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著力推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平衡發展、兼容發展。昆明市委、市政府立足邊疆省會城市實際,著眼新形勢、新任務,下大力在抓好“六個融合”上下工夫、使長勁、求實效,闖出了一條具有昆明特色的軍民融合產業發展規劃之路。
抓思想認識融合
全面統領融合發展思路方向
軍民融合發展離不開一個“合”字,只有軍地雙方做到思想上合拍、觀念上合心、行動上合力,才能確保軍民融合工作思路清、措施實、效率高。市委、市政府成立由市委書記任組長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協調小組,加大對軍民融合產業發展規劃工作的指導協調力度。研究出臺《昆明市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十三五”規劃》《關于推動昆明市軍民融合發展的意見》等20余部行政規章,確保機制完善、有法可依;將軍民融合發展納入各級黨委議事日程、納入政府工作職能、納入經濟發展規劃,并作為年終檢驗成績的標準之一,確保國防建設與經濟發展并重;以軍地聯席會議的形式,每年至少召開一次軍民融合專題協調會,解決軍地在工作落實方面的困難問題。僅2016年,在所有駐昆部隊中收集營房搬遷、產權確認、營產證辦證等歷史遺留問題62件,57件得到妥善解決。
抓規劃建設融合
頂層設計滿足國防戰備需求
云南將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最前沿,作為省會城市的昆明在經濟社會建設過程中,始終不忘戰備,將交通戰備、軍事設施和人防體系建設等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時時體現軍事考量,事事保證國防優先。在機場、鐵路、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啟動前,均充分考慮軍事設施保護、部隊機動等軍事戰備需求,提前預留軍事接口,實現重大項目建設國防需求全覆蓋;市委、市政府投入3.2億元利用9個月時間拆遷民房、廠房70多戶(個),為駐昆某部新建一條接通主干道的營區出入道路,以滿足該部隊訓練戰備要求;先后投入3億多元推進縣(市)區、鄉鎮(街道)兩級武裝部達標建設,專門投資2.2億元建成占地170多畝的西南地區一流的民兵綜合訓練基地。
抓公共安全融合
軍地攜手打造平安和諧春城
公共安全是軍地雙方的共有工作和共同責任,形成科學合理的軍地聯防聯控、應急處突工作機制,是提高公共安全處置能力和效率的重要舉措。根據駐昆部隊擔負軍事斗爭準備任務的實際,將其納入地方應急體系、公共安全體系一并統籌,建立情報信息共享共用、完善軍警民聯合指揮機制,加強統一領導,提高處突效率;根據駐昆部隊擔負任務、在位人員等實際,形成駐昆部隊參與搶險救災梯次安排,進一步完善軍地協同指揮機制,縮短突發事件處置反應時間; 2016年春運期間,昆明突降暴雪,長水國際機場航班大面積延誤,大量旅客滯留。市應急辦迅速啟動應急機制,緊急動員民兵預備役和武警部隊官兵1600余人,連夜組成搶險處突第一梯隊,迅速集結到機場對跑道進行人工除雪,保障了航班起飛。
抓科技產業融合
實現經濟軍事融合共贏發展
科技產業融合不是簡單的一加一等于二,而是要通過對軍地人才、科研、經濟等優勢資源的整合利用,最終實現科技產業的共享、互補和雙贏。軍地共同研發的市國防動員委員會野外機動信息指揮系統,多次在部隊訓練和搶險救災中發揮作用,獲全軍科技進步三等獎。某預通團與駐昆高校攜手攻關,研發出一批數字化通信成果,很好地滿足了部隊通信保障需求,脫密轉移地方后,備受市場青睞;昆明天波公司是一家民營企業,公司法人、退役軍人許紹坤率隊自主研發的專利產品“便攜式動中通區域指揮系統”,先后經多家駐昆部隊在野外拉練、戰備訓練中試用,針對問題和不足,軍地雙方組成專家組共同攻關、不斷完善,最終實現部隊間各兵種、各單元通訊方式靈活、無限距離的互聯互通,在此基礎上免費為駐昆部隊準備180多萬元的訓練保障輪用設備,受到駐昆部隊普遍好評,實現國防需求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抓人力資源融合
著力培育互補互通軍地人才
人力資源是各項工作落實的抓手和基礎,軍地發揮自身優勢抓好人才培養、國防教育、就業培訓,培育好軍地互補互通人才是實現人力資源融合的關鍵。利用駐昆高校教育資源豐富的優勢,為駐昆部隊官兵及家屬學歷提升優先提供保障。云南師范大學等院校幫助部隊舉辦信息化技術培訓班22期,培訓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844名。昆明電視臺“子弟兵·老百姓”等欄目利用自身優勢,采取講座授課、跟班學習和評稿研討等形式,每年免費為駐昆部隊培訓20名至40名新聞專業人才;充分利用部隊政治教員、軍事院校教授等教育培訓資源,每年為各級地方黨政領導干部至少進行兩次國家形勢和國防戰備教育,綜合采取國防知識講座、進軍營過軍事日體驗活動等形式,強化領導干部國防戰備觀念;堅持把軍人家屬作為軍地人力資源融合開發重點之一,為其搞好就業技能培訓,專題舉辦雙向人才交流會,積極向民營、市屬企業單位推薦。軍人家屬憑借著良好的個人素質,在新的崗位上發揮積極作用,受到用人單位一致好評,僅2016年就完成78名隨軍、隨調家屬的就業安置工作。
抓社會保障融合
有效促進部隊實戰能力提升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充分說明后勤保障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非戰爭時期,優質、高效的社會化保障既是部隊訓練備戰、提升戰斗力的重要保障,也是官兵的工作、生活必需。先后投入800余萬元,對軍供站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改善提升軍供保障條件和能力,徹底改變“大筐飯、大盆菜、大鍋湯、圍圈席地就餐”的狀況,受到過往部隊官兵一致好評;市軍糧供應站按照“軍民兼容、突出戰備”的發展要求,圍繞部隊后勤保障社會化改革需要,堅持做好駐訓伴隨保障工作,確保了部隊順利開展野外駐訓;2016年,公交集團開通120多公里的部隊公交專線,解決部隊官兵營區遠、出行難問題;根據部隊駐址、生活需求等,在城市交通規劃、改擴建等建設中統籌規劃,實現水電氣網軍營全覆蓋;成立“昆明市維護國防利益和軍人軍屬合法權益工作領導小組”,縣(市)區成立了“涉軍法律援助中心”和“涉軍案件合議庭”,為部隊和官兵有效提供法律支持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