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旅游作為海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關鍵作用,海洋文化是其核心。將海洋文化與旅游業深度結合,不僅促進湛江旅游業高質量發展,還能完善產業鏈結構,確保海洋文化的傳播和傳承。上一節我們對湛江海洋文化旅游的現狀進行SWOT分析,探討其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本章節將在此基礎上提出可持續發展的建議,為后續制定科學的開發策略奠定基礎。
(一)地方政府積極謀劃,加強頂層設計,大力推進海洋文化旅游發展
湛江的海洋文化旅游業作為當地經濟的支柱,擁有深厚的文化歷史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確保該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地方政府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全面的發展規劃。政府應組建專家團隊,結合湛江的地理、歷史和文化特點,制定長期規劃,確保各項目和活動有機結合、相互促進。政府還應設立專項基金,鼓勵企業和個人投資有創新和發展潛力的項目,并提供必要的財務支持,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此外,湛江應與茂名、陽江等沿海城市建立合作機制,共同打造粵西海洋文化旅游線路,提升區域旅游吸引力。政府需組織培訓班,加強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確保他們具備專業知識和良好服務意識。同時,定期進行市場調研,了解游客需求和喜好,及時調整策略,確保湛江海洋文化旅游滿足市場需求。通過“互聯網+文旅”模式,結合線上和線下的宣傳活動,通過社交媒體和旅游平臺推廣海洋文化教育和文旅品牌,提高公眾的文化自覺性,珍視和保護當地文化遺產。
通過政府的引導和支持,結合企業和公眾的參與,湛江的海洋文化旅游業有望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為當地帶來更多的經濟和文化效益。

(二)完善海洋文旅基礎設施建設,打破地域壁壘
在任何旅游規劃與開發中,公共基礎設施都是先導條件。除了提高交通互聯性,還要完善公共基礎配套,特別是景區內部的道路系統,包括觀景路、駕游路、活動路、休閑路和文化探索路等多功能通道。注重雙語交流渠道,確保中外游客能順利理解和體驗中國的海洋文化。在城市要點、主路等關鍵地方增設雙語交通指示和文化景觀指南;景區內部的指示牌和文獻需附有雙語描述,確保游客無障礙獲取信息;采用先進的雙語語音導覽系統,借助移動端的實時互動,使游客在游覽時能得到深度和廣度的文化體驗。此外,通過移動應用程序或微信小程序為游客提供景區門票預購、活動預約、雙語導覽和智能停車等便捷服務。升級和優化景區內部的基礎設施,如水電供應系統,注重生態和環保,設立環保公共廁所,優化集散點設施,使之更加人性化和舒適。最后,重視文旅行業的數字化進程,確保景區內部有穩定的網絡覆蓋,增設5G信號塔、大數據處理中心和AI技術研發中心,以確保景區的現代化和智能化,滿足游客日益增長的體驗需求。
(三)加強歷史文化的挖掘和現代海洋特色文化的培育
旅游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特色與文化的吸引力將成為決定性的因素。通過海洋文化的輻射與滲透,湛江的旅游形象可以得到提升,使其旅游產品更具吸引力和特色。首先,突出歷史文化的開發。湛江的歷史文化是不可忽視的財富。這里有古老的港口、歷史遺跡、民間藝術和豐富的傳統節慶。近代史上,湛江也是中法文化交流和碰撞的發生地。應充分利用這些歷史與文化資源,把厚重的歷史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生活、現代城市建設和現代舞臺或影視表演,展現品牌歷史文化的現代意義和湛江強大的海洋旅游文化魅力。
湛江近年來的發展和變化,如現代化的城市建筑、新興的娛樂設施以及與時俱進的旅游項目,都是吸引旅游者的要素。例如,湛江海濱公園、漁人碼頭、寸金橋公園和湖光巖等景點為游客提供了眾多娛樂與休閑選擇。此外,湛江作為一個濱海城市,應充分利用其海洋資源。在未來的旅游項目開發中,應重點打造濱海休閑度假、郵輪旅游、特色游船旅游、游艇和帆船旅游,并對外圍海島進行旅游開發,為游客提供一個多元化、特色鮮明的旅游體驗。
(四)打造多元化文旅項目,形成特色文旅品牌
充分挖掘湛江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一是運用差異化策略,因地制宜地開創特色文旅品牌。各區位要因地制宜,利用地方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例如,湛江內陸地區可以利用豐富的歷史和農耕文化特色,通過農村田園綜合體規劃,發展農業觀光旅游。海島和沿海地區充分利用湛江的海洋文化特點,借助漁業資源,發展海釣、潛水、水上運動等特色旅游。創造性地融合地域和文化特色,開發新的旅游項目。例如,古漁村文化與海洋民俗的融合性開發、漁港與海鮮文化的體驗性開發以及沿海風景與休閑度假的融合性開發。此外,政府還應牽頭開展具有體驗感的文化創意節慶活動,如海島音樂節、海鮮美食節、文旅藝術展等,這些活動不僅能吸引游客,還能提升湛江文旅品牌的知名度。(作者:朱栐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