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北京銀監局正推進中關村銀行設立的消息成為熱點。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投貸聯動將進一步推動中關村創新創業。中關村例來是關注的焦點,中關村也從不缺話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席卷大江南北后,更是如此。一個備受關注的事物必然會被推上風口浪尖:中關村的咖啡涼了,資本寒冬、逃離中關村等聲音更是此起彼伏。冷靜來看,中關村的確有不完善之處,但無論如何中關村還是引 領了中國的創新創業風潮,成為了風向標。步入“十三五”,經濟格局將再次發生變革,在中關村創新創業也有了六個新趨勢。
中關村創新創業六大新趨勢
創業服務業正在升級
依托全球最 大的半導體知識產權提供商ARM,安創空間聚合了全球芯片上下游產業鏈,打造了一個以技術服務為核心的專業孵化及加速平臺,幫助中國創新創業企業和全球最 先進科技相結合,對接全球生態系統資源和合作伙伴,把中國創新推向世界的舞臺,打造科技孵化新高度。
據了解,安創空間專注于中國智能硬件及物聯網生態系統,主要聚焦于六大領域,包括AR/VR、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智能汽車、醫療、智能家居及智慧城市。目前主要分為兩個服務方向——基于市場生態的孵化服務(即安創孵化成長營)和以技術開發為核心的加速服務。
安創孵化成長營每年2期,每期為4-6個月的孵化服務,致力于深度挖掘和篩選緊跟世界產業趨勢的技術驅動型創新項目,將從數百家提交申請的企業中選擇10%左右的優質項目進行孵化。入選企業可得到價值10萬美元的各種資源,包括開發工具、專業技術培訓、實驗室資源等,并可成為安創終身校友會成員。
“對于安創空間選中的加速項目,我們會提供直接的工程技術服務,縮短企業產品從原型到量產的周期,真正做到讓創新從‘芯’加速。同時幫助企業打通上游設計供應鏈,使他們快速成長。”安創空間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希望借助ARM全球生態系統優勢,助力創新創業企業打造國際化品牌。
創業者能否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創業孵化的效率。“除了孵化器等,創業社區正在中關村興起。”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表示,這將升級對創業者的服務。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眾創空間、孵化器、創業社區已成為了中關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自2011年4月車庫咖啡入駐海淀圖書城,中關村拉開了新一輪創新創業大潮的序幕。今年4月,全球首 家國際青年創業社區——YOU+在中關村應運而生,為青年創業者提供了全方位服務,成為實實在在的創業者之家。
“Face++”成全球“爆款”
尖 端技術創業正在中關村不斷涌現。曠視科技成立于2011年10月,是一家人工智能領域純自主研發的知識密集型企業。四年時間團隊成員已超過200人,在人臉識別、物體識別、智能視頻處理等領域取得驕人成績,其中在人臉識別、文字識別等領域中識別成績先后超過Google、Facebook等國際巨頭。現估值超2億美元,已產出國家、國際 級發明專利接近200項,團隊中獲得國家、國際 級信息學金獎人員超過70人,是現人工智能領域估值最 高的初創企業。
經過長期的商業化探索,曠視科技旗下的第一個產品“Face++”現已成長為世界最 大的人臉識別技術平臺,并在金融、安防、零售等重要領域落地生根,發育出多行業垂直智能解決方案,與螞蟻金服、中信銀行、萬科集團、國家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等多家大型企業和服務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
據統計,截至目前,“Face++”人臉識別云計算平臺已經累計支持了全球31324個各類型應用、幾億臺各類智能設備,總API調用量超過65億次,日均API調用量約1600萬次。
憑借先進的技術和服務以及極 具潛力的市場前景,2014年曠視科技被認定為國家 級高新技術企業,2015年,被認定為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期間曠視及其產品和智能解決方案曾先后榮獲2015德勤高科技高成長50強、亞太500強的候選企業、上海科博會頒發的優秀科普產品獎、中國移動支付產業年度創新應用獎、工信部頒發的云計算優秀解決方案獎、2015中關村十大創新成果等多個獎項。印奇作為曠視科技的CEO也當選了福布斯全球30大30歲以下創業者,并成為科技類創業者第一名。
“過去,所謂創新更多是‘Copy to China’,更多是商業模式創新,以及‘國外設計+中國制造’的模式。現在,越來越多的創新是‘To China Copy’,很多產品都是由中國設計,進而擴展到全球市場。”郭洪表示,在中關村,創業者只要不斷找準“痛點”,就能推出“爆品級”產品和應用。
中關村創業進入新階段
“中國年輕一代創業者正迎來一個歷史性機遇。”郭洪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中,中關村的創業也進入了新時代。
無論是安創空間加速還是曠視科技,僅是中關村創新創業變革的一個側影。在郭洪看來,尖 端技術創業正在中關村不斷涌現、產業鏈正讓位于創業生態圈等六個新趨勢正深刻改變著中關村。
創業離不開“錢”。中關村活躍著1萬多名天使投資人,這是中關村創業生態系統中的“腐殖層”,為創業提供了廣闊而肥沃的土壤。于是,“天使投資+合伙人制+股權眾籌”成為主流創業模式。合伙人制是現代科技創業公司治理模式的重大創新,它第一次在制度層面表明了“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智慧以及創造力比資本或其他任何資源都更加重要。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股權眾籌的興起使得融資不再是面向少數人,而是面向多數人的融資,特別是向有經驗、有資源、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人的融資。
值得關注的是,以前企業習慣于構建垂直封閉的產業鏈形態。如今,跨界的融合創新已經初步打造出開放式的創新創業生態圈。比如小米、樂視、京東、騰 訊,都涉足了很多看似毫無關聯的領域,以核心業務為牽引構建互為支撐、具有高度彈性的企業生態系統。“‘產品型公司值十億美元,平臺型公司值百億美元,生態型公司值千億美元’成為業界共識。”郭洪說,從這一點上來看,中關村的產業鏈正讓位于創業生態圈。
與此同時,在中關村,企業內部創業也成為了必然選擇。郭洪認為,為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特別是未來不確定性的挑戰,大企業日益傾向于鼓勵內部員工創業,以保持創新活力,留住人才。小規模的創業團隊能夠有效降低企業內部溝通成本,推動內生性質的變革,形成“鲇魚效應”,為企業的發展積累戰略資源。
創新創業離不開人,中關村拿什么吸引人才?面對提問,郭洪拋出了另外一個趨勢:股權獎勵成為吸引人才的主要手段。他介紹說,傳統做法對于人才的激勵以期權為主,對核心人才的吸引力在明顯降低,而股權獎勵是無償給予被獎勵人股權。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預留股份吸引比自己更優秀的人才加盟。在中關村,一批幫助初創企業合伙人設計股權架構的專業性機構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甚至誕生了股權架構師這一全新職業。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中,中關村的創業也進入了新時代。”郭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