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當下,如何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產業扶貧是關鍵舉措和重要保障,既能促進貧困人口較快增收達標,也有助于鞏固長期脫貧成果。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旅發委充分發揮旅游產業優勢,聚焦重點、精準施策,積極培育貧困村旅游接待戶,深入推進旅游扶貧項目建設,全力打造旅游特色村鎮。目前,旅游產業扶貧已經成為內蒙古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
讓貧困戶吃上“旅游飯”
今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旅發委召開了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通過了《內蒙古自治區旅游扶貧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計劃》提出要積極扶持有景區和城鎮依托的貧困村開展農家樂、牧家樂、漁家樂、林家樂等旅游接待服務,組織星級旅游接待戶創建與評定。
烏蘭察布市涼城縣趙家村南鄰岱海北側有多個溫泉景區,可村里人卻不知道除了種地還能做什么,趙元世就是其中一個。
就在趙元世一籌莫展的時候,烏蘭察布市旅發委副主任趙亮找到了他。“他建議我做農家樂,我當時有點猶豫,種了20多年地,突然要做生意,沒有想過,也不會做。”趙元世還記得當時為了支持他開辦農家樂趙亮多次去找他,“和我說了很多關于發展旅游業的情況,后來旅游局的工作人員又帶我到呼和浩特買餐具、酒具等經營需要的用品。現在,我經營的農家樂年收入已經過萬,告別了貧困。”
在自治區旅發委的引導下,一批批像趙亮這樣來自旅游部門的工作人員正涌向脫貧攻堅第一線,生動展示著旅游產業在脫貧攻堅中的強大力量。
推進旅游扶貧項目
扶貧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對于旅游扶貧地區來說,當地居民達到脫貧致富目標的根本保障是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內蒙古在旅游扶貧工作中積極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充分發揮旅游產業綜合帶動作用,以推進旅游扶貧項目建設為重點,積極探索開展“景區+農戶”“合作社+農戶”“企業+農戶”“能人+農戶”等旅游扶貧示范項目創建活動,讓貧困群眾在旅游產業實踐中增強能力、樹立信心。把“幫眼前”與“扶長遠”結合起來,積極幫助群眾謀思路、找門路、挖窮根,讓貧困群眾看到出路、看到希望。
通湖草原旅游區是國家4A級景區,位于阿拉善左旗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烏蘭哈達嘎查境內。在當地政府和旅游部門的引導了,烏蘭哈達嘎查全體牧民以15000畝土地經營權折價240萬元入股通湖草原旅游區,占景區增資擴股后注冊資本比例為14.63%。其中:烏蘭哈達嘎查推薦一名代表進入公司董事會擔任董事,行使股東決議權。此外,烏蘭哈達嘎查還成立了旅游合作社與景區共同經營旅游項目收益比例實行三七分成,即景區三成,合作社七成。
烏蘭哈達嘎查牧民段學軍給筆者算了一筆賬,“我們204戶農牧戶全部加入了旅游合作社,年收入超過1000萬元。之前,我們和景區簽訂的是草場承包協議,景區每年向我們嘎查支付承包費6萬元。而我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公司以后,我們2015年就分得紅利14.63萬元,比原來的承包費多出了一倍還多。我們對景區的管理和發展有了話語權,有了做景區主人的感覺。”
在內蒙古,像“通湖草原旅游區+農牧民”的旅游扶貧項目不勝枚舉。旅游扶貧項目不僅豐富了內蒙古旅游產品供給,還為參與項目的農牧民搭建了與現代化市場接軌的平臺,成為與互聯網時代相融合的“新型”農牧民。旅游扶貧的目標已經從單純的增加經濟收入擴展到包括鄉村經濟、人居環境等一系列生活水平的改善。
全力打造旅游特色村鎮
赤峰市雷營子村位于大興安嶺和燕山山脈的交接地帶,有村民164戶,647人。雷營子村支書雷殿青說,這山溝里地少,又遠離市區,以前人均純收入不足2000元,青年人都出去打工了,最少的時候村里只有100多人,大都是老弱病殘。
2014年,在旅游部門的引導下,雷營子村開始嘗試開辦農家樂。去年,雷營子村成立了好客雷營子文化旅游公司,全村1200畝耕地全部入股,入股資金有300多萬元。截至目前,該旅游公司投資153萬元建成了3.5米寬,2.4公里長的旅游道路,投資131.6萬元開展了耶律琮墓地保護項目,投資487萬元建設人民公社大食堂,投資40萬元改裝3輛“農用拖拉機擺渡車”,此外,還建成了真人CS對抗、打靶射擊、真人弓箭對抗及趣味農場牧場等旅游項目。“所有的旅游項目都是公司的,游客由公司的游客中心統一調配到農家院住宿,到各項目區游玩,參與公司經營的村民有收入,不參加的也有股份分紅,村民身份也變成了公司員工和股東。”雷營子村主任張平說,游客來了可以參與做糧食畫、木工工藝品、草帽、扇面,做豆腐、豆腐腦、粘豆包、煎餅等鄉村工藝品體驗和鄉村美食體驗,在開心農場看小豬賽跑,和矮馬、羊駝、鴕鳥等動物互動,還有拓展和競技等多個項目。旅游產品豐富了,才能健康可持續發展。公司董事會制定了2018年的“小目標”:接待游客10萬人次,凈利潤400萬元,一個村民(股東)分紅1萬元。
旅游廁所讓村民一改往日陋習,從土坯草房升級為統一風格的民宿,加之整村環境的治理,曾經簡陋的小山村已經轉身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有力代表;“扶貧扶智”,當地旅游部門帶動村民通過集中培訓和到旅游發達地區學習先進經驗等方式把“種地”思維轉化為現代化市場思維。從貧困村到旅游名村,雷營子村的改變不僅是村民收入的增加,而是從“面子”到“里子”的巨大變革。
積極培育鄉村牧區新產業、新動能、新增長極,雷營子村成功轉型旅游產業是個案,也是內蒙古眾多鄉村探索發展旅游特色村鎮走上脫貧致富之路的一個縮影。日前,雷營子村已入選為自治區旅游扶貧示范點。
據了解,內蒙古將大力鼓勵和支持各盟市建設不同主題的特色旅游村鎮,推動貧困嘠查村“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產業帶動作用。到2020年,力爭每個盟市都有2個全國知名的特色旅游村鎮。自治區旅發委將重點支持貧困村鎮打造旅游特色村鎮項目,以及對周邊貧困地區有帶動作用的旅游特色村鎮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