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兩地已形成深港大健康科技合作建設方案,兩地將以生命健康產業為主要方向,利用深圳的產業配套能力和香港國際信息中心的有利條件,搭建大健康領域的“兩平臺一園區”,集約利用空間資源,引導企業聚集,優化產業布局。
根據深港大健康科技合作建設方案,“兩平臺一園區”包括深港大健康科技基礎平臺、深港大健康交流合作平臺,以及深港大健康科技產業園,將用5到8年左右的時間,以中醫藥應用研究和產業化為核心,以生命科學、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為重點,培育發展若干自主創新能力強、在國際上具有科技引領作用的知名企業和研究機構,新建一批創新載體,在生命信息、個體化治療、數字化健康管理等領域實現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階段性成果。目標到2020年,入駐園區的企業達到500家,國際著名醫療機構達到20家,健康管理、康復療養、健康服務等機構達到120家,產業每年增加值達800億元。
會議還決定,深港雙方在大健康產業資源、空間布局、國際融合和政策需求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深港大健康科技交流促進會也有望于今年9月22日在BT領袖峰會上宣布成立。“促進會成立后,將率先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權威標準,包括特色民族藥(含天然復合藥物)評審標準、康復醫療器械評審標準和醫療養護技術及服務評審標準,掌握健康產業在世界上的話語權。”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科協主席蔣宇揚表示,作為一種具有巨大潛力的新興產業,大健康產業是指維護健康、修復健康、促進健康的產品生產、服務提供及信息傳播等活動的總和。市科協將全力支持深港大健康科技合作項目,讓其成為兩地新的經濟增長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