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在十六大提出了“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GDP)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再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實現“全面小康”的宏偉發展目標。在這一新的歷史發展時期,適時地制定科學、可行的國家交通運輸發展戰略,對于適 應和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以及交通運輸業自身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發展戰略選擇
考慮到20世紀末期我國經濟翻兩番的交通運輸發展規律,按照“再翻兩番”對交通運輸的發 展要求,為確保交通運輸支撐經濟的快速、持續、健康發展,在未來近20年的時間里,我國交通 運輸的發展必須選擇合理和科學的發展戰略。
由于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的適應性體現在諸多方面,在我國交通運輸已基本擺脫了對國民經 濟發展的瓶頸制約后,2020年前,與我國經濟“再翻兩番”目標相適應,我國不應再籠統提“ 適應并適當超前”的不易為政府和企業操作的既有發展戰略,而應盡快確立“管理科學、服務質 量上乘、運輸效率較高、企業整體效益較好的現代交通運輸產業”的交通運輸發展戰略,實現交 通運輸與國民經濟發展相協調,并針對交通運輸相關領域特點,構建較為完整的交通運輸發展戰略體系。
1. 交通運輸管理體制的適應戰略。改革現有的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管道管理中不適應現代交通運輸發展的體制與機制,按照發展綜合運輸和實現我國交通運輸現代化的整體要求,徹 底實現政企分開和打破行政管理導致的行業壟斷,盡快構建宏觀調控得力、行業管理科學合理、 行業執法監管嚴格的交通運輸管理體制,實現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手段的創新,使政府管理體制適應交通運輸和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成為交通運輸發展的推動力量和公平的市場經濟的保障力量。
2. 交通基礎設施的超前戰略。基于“再翻兩番”對交通運輸服務規模的大幅度提高的需求,交通基礎設施的需求將依然保持較為旺盛的勢頭,為避免基礎設施制約經濟發展問題的出現,應 在創新投融資和建設機制的前提下,加快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發展,采取超前型發展戰略,使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供應水平和能力高于經濟發展提出的需求,同時,其發展成本又在社會 經濟發展的承受范圍之內。
3. 運輸裝備與技術進步的戰略。為確?;A設施能力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滿足全面小康對運輸效率、運輸質量的要求,運輸裝備和技術要在政策的導向和企業內在機制的驅動下,不斷尋求 進步,使技術進步成為交通運輸生產力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運輸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宜采取一般 技術及高新技術兼顧發展的戰略,一方面積極推廣一般技術,如集裝箱運輸技術,散裝運輸技術 等;另一方面,對于高新運輸技術也應視需要和可能予以有計劃的引進和吸收,如磁懸浮技術、 智能交通技術等。
4. 運輸服務的多元化、集約化戰略。鼓勵各種運輸服務方式和運輸組織形式的發展,特別是鼓勵滿足新型工業化、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布局調整、區域經濟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要求的運輸服 務的發展,要按照高效率運輸通道、運輸樞紐和運輸網絡建設的要求,培育和發展多式聯運企業 ,使運輸服務向多元化、集約化方向發展,不斷提高交通運輸的產業組織化規模和水平,使交通 運輸產業成為解決就業和GDP增長具有積極貢獻的支柱型產業。
5. 運輸方式合理競爭與效率、效益兼顧的企業戰略。在運輸方式的選擇上,要積極發揮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作用,要通過保護競爭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優勢,實現各種運輸方式的布局合理 、聯結貫通、優勢互補。由于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部門,社會運輸成本將對經濟發展 具有實質性的影響,因此,在戰略上要確保社會運輸效率與企業經營效益兼顧,運輸企業要通過 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運輸成本和推進技術進步獲取經濟效益。
二、發展戰略目標
根據“再翻兩番”對運輸發展的需求,借鑒目前國際上與我國“再翻兩番”后交通運輸發展 水平相當國家交通運輸發展水平與經驗,我國交通發展戰略目標為:在選擇“管理科學、服務質 量上乘、運輸效率較高、企業整體效益較好的現代交通運輸產業”的交通運輸發展戰略的前提下,以綜合運輸思想為核心,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原則,建成滿足經濟“再翻兩番”要求的現代化綜 合交通運輸體系。
三、發展戰略重點
1. 加快建設與區域經濟開發和產業布局相適應的運輸主骨架系統。建設沿海樞紐港口、產業基地為龍頭的東—中—西和南—北運輸通道體系的建設,并以運輸通道為主骨架構建輻射區域內 部的發達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體系,爭取到2020年,實現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密度比2000年增60%,線路技術等級明顯提高,鐵路電氣化里程率達到70%,二級公路以上歷程達到40%左右,形成各種 運輸方式有機銜接,四通八達的綜合運輸網絡體系。在機場密度適當提高的前提下,服務能力比 2000年提高4倍;繼續建設沿海港口群,大力提高港口吞吐能力,并形成以樞紐港口為中心的港口發展格局,培育1~2個世界航運中心;全面完成特大城市的軌道交通系統,改善城市交通狀況,使高效的城市交通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條件。
2. 加快建設高速交通運輸系統。建成由民航、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組成的溝通中等以上城市的高速客、貨運輸系統,形成與城市化、城鎮化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高效運輸體系,提供國民經濟 的全面小康所需要的安全、快速、便捷、經濟的高效率現代化的交通運輸系統。
3. 以技術進步和運輸生產力發展為目標,加快推進政府管理、企業經營的現代化。積極推進交通運輸技術進步,大力發展智能化交通運輸,并在改革交通運輸管理體制與運營機制的保障下,通過科學、民主的政府管理,實現企業經營機制轉變,提高交通運輸的生產力水平;完善交通運 輸法規建設,規范運輸市場,使運輸服務滿足經濟再翻兩番的高標準、多層次需要,實現交通運 輸由能力增長向質量、效益型增長的轉變。
一是發展現代化的企業服務與運輸組織。重點建成以民用航空,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組成的 快速客運系統;建成以鐵路干線,公路干線組成的快速貨運系統;建成沿海的國際航運中心港口 群及集裝箱運輸系統,散裝運輸系統,特種貨物運輸系統;建設各種貨物運輸的物流供應鏈系統;建設散裝貨物,集裝箱貨物的聯合運輸系統;建設換乘便捷的旅客聯合運輸系統;發展公交優先的城市運輸系統;提高客貨運輸組織效率;實現運輸組織的信息化,智能化。
二是提高運輸工具和運輸管理的技術水平。發展節約能源、排放量小、技術先進的鐵、公、民航和水運運輸工具;推廣裝卸設備,運輸設備的標準化,實現與國際標準接軌;推廣集裝箱運輸技術,散裝運輸技術,運輸技術及裝備及系統的標準化;引進吸收高速鐵路運輸技術或磁懸浮技術;重點發展交通運輸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城市交通誘導系統,高速公路收費系統,車載路徑導航系統,交通信息系統等智能交通系統;提高運輸管理組織技術,以充分利用基礎設施的能力,發揮運輸工具的使用效率。
三是建立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交通運輸管理體制。充分發揮政府在推進交通運輸發展中的作用,按照國家總體改革的目的要求,為確保交通運輸在支持國家“再翻兩番”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要加快推進交通運輸管理體制、宏觀調控機制、市場監管機制的改革,通過建立交通運輸政府管理改革的制度保障與監督體系,構建新型的與市場經濟規律相符合的交通運輸管理體制、調控機制與監管體系;要加強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活動的監管力度,在政府的引導下積極穩妥地推進基礎設施投融資和建設與運營機制的改革,確保為經濟和運輸服務業發展提供足夠的交通公共設施;要改革交通運輸行業的價格管理制度,構建合理的市場價格形成機制,提高交通運輸行業的整體運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