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析了應急產業基地規劃設計要點,提出了加強頂層設計、注重產業集群設計、發揮當地產業優勢、制定應急產業基地設計指標、加強信息化建設等建議,以期為應急產業基地的規劃建設提供科學指導。
一、加強頂層設計
據國家安全戰略和應急管理的實際需求,明確應急產業基地的發展目標,包括產業規模、技術水平、創新能力等方面。從國家層面出發,統籌考慮地域分布、資源稟賦、災害特點等因素,科學規劃應急產業基地的布局,確保區域均衡發展和資源高效利用。制定應急產業基地發展的長遠規劃,明確各階段的任務和目標,保證應急產業基地規劃設計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針對應急產業基地建設,出臺專門的政策措施,明確政策支持的方向和重點,如土地使用、稅收優惠、人才引進等。通過政策引導,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應急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提升應急產業基地的核心競爭力。為應急產業基地建設提供資金支持,政府應設立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應急產業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技術研發和產業孵化等關鍵環節。從投資、融資、稅收等方面提供支持,吸引投資主體,積極引入社會資本,通過產業基金等方式,拓寬應急產業基地的融資渠道,降低投資風險。對符合條件的應急產業企業給予稅收減免、優惠貸款等激勵措施,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增強投資吸引力。搭建應急產業基地信息共享平臺,實現政策、技術、市場等信息的及時共享和交流,提高應急產業基地的決策效率和服務水平。

二、產業集群設計
在應急產業基地規劃設計中,應當注重集群化設計,根據安全需求的增長趨勢,明確應急產業基地的核心產業領域,如自然災害防范、事故應急救援、公共衛生安全等。結合區域特點和資源稟賦,實現應急產業基地的差異化發展,避免同質化競爭。對產業集聚區進行劃分,在應急產業基地內劃分不同的產業集聚區,如研發創新區、生產制造區、綜合服務區等,確保應急產業基地功能分區足夠明確,推動區域內各產業集聚區的協同發展,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產業生態體系。圍繞應急產業的核心領域,構建完整的產業鏈,包括原材料供應、產品研發、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等環節,通過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發展,促進產業鏈的升級和延伸。建立應急產業技術創新平臺,支持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聯合研發和技術創新,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提升應急產業基地的核心競爭力。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的應急技術和裝備,加強與國際應急產業的交流合作,加強與周邊地區和產業集聚區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
例如,某地的智能應急裝備制造基地,有著系統化的應急裝備體系,能夠及時進行預警和預防,還能夠第一時間展開救援。在基地規劃設計與建設運營中,該基地以智能應急裝備制造為核心,聚焦于高科技、高智能化的應急設備和系統研發與生產,完善應急裝備體系,不僅提供單一裝備,還能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從預警、預防到救援的全鏈條解決方案。建立高水平的研發團隊和設計中心,專注于應急裝備的技術創新和產品設計,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制造工藝,確保應急裝備的高質量生產,將不同設備和系統進行有機整合,形成高效、協同的應急裝備系統,提供售后運維服務,包括裝備維護、系統升級、技術培訓等,保障應急裝備的持續穩定運行。與優質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確保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積極與系統集成商和應用商合作,將智能應急裝備應用于各類應急場景中,提升應急響應能力。研發并應用高效的預警預防系統,通過實時監測和分析,提前發現并消除潛在的安全隱患。在產業集聚區的規劃設計中,合理劃分區域,根據產業鏈各環節的需求和特點,合理劃分研發區、生產區、服務區等,加強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為產業基地的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綠色生態園區,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三、發揮當地產業優勢
應對安全需求不斷增長的趨勢時,應急產業基地的規劃設計應緊密結合當地的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通過發揮地域性產業優勢,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應急產業體系。以某地為例,該地區存在很多礦山,應急產業基地以礦山安全產業為主。由于該地區豐富的礦山資源,應急產業基地應精準定位于礦山安全產業,重點發展礦山安全設備、技術、服務等相關領域。深入分析礦山企業的實際安全需求,如礦井監測、災害預警、應急救援等方面,為產業基地的規劃設計提供科學依據。將應急產業基地的規劃與當地礦山開采、加工等基礎產業相結合,通過產業鏈延伸,實現上下游產業的協同發展。利用當地礦山企業的資源和技術優勢,為應急產業基地提供實驗場地、測試數據等支持,同時促進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積極引進國內外礦山安全領域的龍頭企業,同時培育本地優勢企業,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骨干企業。加強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相關配套企業和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完善礦山安全產業鏈,促進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
四、應急產業基地設計指標
應急體驗基地的總體規劃和布局是確保基地功能發揮和體驗效果的關鍵,應秉承功能至上、人性化、安全性、可持續發展等設計原則,通過科學規劃與設計,確?;爻蔀楣妼W習應急安全知識、提升應急技能的重要平臺。應急體驗基地的規劃設計是一個綜合性的工程。首先應當保證選址和布局的合理性,明確設計指標,包括建筑面積、空間布局、設施設備等。選擇應急產業基地的地址時,盡量選擇交通便利、設施完善的區域,遠離高風險區。其次,對應急產業基地的建筑進行設計時,需明確應急體驗基地的定位和主題,合理劃分功能區,例如災害體驗區域、教育與培訓區域、互動體驗區域、模擬演練區域等等。建筑設計應當遵循安全性、高效性、靈活性的原則,依照相關指標進行設計,保證建筑的防火性和抗震性。再次,合理安排參觀流線,確保參觀者能夠順暢、有序地參觀各個功能區,設置清晰的指示標識和導覽系統,方便參觀者快速找到目標區域。最后,對整個應急產業基地的園區環境進行設計時,應當注重景觀與綠化,提供良好的環境,還要注重交通和安全,確保應急車輛能夠迅速抵達。同時,在規劃設計中,還要考慮申報領域數量、產業鏈、規上企業數量、研發機構數量、研發投入、發明專利、產學研合作情況。為了提高應急產業基地的整體質量,需要考慮其智能化水平,引入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設備智能化運行,實現生產工作自動化和管理工作信息化。在設計應急產業基地的過程中,加強品牌建設,打造知名品牌,突出競爭優勢。
應急體驗基地的功能設計對于提升基地的實用性、安全性和體驗性至關重要,其應由自然災害體驗館、大型災難體驗館、生產安全體驗館、交通安全體驗館、公共衛生安全體驗館、消防安全體驗館、地質災害體驗館、研學科普及演訓基地等體驗場館和應急智慧中心、應急研發中心等企業孵化區域以及休閑娛樂、特色餐飲等產業配套區域組成。其中,各場館空間應包括災害體驗區、教育與培訓區域、互動體驗區域等,利用實物教學、多媒體和機電互動技術等形式普及應急救護知識,通過提供應急模擬設施、沉浸式體驗設施、應急設備模擬操作設施、應急自救互救技能示范和培訓設施,向參與者傳授應急知識和技能,增強體驗效果。企業孵化區域是總部集聚、信息交流、人才資源、投融資、應急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應急裝備品牌形象等綜合的建筑集合發展空間,其中應急智慧中心旨在通過整合信息、資源和技術,提供應急管理和危機處理方面的智能支持,其功能空間包括應急大數據中心、應急指揮模擬平臺、應急推演室、應急指揮中心等;應急研發中心旨在打造全新的安全應急產業創業孵化體系,集辦公研發、企業社交、企業展示、活動舉辦為一體,利用其尖端的行業水平,打造以創新研發為主導的產業示范地。產業配套區域通過體系化的產業配套和服務的打造,構建一個能滿足安全應急產業研發、辦公、管理等產業功能以及餐飲、休閑、娛樂等生活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型生態空間,提升基地公共配套服務和社會服務效果,創造產業發展的最優環境。
五、加強信息化建設
隨著安全需求的日益增長,應急產業基地的規劃設計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加強信息化建設,以先進的技術推動應急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將先進的技術引入到應急產業基地中,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應急設備的互聯互通,構建智能化應急管理體系;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提升應急響應的精準度和效率;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智能決策和預測;利用云計算技術建立云計算平臺,提供高效的數據處理和存儲能力。此外,還可以引入先進的監測預警技術,在應急產業基地及周邊區域部署智能監測設備,如傳感器、攝像頭等,實現環境監測、災害預警等功能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結合歷史數據和實時監測數據,開發高效的預警模型和算法,提前發現并預測潛在的安全風險。建立快速響應的通訊和警報系統,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傳達預警信息,啟動應急響應程序。
在技術的支持下,推出應急安全防控產品,根據不同行業和企業的需求,開發定制化的應急安全產品,如智能消防系統、緊急疏散指示系統等。比如,提供智慧安全云服務,基于云計算技術,提供遠程監控、數據分析、風險評估等智慧安全服務,為企業和機構提供全面的安全防控解決方案。在規劃設計中注重產業的長遠發展,促進應急產業轉型。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形成全新的應急產業新生態,促進應急產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跨界融合,如與信息技術、制造業、服務業等領域的深度融合,拓展應急產業的發展空間。在基地規劃和建設中,還要完善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高速、穩定、安全的網絡基礎設施,確保數據傳輸的實時性和可靠性;提供完善的生活配套設施,如宿舍、餐飲、醫療等,滿足基地內人員的基本生活需求;建設商業服務中心、會展中心等商業配套設施,為基地內的企業提供便捷的商務服務和市場拓展平臺。
六、總結
當前應急產業基地在規劃建設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制約了應急產業基地的快速發展和應急能力的提升。為此,應保證應急產業基地規劃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加強頂層設計,保證應急產業基地的科學性和前瞻性。通過構建完整的產業鏈和生態系統,形成強大的產業集聚效應,結合當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合理規劃應急產業基地的產業布局和發展方向。通過設立明確的產業規模、技術水平、安全性能等指標要求,保證應急產業基地的建設質量和效益。通過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應急資源的實時監控、智能調度和快速響應,可以顯著提升應急產業基地的應急效率和準確性,為應對各類突發事件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作者:張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