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這里刺槐叢生、沙坑遍布,一群拓荒者播下了經濟開發的希望。經過一代代建設者的接力,今天,這里已隆起為廠房林立、生機勃發、產業聚集功能凸顯的經濟高地,并正在按照中原經濟區鄭州都市區建設的要求,向配套服務設施齊全的先進制造業新城轉型。

這,就是位于鄭州東南隅的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一片創造奇跡和希望的神奇土地。
一張白紙 描繪工業新畫卷
上世紀90年代,國內經濟發展風起云涌,內陸城市改革開放方興未艾。睿智的鄭州把目光瞄準了位于城市東南隅1.5公里的一片沙質地,這里擁有良好的交通區位優勢,西依老107國道和鄭州貨運中心站,北鄰隴海鐵路,南接新鄭國際機場,農作物產量低,是發展工業的絕佳選擇。
1993年4月,作為河南省和鄭州市改革開放的試驗田,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獲批成立。
從那時起,生生不息的工業力量,激昂澎湃的城市夢想,在這里萌生、綻放;承載著全省人民希望的經開區,沐浴著改革開放的陽光雨露,茁壯成長。從3平方公里起步區,每年100萬元的資金支持,到今天版圖擴大到158平方公里,全年地區生產總值超百億元,經開區人以開拓荒野、創造產業新城的執著和夢想,在風雨兼程的路上,書寫了無數的傳奇和輝煌,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
要建區,先修路。1993年8月28日,由航海東路(七里河橋—第八大街)和第八大街構成的“T”型主干道同時開工,次年9月建成通車。建成后的航海東路兩側成為進區企業首選地,航海東路被冠以開發區第一條“工業大道”的美譽。
最初的6年,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市政建設和基礎設施從無到有,投資環境不斷改善, 從第一家進區企業河南新亞集團,到之后的鄭州萬國印刷、河南思維自動化、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一批重點項目在這里安家落戶,工業立區蹣跚起步,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2000年2月,羽翼漸豐的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成功摘取“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國家級金字招牌,實現了華麗轉身,按照國家確立的堅持以工業為主、吸引外資為主、出口為主和致力于發展高新技術的方針,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擴張階段。
至2005年,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第三大街、第八大街實現與鄭東新區的連接,河南安飛電子玻璃有限公司、河南先達光碟有限公司、河南猛獅客車等一批省、市重點項目先后進區開工并順利投產。一期12.5平方公里規劃范圍內土地全部開發完畢,并陸續摘取“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中心”、“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國家級出口加工區”四塊國家級金字招牌。
工業立區 潮涌熱土宏圖展
從2006年開始,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矢志不移堅持“工業立區、科技興區”的發展戰略和“一年打基礎,二年上臺階,三年主要經濟指標翻一番,再造一個開發區”的跨越式發展目標,精心描繪“全市新型工業龍頭、工業產業集聚區、現代化新城區”的宏偉藍圖, 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結合省市產業布局戰略性調整,逐步形成了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食品加工、電子信息、現代物流等五大支柱產業,正式確立發展方向。
為促進招商引資,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相繼出臺了《加強企業服務意見》、《加快重點工業企業發展意見》、《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意見》,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幫助企業深化內部改革,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能力。鼓勵企業聯合重組,快速發展,做大做強。堅持對重大產業項目實行“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集中精力、財力、人力、物力,全力以赴搞好個性化服務。全面實施科技興區戰略,引導企業樹立創新意識,引進創新人才,增強創新能力,加大新產品、新技術開發力度,培育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加快科技成果的利用和轉化,提高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切實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人性化的政策和周到細致的服務,使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企業投資的熱土、興業的沃土,開發區進入了提速發展階段,全區主要經濟指標連年保持30%以上增幅。
2010年,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穩步推進“開工建設年”,以“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為發展思路,著重圍繞五大主導產業,全力推進千百億產業集群建設。當年,海馬攜自主品牌轎車呼嘯入駐,富士康在豫第一工廠成功投產,鄭州旭飛液晶玻璃基板、鄭州日產第二工廠、海爾物流園、中鐵盾構機基地、恒天重工、益海嘉里、中煙、百事可樂、露露、中糧鄭州工業園等一大批投資量大、產業鏈長、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大塊頭項目紛至沓來,帶動鄭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主導產業加快集聚。
2012年,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發展逆勢上揚,主要經濟指標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 128.2億元,同比增長11.6%;第三產業增加值26.3億元,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7.2億元,增長13.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2億元,增長26%;財政總收入46.7億元,增長21.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2.09億元,增長22%;出口總額7.08億美元,增長17.5%;實際利用外資5.8億美元,增長68.2%;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5.3億元,增長12.4%。
今天的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成為鄭州經濟發展的新高地,強勢崛起在鄭州東南。在它158平方公里的版圖上,已集聚各類企業3000余家,其中上市公司直接投資項目31個,包括荷蘭飛利浦、德國MAN、韓國LG、日本日產、美國聯邦快遞、德國敦豪、百事可樂、臺灣臺塑等在內的世界500強企業30家。擁有國家級研發中心3個、省級研發中心18個,培育形成了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食品加工、電子信息、現代物流五大支柱產業。區內常住人口、產業工人及從業人員15萬余人。#p#分頁標題#e#
這片蘊蓄著無限希望的土地上,已形成了以東風日產、宇通、海馬為代表的汽車產業,以河南龍工、中鐵隧道為龍頭的裝備制造產業,以無水港、保稅物流中心為代表的高技術服務三大主導產業。以新加坡國際物流產業園、現代汽車商貿園、中部鋼鐵物流園等為代表的兩個千億級現代物流產業集群已具雛形。
目前,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大力實施“優二進三”(優化二產,推進三產)戰略、扶優扶強工程,以富士康科技、旭飛光電、國控宇飛電子等項目建設為重點,完善電子信息產業鏈條,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圍繞河南保稅物流中心、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兩大物流平臺,吸引與其配套及緊密關聯的物流服務企業,發展跨境電子商務貿易等高端物流產業;全力打造以中原媒體港、百度、搜狐為代表的文化傳媒,以鄭州鐵路口岸商貿區及E貿易為代表的“無水港”保稅物流等7個產值超百億的產業園區,全面提升凝聚力和核心競爭力。
產城融合 砥礪奮進創輝煌
曾經的蠻荒之地,如今的產業新城。
兩旁廠房林立的工業大道、美景如畫的生態廊道、高標準規劃的國際社區藍圖,讓您在耳目一新的同時,又能感受到這片投資熱土的熱度。
隨著鄭州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從新型城鎮化的“大后方”變成了產城融合的“最前沿”。而隨著鄭州航空經濟綜合實驗區的加速起飛,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區位優勢逐漸顯現,正成為助推鄭州快速發展的新的增長極。
歷史在被記錄,同時在被改寫。
寒來暑往,物換星移,已然淬煉出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日新月異的昌盛圖景;夢想與現實,輝煌與榮光,正描繪出一幅大道中原的宏圖漫卷。
2011年,對于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當年,伴隨著大建設、大轉型、大跨越的激越進程,在項目帶動戰略下,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主導產業加快集聚發展,區內人口數量驟增,呈現出對配套服務設施的需求。特別是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后,建設先進制造業新城,已成為鄭州都市區規劃綱要對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新定位,由“區”到“城”的轉型,顯得水到渠成。在此情況下,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確定了“建設五區、打造新城”的發展思路,以先進制造業新城肩負起“以產興城”的產業支撐重任。
2012年,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按照鄭州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總體部署,堅持工業強區這個總要求不動搖,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互動發展,科學謀劃和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現代產業體系構建、網格化管理三大主體工作,著力“保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商業文化宜居區和濱水新區等重點區域開發取得重大突破,先進制造業新城建設風生水起,全年新開工項目32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80億元;啟動了13個村莊的征遷工作,完成4個村莊的整村征遷,開工建設7個安置小區;完成“兩環十七放射”綠化任務114萬平方米建設任務;以“網格化管理”為核心的社會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經濟社會平穩有序的發展態勢,讓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實力和區域競爭力得到良性提升,在全國開發區總排名由第37位躍升到第33位。
2013年,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已進入先進制造業新城爬坡過坎、攻堅轉型、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經開區人將搶抓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新機遇,以打造國內一流汽車城為總目標,以三大主體工作為抓手,全力打造雙千億和超百億產業集群,以開放創新為動力,強投資、夯基礎、抓創新、調結構,以投促拆、以投促建、以投促調、以投促超,重點推進濱河國際新城、商業文化宜居區、國際物流產業園三大片區建設。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0%。
要牢牢把握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強投資、夯基礎、調結構、求提升,努力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這個總要求。強化“三大主體”工作:以項目建設為綱,全力打造千百億產業集群。確保汽車精密刀具、格瑞克、中興、丹尼斯商業綜合體、宇通校車、宇通零部件園、中外運空運發展等40個新建項目開工,加快推進海爾、龍工、東風日產發動機等60個在建項目,確保年內建成投產項目不少于20個;堅持基礎設施建設先行,完善產城融合功能體系。力爭年度完成本級基礎設施投資120億元,全年開工或續建道路80公里,建成道路不低于50公里。以濱河國際新城建設為重點,全面拉開基礎設施和水系景觀建設,完成年度投資25億元;以新型城鎮化為契機,推進產城融合步伐。開工建設盛和五期、世和、瑞祥、瑞春二期和九龍、白沙、鄭庵7個安置區,建設面積300萬平方米,新增投資100億元。啟動機場高速、東南四環連接線、航海東路(機場高速—第二十五大街)、107輔道生態廊道建設工程,實現主要交通道路環境提升。大力發展教育事業,不斷完善公租房、市政公用設施等公共資源配套。
春潮澎湃,大道中原。
從一片地到一座城,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改革開放的鄭州一同成長, 二十載厚積薄發,已然成就非凡。
新希望,新征程。繼往開來的經開區人已經接過建設美麗經開區的接力棒,奮勇向前。不遠的將來,這片曾經孕育過成功的土地上,必將與流光溢彩的鄭州都市區一起,創造出新的輝煌,走向新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