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總投資超200億元的9個重磅級國際生物醫藥產業項目落戶廣州國際生物島,在這里每天都上演著創新故事。
廣州國際生物島再次令人矚目。
今年6月,總投資超200億元的9個重磅級國際生物醫藥產業項目落戶廣州國際生物島;官洲國際生物論壇會址、官洲生命科學創新中心、華南生物材料出入境公共服務平臺等相繼揭牌。自誕生之日起,這里每天都在上演著創新的故事。
“我們致力于建設國際一流水平的生物醫藥產業技術創新與國際合作高地,為廣州集聚生物科技創新企業、研發機構、高端人才以及信息資本奠定基礎。” 廣州國際生物島科技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副總裁曾瑋表示,自2015年被評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以來,島上已引進200余家生物醫藥企業,其中不乏該領域的龍頭企業。
形成五大板塊 吸引知名企業入駐
島上引進的龍頭企業之一、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域醫學)計劃在廣州國際生物島建設廣州國際醫學體外診斷產業創新中心項目,對標國際一流灣區體外診斷產品和服務園區建設標準,吸引國際知名生物醫藥公司總部、區域總部以及垂直領域全球或亞太研發中心落戶,孵化一批創新型企業。
作為我國第三方醫檢行業的龍頭,同時也是目前廣州國際生物島上最大的生物醫藥企業,金域醫學正在布局國際間的醫學檢驗服務。與“NIPT之父”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教授團隊在高端無創產前檢測領域進行深度合作,用于胎兒遺傳病基因檢測;與全球基因測序巨頭Illumina合作,共同開發的腫瘤及遺傳病檢測系統有望普及到基層醫院,惠及全中國的癌癥患者。
而島上另一家從事精準醫學研究的企業也在深耕細作。5月20日,廣東省(賽萊拉)區域細胞制備中心二期工程宣布正式啟動。據廣州賽萊拉干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海佳介紹,二期工程將使制備中心可容納超過一千萬份的細胞儲存,讓細胞實現“自動化生產”“規模化制備”和“個性化訂制”,并將建成中國首個干細胞藥廠及多肽藥廠,形成推動干細胞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每年平均有300家企業有意向入駐,在我們的嚴格把關之下只保留30家左右。”曾瑋表示,我們會側重選擇匹配度高的項目。島內聚集的企業已逐步形成了藥物研發、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精準醫療、醫療器械和大健康管理咨詢五大支柱產業板塊。目前在孵企業78家,畢業企業22家。
“修好梧桐樹,引來鳳凰棲。”廣州國際生物島形成的以精準醫療為特色的國際一流醫藥企業總部和先進技術研發基地,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知名企業入駐,賽默飛精準醫療客戶體驗中心來了,冷泉港(廣州)生物醫藥產業基金來了,綠葉·新日本科學再生醫學中心也來了。
服務不斷延伸 助力企業做大做強
“在實驗室里做出的論文不容易被實際應用。” 帶著“不安分”的想法,燃石醫學創始人、CEO漢雨生放棄保送醫學博士的機會,跳出來創業。
他帶領的燃石醫學致力于打造腫瘤個體化治療臨床檢測服務及科研一站式解決方案。著重挖掘基因大數據,彌補技術不足,幫助醫生解決中長期的臨床醫學問題。2016年,燃石醫學已獲得B輪融資。目前,燃石醫學針對不同癌種、不同臨床階段開發了30余種檢測產品。
“燃石醫學從2014年入島后,發展特別快,現在的營業收入已過億。” 廣州國際生物島科技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副經理雷飛說,“從進島時,公司就為燃石醫學提供貼身服務,包括工商注冊、稅務等。不斷延伸服務的產業鏈,讓企業做大做強是我們所堅持的。”
孵化周期長、風險大、死亡率高是生物醫藥企業的成長特點。為了扶持前沿的生物技術發展,廣州國際生物島為項目“找人才、建網絡、融資金、助推廣”,全方位地幫助項目成長。至今,島上共有18家企業獲得風險機構投資,投資額達4.76億元。
今年6月6日,華南生物材料出入境公共服務平臺正式揭牌投入使用,這是廣州國際生物島為扶持生物醫藥企業發展的另一得力之作。該平臺可大幅壓縮生物試劑通關時間,為生物醫藥研發試劑及樣品、產品進出境開辟安全便捷路徑。
金域醫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梁耀銘對此平臺大為贊賞。他說:“平臺自運行以來,我們就直接在上面辦理貨物報關通關手續。國外的生物材料一到機場就通過綠色通道直接分撥到平臺,并進行即時查驗或轉入生物材料的專用冷庫監管,大大壓縮了運輸工具換裝、貨物分揀、接駁逗留時間,降低了生物材料變質、失活的風險。現在,生物材料的通關時間最短只需1天。”
鏈接全球資源 探索全新產業生態
“一個投資基金,一座孵化基地,一支中以聯合團隊”,這是廣州國際生物島所打造的“園中園”——廣州中以生物產業孵化基地全新的產業生態模式。該基地于2014年12月正式揭牌,意在鏈接全球資源, 打造國際化的生物產業重地。
如何發揮廣州國際生物島的優勢特點,打造一種全新的生物技術成果轉化模式呢?合作伊始,廣州國際生物島的管理團隊就在苦苦思考。他們大膽突破,由以色列團隊、社會資本和國有企業組建成管理公司對基地進行運營管理。聘請來自以色列的創新孵化及生物產業領域的世界頂尖顧問團隊,直接參與基地的頂層設計、項目引進與投資運營。由廣州市政府主導,帶動一批本地生物產業龍頭上市企業共同出資設立了中以生物產業投資基金,首期基金2.02億元已到位,主要投向注冊于廣州的以色列生物技術項目。項目篩選開始就與臨床需求緊密結合,第一時間邀請臨床醫生和專家評審,判斷其臨床需求。
2017年8月,《廣州開發區中以生物產業孵化基地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正式出臺,創新技術經過評審后可獲200萬元或300萬元人民幣扶持,并入駐基地享受國際化的“一站式”孵化服務。據了解,預計今年將有8個項目可獲得該專項扶持。
“中以專項資金是在創業者起步初期最需要錢的時候給予先扶持。我們鼓勵早期創新,允許合理的失敗。”曾瑋表示,在社會資本還看不上,而企業發展最需要錢時,政府資金可助其一臂之力。
現在,該基地已成為以色列創新資源進入中國市場最重要的窗口之一。2017年,就有近百個國內外項目負責人、經貿組織代表訪問基地,接待人員超過1000人次。
除此之外,廣州國際生物島還搭建了中英生物科技之橋、中以生物科技之橋等國際合作平臺,積極鏈接全球創新資源。通過中英生物科技之橋已引入120多個項目與國內企業開展合作。
曾瑋表示,希望通過廣州國際生物島,吸引全球更多創新人才集聚到廣州,為廣州生物產業發展源源不斷地輸出技術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