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冷鏈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進消費升級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加快構建“全鏈條、網絡化、嚴標準、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現代冷鏈物流體系。同時,在合肥、蕪湖等城市,改造升級或規劃新建一批冷鏈物流園區。
發展城市“最后一公里”低溫配送
實施意見提出,要逐步構建覆蓋全省主要產地和消費地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加快補齊農產品產地“最先一公里”短板,鼓勵在生豬、牛羊、家禽、果蔬等加工地建設預冷、儲藏保鮮等初加工冷鏈設施。積極發展城市“最后一公里”低溫配送,加強面向城市消費的低溫加工處理中心和冷鏈配送設施建設,支持企業在城區農貿市場開辟冰鮮、冷凍畜禽及果蔬產品專賣區,新增冰鮮畜禽及果蔬產品儲存、運輸設施,改善經營環境。
在政策的推動下,多地將掀起冷鏈物流投資建設熱潮。根據實施意見,在合肥、蚌埠、蕪湖、阜陽等重要物流節點城市和具備一定冷鏈物流需求的城市,改造升級或規劃新建一批冷鏈物流園區,鼓勵綜合性物流園區加大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投入。加大冰鮮水產品、肉類、水果等進境指定口岸申建力度。建立全省冷鏈物流重大項目庫,謀劃實施一批產地預冷集配中心、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低溫物流專區、低溫加工處理中心、低溫配送中心、第三方冷鏈信息平臺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重大項目。
鼓勵“生鮮電商+冷鏈宅配”模式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的普及,網上購物的網民數量不斷增多,生鮮電商市場迅速崛起,同時帶動了冷鏈宅配的需求擴張。
實施意見要求,鼓勵專業化冷鏈物流企業與大型食品生產、加工、流通企業資源整合,促進自營冷鏈物流向社會化、專業化冷鏈物流發展,開展冷鏈共同配送、“生鮮電商+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生鮮生產基地+冷鏈物流”等經營模式創新。積極推進我省具備條件的城市中心鐵路貨場轉為城市物流配送中心,完善鐵路貨運樞紐集疏運體系,推動鐵路與公路冷鏈物流互補協同發展。
鼓勵冷鏈物流配送全程信息化
冷凍食品的快遞到哪了?大數據實現全程可視化跟蹤。實施意見指出,鼓勵企業運用衛星定位、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對冷鏈物流倉儲、裝卸、運輸、配送實行全程信息化、可視化管理,確保食品安全。鼓勵互聯網與信息服務企業建立冷鏈物流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
同時,鼓勵大型平臺型物流企業整合產品、冷庫、冷藏保溫車輛等資源,實現市場需求與冷鏈資源高效匹配,提高冷鏈資源綜合利用率,并逐步與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對接。
建立冷鏈物流企業信用記錄
冷鏈物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監管的力度必須加強。實施意見指出,有關部門要加快建立健全從源頭至終端的冷鏈物流監管體系。加強對餐飲企業內部冷鏈車輛監管,要求車輛內部定期清洗消毒,食品原料、半成品與成品分區、分車輛運輸。加強鮮活、冷鏈運輸、冰鮮上市等農產品追溯信息在線監控和實地核查,重點對主體管理、信息采集、標識使用、掃碼交易等環節實施監督,推進落實各方責任。
同時,要健全追溯管理激勵、懲戒機制。建立冷鏈物流企業信用記錄,并加強信用信息共享和應用,將企業信用信息歸集至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通過“信用安徽”網站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安徽)依法向社會及時公開。積極探索對嚴重違法失信企業開展聯合懲戒和對部門行政監管失責懲戒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