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條寬闊的馬路、一座座標準化廠房、車間里機器的轟鳴聲和忙碌的工人……在宿州市循環經濟示范園內,園區經濟發展局局長張強不時地向記者感慨園區近年來取得的成就。
2005 年以前,這里只是宿州市•橋區城東鄉的一塊“洼地”,十年過去了,這里不僅入住了像皖神面粉、華洋啤酒這樣的本土知名企業,更是聚集了七匹狼、瑪米瑪卡等一些國內知名品牌。
那么園區是如何服務企業?如何提高園區干部服務意識?如何為園區打造一個好的招商引資環境? 宿州市循環經濟示范園區管委會主任、橋區城東街道黨工委書記祝永宏向記者詮釋著循環園區管委會的服務之道。
一對一服務 具體項目落實到人
“每個項目都由一個具體的班子成員負責,從洽談到項目落地,到投產運行以及中間環節的各種問題都由這個人來負責”祝永宏表示,誰負責的項目出現問題就由誰承擔責任,“交給你任務是讓你來完成的,不是讓你最后來解釋的,這就是我們現在所采取的無理由工作法”,自從來到園區后,祝永宏一直就向園區干部滲透這樣的一個工作理念。
“我們嚴格執行考核制度,如果你所負責的項目沒有成績,我肯定一點榮譽都不給你。而且要保證在多長時間內完成,如果在這個時間范圍內沒有完成,要扣除一定保證金。”祝永宏表示,為了能夠調動大家的工作積極性和服務意識,管委會采取差別化管理模式,使得每個干部的政治前途和基本待遇都和個人的工作表現掛鉤。
祝永宏說,園區每天都會有人下到企業、下到生產車間,及時發現并解決企業所遇到的問題。在項目工作匯報上,永遠只有簡單的四句話:項目進展到哪一步了? 有存在的問題嗎 ? 監督組有何意見 ? 需要我們做什么?
明思路 抓速度 — 提高工作效率
一個工作人員不能明確自己的工作思路,掌握不了自己的工作流程,又如何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工作任務呢? 在祝永宏看來,根據上級的要求,結合本單位的實際,制定實際可行的方案,再掌握與這項工作相關的方方面面的政策,就叫明思路。
“有些工作人員本身對這個項目就不了解,企業來辦事,她不能準確把握。第一次來你說缺少身份證,第二次缺少房產證,第三次缺少土地證,結果讓企業跑了四趟才把這件事情辦好。”祝永宏認為,這樣不僅讓別人對你有看法,同時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所以我們強調要抓速度,同時也提出了限時工作制,一項工作不能無限期拖下去,在規定時間內不能完成的要受到相應處罰。”祝永宏坦然地告訴記者,因為他是園區總負責人,其他人出現問題,他也是有責任的,“我的處罰程度是取他們的平均值,這是今年我們提出來的考核方法。”
提升園區投資環境 打造皖北靚麗風景線
園區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招商引資的成效。能否把企業招進來又留得住,關鍵還是要看給企業搭建的環境怎么樣。祝永宏表示,為了提升園區承載能力,改善投資環境,有效解決企業入園生產生活及拆遷居民盡快入駐新居等實際問題,2015年以來共投資3 億元用于夯實基礎設施建設。
除了硬環境的建設外,軟環境的力量也不容忽視。在園區的工作總結上,依然將軟環境建設作為未來的工作重點。此外,由于園區門檻提高,一些中小型企業暫時達不到入園標準,園區會估測企業成長性和發展潛力,積極引導企業進入標準化廠房孵化、培育、壯大。同時借助 橋區青年電子商務創業園的資源和技術優勢,為企業提供電商培訓和服務,鼓勵企業積極融入互聯網熱潮,實現資源共享。
“今年以來,我們以打造省級開發區為目標,不斷提高完善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企業的服務功能。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經濟增長上臺階。具體做法上,我們以黨建工作為統領,不斷夯實責任,嚴格實行無理由工作法、限時工作法以及差別化管理。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力爭把宿州市循環經濟示范園打造成皖北的一條靚麗的風景線。”祝永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