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2023年市場規模已超5000億元。本文從政策支持、行業現狀、面臨的挑戰等角度出發,明確了低空經濟的發展路徑和未來趨勢,旨在為政府、企業和相關研究機構決策提供依據。
(一)國內外政策演變歷程
在全球視野下,低空經濟的發展已成為多國政府關注的焦點,并得到了相應的政策支持。以美國為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出臺《新時代航空戰略》,旨在通過現代化空中交通管理系統,支持無人機和其他新興航空技術的發展。歐盟亦發布了《歐洲天空一體化計劃》,強調無人機與有人機融合飛行的推進,促進空中交通管理創新。日本、新加坡等諸多國家亦先后積極制定出臺相關政策,全力為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提供堅實有力的支持,逐步構建起適應低空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體系,推動低空經濟在其國內實現快速增長與可持續發展。
在國內,低空經濟的政策演變經歷了多個階段。2010年,國務院、中央軍委印發《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標志著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啟動。此后,政策密集出臺:2021年,《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開創性地將“低空經濟”納入國家規劃體系,標志著其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式將低空經濟明確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其發展注入強勁動力;2024年,低空經濟更是首次榮登政府工作報告這一重要舞臺,其重要性和影響力得到顯著提升。與此同時,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精心繪制了未來幾年低空經濟的發展藍圖,并提出兩個目標:到2027年,新型通用航空裝備實現商業應用;到2030年,低空經濟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各地方政府也積極響應,推出專項規劃和資金支持政策。
(二)國內各地區政策分析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近30個省份將發展低空經濟納入政府工作報告或出臺相關政策。2024年,各省市政府工作報告統計如圖1所示。本文收集了2023年以來全國26個省份共139份政策文件,從地區分析、政策類型、印發時間、牽頭單位、關鍵任務等幾個維度進行統計分析。

圖1 2024 年各省市政府工作報告統計
從地域分布的角度審視,政策發布顯示出顯著的區域性特征。華東和華南地區在政策制定上表現活躍,尤其是廣東省、江蘇省和浙江省,這三個省份共有53個地市出臺了66項政策,占全國政策總數的46.7%。這一趨勢與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完善的產業鏈、科技創新能力以及市場需求的強度密切相關。同時,這些地區的市場經濟活躍,企業積極尋找新的增長點,使得低空經濟成為關注的焦點。相比之下,其他地區雖然也在努力追趕,但在政策制定的數量和推進速度上略顯不足。以東北地區為例,由于產業結構較為單一和經濟活力有限,其在低空經濟政策的制定上相對緩慢,但正在逐步增加政策投入,努力探索適合本地區實際的低空經濟發展路徑。各省政策分布統計如圖2所示。

圖2 各省政策分布統計
在政策印發的牽頭部門方面,63%的政策由地方人民政府(包括辦公室和管委會)主導印發,充分體現了地方政府在推動低空經濟發展中的核心作用,從宏觀層面進行統籌規劃,協調各方資源,制定符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發展戰略。與此同時,32%的政策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和交通運輸部三大主管部門牽頭印發,這些部門在經濟規劃、產業管理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具備專業優勢,能夠在各自職責范圍內有效推動低空經濟相關工作的開展。此外,部分地區積極布局,設立新機構主動研究,搶占低空經濟發展的先機。例如,安徽省合肥市由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印發了《合肥市低空經濟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更加聚焦低空經濟發展中的關鍵問題,集中資源進行深入研究和技術突破;江西省共青城市由推進低空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共青城市低空經濟產業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加強對低空經濟發展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能夠有效落實。各省政策印發的牽頭部門統計如圖3所示(由于各省的政府部門名稱存在差異,為方便統計,進行了分類整理。如:工業和信息化廳、工業和信息化局、科學技術和工業信息化局、科學技術和信息化局、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經濟和信息化局等部門簡稱為工信部門,自治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市/區省人民政府辦公室、區工委管委會黨政辦公室等簡稱為政府部門)。

圖3 各省政策印發的牽頭部門統計
從政策文件印發時間分析,地方政府在響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2024年兩會精神方面表現出積極的行動力,尤其在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展現出顯著的時間集中性。特別是在2024年第三季度,政策文件的密集發布,既體現了地方政府對國家政策導向的快速響應和地方實際情況的有效結合,也反映了地方政府在經過充分的前期調研和準備后,對低空經濟發展的規劃和部署已趨于成熟。這些政策的出臺,不僅能夠確保國家政策得到有效實施,還能夠為產業發展提供明確的指導和實踐依據。政策文件印發時間統計如圖4所示。
通過詞云圖(對政策文件名稱及主要任務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各地區政策雖有特色,但普遍集中于以下幾個關鍵任務:創新場景應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培育服務、低空飛行、通航制造和空域生態,并加速低空經濟產業的培育與技術創新。具體來看,在創新場景應用方面,各地區正積極探索低空經濟在城市空中交通、低空旅游、應急救援等多個領域的應用模式,旨在通過拓展創新應用場景,擴大低空經濟的市場潛力。在基建方面,政策強調增加對通用機場、起降點、通信網絡和導航設施的投資,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在產業培育服務領域,政策著重培養低空經濟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并加強企業間的合作,以提升整個產業的競爭力。在低空飛行和通航制造領域,政策推動飛行器技術的研發創新,提升通航制造水平,并確保低空飛行的安全性。而在空域生態建設方面,政策著力深化空域管理改革,優化空域資源配置,為低空經濟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這些政策措施共同構成了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的多維框架,旨在通過綜合施策,實現低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政策文件及政策主要任務的詞云圖。
(三)各地政策的特點分析
目前,各地區低空經濟政策存在一定的差異,在發展目標、基礎設施、產業創新、應用場景、協同發展、政策扶持等政策重點方面有所不同。
一是明確發展目標。各地政策普遍明確了低空經濟產業的發展目標,包括建設通用機場、起降場等基礎設施,培育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提升創新能力,拓展應用場景,開通低空航線等,不同地區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了不同的目標。例如,上海計劃到2027年核心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以上,打造低空經濟產業創新高地、商業應用高地和運營服務高地;北京力爭到2027年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突破5000家,帶動全市經濟增長超1000億元,建成低空經濟創新城市、全國低空經濟示范區;深圳則以打造全球低空經濟總部研發中心、高端智造中心、全場景示范驗證中心和一站式解決方案供給中心為基本定位。
二是支持產業創新。各地政策注重支持低空經濟產業的技術創新,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設創新平臺,參與編制國家、國際標準,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不同地區有各自的特色,具體體現在政策的主要任務部分,包括加強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加快低空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低空產業創新能力、打造低空制造產業高地、積極拓展低空飛行應用場景和提升綜合服務保障能力等。例如,廣東省以粵港澳大灣區為核心,發揮工業制造優勢強化全鏈發展;湖南省構建全域低空空域協同運行管理的技術和制度保障體系,包括制定地方標準、打造產業集群、引進投資項目等舉措。
三是注重協同發展。各地政策強調低空經濟產業的協同發展,加強區域合作,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共同打造低空經濟產業集群。例如,在飛行器制造方面,上海著重支持動力配套的研發及產業化,北京側重支持先進整機研制;在服務保障方面,上海、深圳、北京在適航審定、安全監管等方面各有側重點;在地區分工方面,安徽省提出發揮皖南山水資源、皖西紅色資源、環巢湖生態資源、皖北楚漢文化資源優勢,謀劃低空旅游項目,開通連接景區、度假區、主題公園的旅游航線,開發空中游覽、航拍攝影、航空表演、私人飛行等低空消費項目,探索無人機競速等低空飛行賽事,形成低空旅游網絡體系。
四是突出應用導向。各地低空經濟政策突出應用導向,積極拓展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推動低空經濟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提升低空經濟的市場需求,主要包括應急救援、物流配送、城際通勤、特色文旅、公共服務、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例如,河北省提出圍繞航空培訓、短途運輸、農林植保、物探巡檢、生態檢測、航拍航測等領域,支持各市探索開放開發一批公共管理應用場景和商業應用場景,牽引發展低空制造特色產業;江蘇省提出開發通用航空物流服務,鼓勵具備條件的地區或企業積極開展低空物流配送業務,支持在符合安全要求的條件下探索建立低空即時配送網絡,全面有序拓展應急救援、醫療救護、農林植保、國土測繪、城鄉治理、公共安全監管、生態環境、氣象,以及電力、江河湖庫、交通線路巡檢巡查等領域的應用場景。(作者:高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