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全國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增速整體回落的背景下,文化產業成為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新的增長點。2010年全年,文化產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本外幣中長期貸款累計新增276億元,年末余額同比增長61.6%,比上年末提高39.1個百分點,余額增速創歷史新高。
“文化產業首次出現在央行年度統計報告中并處于如此顯著的位置,這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文化部文化產業司有關負責人說,這一方面體現了國家對文化產業的高度重視,另一方面,更是對去年文化部貫徹落實《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致力健全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所做努力的最好回饋。
“部行合作”機制 助推文化企業信貸融資
由于文化產業有輕資產、高風險、收益難以預期以及文化產業與資本市場之間信息不暢等特點和原因,長期以來,融資難一直是困擾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瓶頸。為拓寬文化產業投融資渠道,去年3月,中宣部、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文化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作為《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配套文件,這也是文化產業與金融業對接的第一個政策文件。為貫徹落實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層次的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文化部充分發揮政府職能,深入探索推進與銀行類金融機構之間的“部行合作”機制,引導各類銀行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有效信貸投入。截至目前,文化部已與6家銀行建立起“部行合作”機制,這6家銀行分別為: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北京銀行。
“部行合作”機制確立后,各家銀行對文化產業的重視程度明顯提升,對文化產業的授信支持明顯加大。一年來,已有30多個文化產業項目獲得合作銀行信貸支持,貸款金額達130多億元,涉及演藝、展覽、文化旅游、非遺開發、樂器生產經營、產業園區及主題公園建設、境外投資并購等領域。文化部“部行合作”機制得到相關部門、文化企業和金融界的廣泛認可。2010年,中央財政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部行合作”機制下的14個重點項目給予了貸款貼息支持。
投融資公共服務平臺 搭建文化金融合作橋梁
“部行合作”機制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文化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是,隨著向文化部提出融資需求的企業和合作銀行數量的不斷增加,以往采用的每年固定時間,由文化部及各省市組織企業進行貸款申報,再經專家評審向銀行推薦的做法,因時間較長,已無法滿足文化企業快速增長的貸款需求。再者,由于文化企業和銀行機構相互不了解、信息不對稱,不少文化企業報送材料不符合要求,也降低了銀行的審貸效率。
為加快文化產業和金融業結合發展,切實解決文化企業和資本市場之間信息與資源的不對稱,2010年初,文化部啟動“文化部文化產業投融資公共服務平臺”一期建設,并于5月14日正式上線運行。該平臺依托中國文化產業網,有效整合各資本市場資源,意在建設成集政府指導政策對外發布、文化產業投融資信息交流、金融業務在線辦理、金融產品發行、項目咨詢投資、產品展示交易、行業知識普及培訓等各類文化產業投融資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共服務平臺。
該平臺建成運營半年來,在解決文化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信息渠道不通暢方面的作用日益顯現,得到了文化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高度認可。目前,在平臺上成功注冊擬申請貸款的文化企業數量已達60家,其中四川九寨溝縣容中爾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最早一批注冊用戶的貸款申請已成功獲貸。同時,各大金融機構紛紛與平臺開展業務對接。2010年,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銀行等6家銀行機構,北京產權交易所、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等5家文化產權交易機構相繼與該平臺開展合作。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也將于今年與該平臺實現業務對接。
11個試點險種、3家保險公司
保險業作為現代金融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功能,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去年3月份出臺的《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特別強調了積極培育和發展文化產業保險市場的重要性,提出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保險服務,以及推動保險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要求。
為將該指導意見落到實處,去年5月,文化部聯合中國保監會、重點保險公司和學術機構,啟動了文化企業保險需求調研,探索起草更為細化的保險業支持文化產業的政策文件。在此基礎上,文化部和中國保監會于去年12月發布了《關于保險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從保險產品開發、保險服務提升、保險融資功能發揮、配套機制建設等方面對保險業支持和服務文化產業發展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這也是保險業支持文化產業的首個專門文件。今年1月,文化部與中國保監會在京聯合舉行“保險支持文化產業試點工作啟動儀式”,同時公布了第一批11個文化產業保險試點險種以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3家首批試點保險公司。 文化產權交易 拓寬文化企業投融資渠道
文化產權交易作為文化企業無形資產價值量化和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環節,是創新文化企業投融資渠道的突破口,也是文化部推動建立健全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的核心工作。《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積極培育流轉市場,充分發揮交易平臺作用,為文化企業的著作權、商標權和專利技術交易等文化產權交易提供專業化服務,進一步加強對文化市場的有效監管和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完善各類無形資產二級交易市場”。
截至目前,上海、深圳、成都、沈陽、合肥、廣州等地已相繼成立文化產權交易所。同時,在文化部的支持下,北京文化產權交易所籌備工作進展順利,預計將在今年初掛牌運營。文化部文化產業投融資公共服務平臺也將在今年開通“文化產權交易系統”,推出文化企業和各地文化產權交易機構網上項目對接機制,進一步拓寬文化企業的投融資渠道。
“風正潮平自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需策馬揚鞭。”回顧2010,文化產業與金融資本的聯姻取得了實質性的融合,但面對成績更應放眼長遠,未來的路還很長,深化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實現文化產業的又好又快發展,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尚需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