廣東省科技廳、佛山市政府、南海區政府和廣東工業大學共建佛山市南海區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用創新驅動制造發展,并將其落戶佛高區。
2015年1月,《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布局和項目規劃(2015~2020年)》正式印發,廣工大研究院以建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創新引擎為己任,結合本地產業轉型升級需求,以機器人及自動化、精密裝備、3D打印和智能制造技術為核心,加強與廣工大等對接,促進創業團隊與行業龍頭企業結成戰略合作伙伴,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開放式創新型科研實體和公共服務平臺。
廣工大研究院副院長熊薇介紹,目前該院已孵化90多家技術研發型企業,申請專利600多件,服務地方企業、高校、職業院校、中小學校等單位超3000家,實現技術服務收入超10億元,帶動新增產值50億元。
佛高區走出一條以智能制造技術為核心、興建平臺、依托高校推進本地制造業智能升級的新路子。2015年,現代化科研機構——佛山智能裝備技術研究院成立,聯合上市公司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管理,專注于工業機器人整機和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同樣不失為其中的一個優秀樣本。
人工智能
構建機器人集成生態鏈探索終端產品培育市場
伴隨著黨的十九大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落筆到南方改革開放試驗田、創新主戰場——佛高區身上,便是面臨著廣佛同城化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潮激蕩的新形勢,亟待從最初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向擔當佛山產業轉型升級引擎的新使命上轉變。
走過了現代制造的窗口期,身處智能制造風起云涌的大環境中,率先向人工智能產業“探路”,這便是佛高區“敢于吃螃蟹”的發展精神。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科技創新發展的戰略性技術,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均把發展人工智能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和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加緊出臺相關規劃和政策進行大力部署,力圖在新一輪國際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導權。
回望自身發展歷程,佛高區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相關部署,趕上人工智能“快車”的步伐從未停歇。斬獲影響中國2017年度中國智造獎的中國(廣東)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利用佛高區核心區獅山鎮原南方風機、東方精工廠區加緊建設,逐步形成了“核心技術研發—機器人本體—機器人集成—機器人應用—工業大數據”的完整產業創新生態。新加坡建筑機器人項目國際知名機器人專家陳義明教授團隊、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蘇州金凱達,以及佛山市科萊機器人有限公司等本地的機器人集成商等9個項目已入駐該中心,其中4家企業已開始投入生產。
機器人作為人工智能領域較早得到開發的一塊,近年來進入發展的“井噴期”。2017年,廣東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約260億元,約占全國1/3,帶動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等相關產業規模超2000億元,人工智能核心產業及相關產業規模均居全國前列。
“我們一方面借助人工智能推動佛高區乃至珠三角的智能制造升級,另一方面積極培育人工智能產業,探索終端產品培育的市場。”佛山高新區經濟發展和科技局科技管理科科長李英勤表示,人工智能的未來已觸手可及。
未來已來
厚植“人工智能+”沃土借鏈式突破擁抱未來
今年7月23日,《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下簡稱《規劃》)印發實施,積極謀劃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系統性戰略布局,明確分三步走,逐步將廣東打造成為國際先進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戰略高地,為打造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戰略、奮力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提供強大支撐。
《規劃》指出,廣州、佛山、東莞數據開放平臺進入全國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前十名,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沃土。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佛山市智能裝備制造及機器人產業規模達2000億元;重點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34家,數量居全省前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0多家,應用機器人超4000臺。
因此,在智能機器人、智能制造、智慧政府、智能家居、智能醫療、智能交通、軍民融合等15項人工智能多領域多場景示范應用中,佛高區在很多方面已有成熟的基礎,突破核心技術便能有效實現“人工智能+”。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今年9月13日,中國發明成果轉化研究院在佛山舉行揭牌儀式,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張寶文和佛山市市長朱偉共同為研究院揭牌,標志其正式落戶佛高區力合(佛山)科技園。該研究院今年7月承辦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港澳臺賽,今年10月將和佛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聯合承辦2018中國·佛山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國際大會。
中國發明成果轉化研究院副院長王富濤表示,未來將通過自主搭建的知識產權應用平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企業聯合創新平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中心等,引進北京中關村人工智能及裝備制造創新平臺落地佛山。
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引發鏈式突破,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將實現社會生產力和勞動生產率的整體躍升。佛高區順勢而上,朝著人工智能風口浪尖挺進的步伐穩健而迅捷,將進一步助力爭創全國高新區20強,帶領區域經濟迎接新未來。
佛高區制造領域代表性平臺速覽
佛山市南海區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3年3月坐落位置:南海軟件科技園
該研究院緊盯建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創新引擎的發展目標,以機器人及自動化、精密裝備、3D打印和智能制造技術為核心,打造集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及孵化、人才培養與引進于一體的開放式創新型科研實體和公共服務平臺。獲批國家級眾創空間、廣東智能制造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資質,榮獲“2017年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獎”,連續兩年獲評國家級優秀(A類)科技企業孵化器。
目前已建成7大公共服務平臺、4大創新創業平臺和3大實驗室,培育100多個高端創業團隊,孵化90多家技術研發型企業(其中14家獲高企認定,9家進入高企培育庫,3家省高新區股權交易中心掛牌,1家新三板籌備掛牌)等。
佛山智能裝備技術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5年8月坐落位置:佛山市機器人創新產業園內
該研究院由佛山市科技局主管,由省、市、區共建,并聯合上市公司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管理,專注于工業機器人整機和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是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和開放式公共服務平臺。獲評佛山市機器人創新產業園孵化器建設項目等。
主要研發部門有國家數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佛山)、國家CAD支撐軟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佛山)、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佛山)等;建有17個關鍵技術研究室、1個世界領先水平的智能裝備精密檢測中心、1個企業孵化中心等。
中國(廣東)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
成立時間:2017年坐落位置:獅山鎮原南方風機、東方精工廠區
該中心是佛山高新區根據佛山市建設中國制造業創新中心的戰略部署,結合自身產業發展實際打造的集機器人研發、應用、產業化于一體的重大裝備產業發展平臺。獲影響中國2017年度中國智造獎。
中心占地面積約180畝,目前已完成展廳建設并投入使用,中心的展示、產業引進、集成、金融服務等功能已基本具備,逐步形成了“核心技術研發—機器人本體—機器人集成—機器人應用—工業大數據”的完整產業創新生態。新加坡建筑機器人項目國際知名機器人專家陳義明教授團隊、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等9個項目已入駐該中心,其中4家企業已開始投入生產。
中國發明成果轉化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8年9月13日坐落位置:佛山高新區力合(佛山)科技園
該研究院于2017年9月12日經中國發明協會批準,并聯合海內外百余家行政事業單位、科研院所、金融機構和知名企業等作為首批發起單位倡議成立。2017年11月23日,佛山市政府與中國發明協會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該研究院落戶佛高區,今年9月13日正式揭牌。
該研究院主要開展技術創新與成果對接、交易、轉移孵化、項目(企業)引進等。已促進8個海歸團隊落地并成立公司,先后建設了廣東省(白俄羅斯)海外離岸孵化器、品牌中國戰略規劃院佛山基地等。今年7月承辦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港澳臺賽,今年10月將承辦2018中國·佛山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國際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