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正在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將把中國與亞歐大陸上的各個國家更加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推動相互之間經貿、投資、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而這一戰略的實施,將促進跨國產業鏈合作,推動境外經貿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各類產業園區的建設。那么,“一帶一路”為我國產業園區的發展又帶來了哪些新機遇呢?企業要關注“一帶一路”哪些機遇?
“一帶一路”進入落地期
自2013年9月,國家領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之后,“一帶一路”已經漸漸成為國家層面上的重要發展戰略。
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一帶一路”的工作重心逐漸從推廣轉為落實,“一帶一路”將進入落地期,其項目領域也將繼續拓展,除了繼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近幾年“一帶一路”電子商務、金融、中醫藥等領域合作得到發展,預計這一趨勢在2019年將繼續。
目前,我國六大經濟走廊已簽訂的相關協議達到5046億美元,2016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53個國家直接投資145.3億美元,中國正以工程承包為先導,以金融服務為支持,在“一帶一路”沿線建設一批合作園區與自貿區,并力爭取得更多早期收獲,這將成為中國海外投資的重要方向。
產業園區建設獲得新機遇
“一帶一路”作為中國新的國際戰略框架,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多重發展機遇。其戰略愿景可分為遠近兩大層次:近期著眼于“基建互通、金融互通、產業對接、資源引入”;遠期則致力于“商貿文化互通、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共同繁榮”。“一帶一路”戰略給國內產業園區發展將帶來巨大機遇。
從“一帶一路”發展路徑來看,節點城市是關鍵,經濟開發區和港口建設是重點。伴隨我國改革開放而誕生的開發區,在體制創新、科技創新、節約利用資源、優化產業、調整結構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有效地發揮了窗口、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為開發區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
截至2016年,我國企業已在“一帶一路”沿線20個國家建有56個經貿合作產業園區,累計投資185.5億美元,為東道國創造超過10億美元的稅收,提供超過17萬個就業崗位。
另外,“一帶一路”戰略包含了三大層面:一是以擴大自由貿易區網絡為主要目標;二是以擴大服務貿易為重大任務;三是以基礎設施建設的互聯互通為主要依托。
國家級新區在探索“負面清單”上積累了很重要的經驗。目前,以服務貿易的進一步開放來重點推動自由貿易區的網絡建設。還面臨著一系列新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方面,國家級新區義不容辭,擔負著重要的責任。
企業要關注“一帶一路”哪些機遇?
“一帶一路”是中國倡議的、巨型的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平臺,對企業而言,要關注 “一帶一路”的四大商業機遇。
第一,基建方面。“一帶一路”是一個發展的平臺,它將國內的區域經濟一體化與國際的區域經濟有機結合起來。古代的絲綢之路以貿易帶動經濟繁榮,而今天的“一帶一路”依靠雙向投資、雙向貿易,通過基建、金融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動經濟發展。中國將堅持基建先行,在基建方面擁有全產業鏈輸出的能力,并在許多領域超過發達國家,逐漸擴大相關投資。
第二,投資方面。投資不僅包括中國的對外投資,還包括從“一帶一路”國家吸引到中國的投資。尤其中韓、中歐之間雙向投資規模較大,并購案不斷發生,例如在三一重工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美的并購德國庫卡公司等案例中,中國的上市公司轉變為跨國公司并迅速成長,使中國在“一帶一路”甚至全球都擁有了新的競爭力。
中國一年吸收外資規模達1200億美金左右,其中65%投入服務業、25%投入高附加值制造業,這將引領中國的投資結構調整。
在未來,中國將會構筑起新的全球供應鏈和全球價值鏈體系,形成新的全球生產網絡,在這一進程中中國企業也將享受到品牌溢價和技術的高附加值,從而逐漸推動中國朝著創新驅動的方向發展,同時這也是“一帶一路”的目標和方向。
第三,貿易方面。按照窄口徑計算,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出口比重為27%-28%,進口比重為25%左右。中國擁有21大類產品,在16類產品中是凈出口,在“一帶一路”進程中的貿易優勢突出。中國通過在落后的發展中國家進行投資,并把產成品出口到中國市場,讓其他發展中國家分享中國的高增長和大市場,這不但有助于提升中國國際威信,還有利于與其他國家在政治、文化、經濟、外交、安全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合作。
第四,金融方面。在“一帶一路”的平臺,已有大量國家與中國展開合作——俄羅斯是人民幣在境外第一個掛牌交易的國家,柬埔寨是第一個把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的國家。金融機構,包括政策性金融機構和商業銀行等,都應在“一帶一路”國家進行布局,并發揮PPP的作用,讓企業有投資渠道,人民幣能自由兌換。
另外,境外產業園區是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國家投資的重要平臺,中國在“一帶一路”國家已建有77個境外工業園區,例如中埃蘇伊士經貿合作區、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贊比亞中國有色工業園等。中國企業到“一帶一路”國家投資布局,是綜合考慮了全球資源配置,并不是轉移過剩產能。在工程承包領域,中國所有海外工程承包50%的項目和50%的金額都在“一帶一路”國家,其中在東南亞、南亞、中歐地區的集聚程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