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我國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在研水陸兩棲飛機AG600在珠海完成總裝下線,全面進入聯調聯試階段。這個上半身飛機下半身船的大家伙擁有出色的載荷能力和續航能力,對提升我國應急救援水平、航空工業發展水平乃至國家制造業發展水平意義重大。
對于這架“國之重器”的“產房”珠海航空產業園來說,AG600的下線標志著這片99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經深度參與到“三個大飛機”國家重大戰略項目中。自2008年11月成立以來,珠海航空產業園依托珠海機場這一產業基礎,以中航通飛為龍頭,根植中國航展這一國家級平臺,航空產業集群效應初顯,航空全產業鏈不斷完善,產業自主創新成果豐碩。
珠海航空產業園管委會主任陽化冰介紹,8年來,園區先后獲批成為“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航空產業)”、“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航空產業)”、“國家通用航空固定運營基地發展示范區”、及“省市共建先進制造業基地”。發展日新月異的航空產業園,正在助力珠海成為全國航空工業發展的重鎮。
百花齊放 圍繞通用航空打造全產業鏈
如果把在航空產業園“出生”的飛機組成一支隊伍,體量龐大的水陸兩棲飛機AG600其實是“小弟弟”,在他之前,航空產業園已結出多個產業碩果。我國首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復合材料渦槳公務機AG300,已經進入科研試飛階段,不久之后將投放市場;中航通飛與美國賽斯納合資生產的獎狀XLS+ 560噴氣式公務機,已在珠海下線并投放市場;中航通飛并購美國西銳后在珠海建立的生產線,今后可以批量生產“空中寶馬”……堪稱豪華的陣容,讓珠海航空產業園不負全國最大通用航空研發制造基地之名。
通航飛機的研發制造需要完善的上游產業鏈作為技術及裝備支撐。陽化冰表示,作為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的唯一一個航空航天裝備制造園區,珠海航空產業園近年來不斷加快引進航空裝備尖端制造企業的腳步。在中航通飛龍頭力量的帶動下,園區內已聚集了黎明云路、航特裝備、廣聯通航、旺磐機械等實力不俗的航空裝備企業,產業集群的規模效應與技術輻射效應正在逐步顯現。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的飛行夢想也有了更多元的實現形式。其中無人機作為當下備受追捧的一種飛行裝備,也已經出現在珠海航空產業園的機隊中。珠海航空產業園管委會副主任周樂偉介紹,園區內的珠海羽人飛行器公司已成為國內農業植保無人機的領軍品牌,進入了省經信委認定的首批機器人骨干企業名單。“我們要打造一個無人機產業聚集區,航空產業的獨角獸很可能在此出現。”周樂偉說。
圍繞著通用航空這一主題,航空產業園已把產業版圖全面鋪開。在通用航空運營維護板塊,全球知名公務機運營管理公司利捷航空已在航空產業園設立運營總部。而在綜合服務、主題旅游等板塊,愛飛客航空俱樂部已經成為珠海航空產業園乃至全市的一張旅游新名片;全球首個世界級航空文化旅游目的地“中航·航空大世界”去年的成功落戶,更將為航空產業園帶來更深厚的航空文化底蘊。
服務創新
全方位優化通航產業承載力
航空產業的騰飛不僅需要企業創新升級,更需要產業園區配套服務與保障體系不斷優化。在航空產業園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國內首條低空航線“珠海-陽江-羅定”正式開通。這不僅是國內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重大突破,同時也為珠海通航產業創造了良好的低空使用環境。
陽化冰認為,要讓航空產業園實現創新發展,產業服務機構是必不可少的成分。目前,航空產業園內的中國民航飛行校驗中心南方基地已經封頂,今后能為整個華南地區的民用機場直接提供校驗飛行服務,有效提升珠海機場運營能力及航空產業園品牌知名度。“另外,廣東省科學院航空航天裝備技術研究所現在已經在我們這里落戶了,這必將成為園區的重要科技研究平臺。”陽化冰介紹。
為了能承載園區航空產業不斷發展擴大規模,航空產業園方面現已規劃有航空產業核心區及航空產業加工區作為產業發展平臺。周樂偉介紹,核心區規劃面積16.7平方公里,是珠海機場、中國航展、中航通飛珠?;氐乃诘?;產業加工區位于定家灣,一期規劃面積2.4平方公里,二期為7平方公里,定位為發展航空材料、零部件加工等產業。目前,加工區一期已有航特裝備工業園、黎明云路新能源等項目動工建設,高端產業在此聚集,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