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洋資源豐富,海洋產業基礎良好,但是天津海洋產業仍存在創新能力不足、產業結構分散、關鍵配套措施及產業缺失等問題。本文圍繞推動產業升級,打造優勢“新傳統”海洋產業,構建綜合發展政策鏈,精準對標、統籌規劃海洋產業發展,樹立新時代海洋產業觀念,培養和引進專業人才等方面提出對策建議,為天津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借鑒。
一、天津海洋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天津海洋產業發展存在明顯短板和不足。第一,海洋經濟較先進省市仍存差距。2023年,天津海洋生產總值達5550.5億元,比上年增長0.1%,僅為上海海洋生產總值的56.1%,僅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5.6%,海洋經濟總量規模仍然偏小。第二,海洋產業結構升級進展緩慢。海洋油氣、海洋化工等傳統海洋產業仍然占據主導地位,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雖然增長速度較快,但總體規模不大,占天津海洋經濟總量不足10%。海洋服務業水平依然偏低,難以滿足高質量發展需要,依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沒有根本改變。第三,海洋經濟發展活力有待提升。海洋經濟發展仍以國有企業為主,民營企業數量少、規模小,龍頭企業不足,經濟活躍度和創業活躍度不高。海洋產業發展較為零散,產業鏈條不完整,配套產業發展明顯滯后,產業間聯系不緊密,產業集聚發展水平不高。第四,海洋自主創新能力亟需增強。海洋領域科研經費投入不足,科研條件建設仍需加強,國際領先的研發成果不多,產學研用結合不夠緊密,重要領域缺乏領軍人才,創新創業機制和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第五,海洋資源環境問題短板突出。岸線資源稀缺,對海洋經濟發展有明顯制約,海洋環境承載力較弱。盡管近年來天津海洋生態環境狀況有所好轉,但形勢依然嚴峻,陸源入海污染壓力持續存在,部分典型海洋生態系統處于亞健康或不健康狀態。
天津傳統海洋產業包括運輸業、鹽業以及捕撈業等生產性和服務性行業,具有一定的產業規模。然而,創新能力不足是制約天津海洋產業,尤其是海鹽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天津海鹽化工產業側重傳統大宗產品生產,產業鏈較為短小,本地高端產品生產仍需加強,下游高端產品高度依賴進口,整體結構較為分散,亟待調整產品結構和解決產業發展瓶頸問題。海洋產業鏈的關鍵環節缺失和配套產業不完整等因素,同樣限制天津海洋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天津海洋產業發展較為零散,下游產業及配套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產業鏈條不完整,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和合作平臺,亟需相關政策從產業鏈角度進行規劃調整。此外,對海洋經濟發展戰略性意義的認識有待提高,海洋產業相關的人才培養、引進、管理等政策體系有待完善。

二、促進天津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推動產業升級,打造優勢“新傳統”海洋產業
1.加快口岸功能升級,提高海洋運輸業競爭力
為了科學規劃天津港口布局,推動口岸功能的全面升級,并充分發揮天津獨特的區位優勢,應在現有口岸基礎上,充分利用物流分撥中心、檢測維修中心、銷售服務中心等設施,有效推進綜合保稅區的高質量發展。分階段、分層次推動“通道經濟”向“口岸經濟”的全面轉型,帶動港口國際競爭力的全面提升。規范引進國際航運力量,鼓勵國際大型航運企業、知名地區航運總部及航運集團等在天津設立分支機構或擴大運營規模。對于現有航運企業,鼓勵其擴容運力、提質增效,并根據其運力水平、運輸效率、運營能力給予一定的政策補貼。
2.加大科技力量投入,豐富海洋化工高端產品
天津應積極順應國際海洋化工的發展趨勢,依托深厚的傳統海鹽化工技術和堅實的產業基礎,對現有產業進行深度升級改造。例如,在溴系產品領域,天津應致力于溴化鎂、溴化鋅、溴化聚苯乙烯等精細化工品的研發與生產,以填補國內市場的空白;在鎂系產品方面,應瞄準高純氫氧化鎂、高純鎂砂、鎂鹽晶須等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與生產,以滿足市場對高品質鎂系產品的需求。通過這樣的努力,天津不僅能夠打破國外在高端海洋化工產品領域的技術壟斷,還能夠形成多品種、精細化、高附加值的系列產品,從而提升本地產業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
3.加強宣傳推廣力度,發揮海洋捕撈業、旅游業新動能
對于沿海旅游業,應以打造重點旅游城市為依托,將天津沿海旅游作為發展重點,加快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國際濱海旅游勝地,培育海洋文化創意產業,建設數字化景區,為游客出行的各個環節提供個性化、多元化、品質化服務,打造濱海旅游特色產業。對于海洋漁業,應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廣科技興漁技術,生態優先,合理捕撈,促進海洋漁業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取得海洋捕撈、海水養殖和海洋漁業加工等領域關鍵技術突破,實現以資源養護型捕撈業、高效健康養殖業、高附加值精深加工業和休閑漁業為支柱的現代海洋漁業體系。
(二)構建綜合發展政策鏈,精準對標、統籌規劃海洋產業發展
1.發揮針對性政策優勢,促進產業集聚升級
解決海洋產業面臨的增長動力不足問題,天津應積極引入初創企業,并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同時全力保障整個產業鏈的均衡發展,對下游產業進行精心培育和市場引導,以防范因產業鏈失衡而導致的企業外遷風險。在政策制定上,應繼續強化供給型政策的導向作用,特別是加大財政投入對天津海洋產業的支持力度。具體而言,應設立針對海洋產業的財政專項資金,確保??顚S?,并針對具有競爭優勢的海洋產業實施重點扶持。在制定扶持政策時,應充分考慮產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和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制定精準有效的政策,確保政策實施能夠精準發力,避免資源錯配。
2.建立激勵性政策體系,助力企業創新發展
天津應充分發揮政府采購政策的效能,保障海洋產業的穩定發展,精準把控海洋產業的發展目標,推動其向更加有序、高效的方向發展。相關部門在所需海洋產品采購過程中,應遵循公開、公正的原則,對采購產品進行嚴格認證,確保采購活動的透明和公正。同時,為鼓勵“新傳統”海洋產業的創新與發展,天津應實施優先采購政策,并不斷更新政府采購目錄清單,將更多新興產品、新型產品納入采購范圍,激發海洋產品的創新活力,在保障“傳統”的基礎上,注入更多創新元素和動力。
3.加大融合性政策支持,打造天津特色名片
郵輪產業與海洋經濟緊密相連,是天津旅游經濟繁榮發展的又一標志。天津應科學制定系列財稅金融政策,加大對郵輪產業相關企業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和資助郵輪產業,加快推進郵輪旅游通關和郵輪航線審批等政策的優化和簡化,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完善碼頭客運大廈等郵輪母港基礎設施,允許天津郵輪母港公司多元化利用剩余地塊資源,開展商業地產開發業務,實現投資回報并為郵輪母港的持續發展提供資金保障。這些舉措不僅能夠促進天津郵輪產業高質量發展,還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綜合發展,進一步推動天津海洋經濟的繁榮。
(三)樹立新時代海洋產業觀念,培養和引進專業人才
1.提高海洋產業意識,深化海洋強市發展戰略
必須從戰略的高度出發,充分認識到海洋經濟的重要性。為了夯實天津海洋產業的發展基礎,需要完善其發展路徑,強化海洋強市的意識,持續提升海洋產業在天津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應充分發揮涉海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通過組建涉海行業協會和商會,增強天津海洋產業相關企業間的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和業務合作。高度重視基礎海洋教育,特別是青少年海洋意識的培養。通過在中小學內定期舉辦海洋知識講座等科普活動,提高青少年的海洋意識,并加深他們對祖國海洋的熱愛和認知。這些舉措將為天津海洋產業發展儲備新的力量,為未來海洋事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加大教育政策扶持力度,培養高素質海洋人才
天津應加大教育財政投入,以強化高層次海洋人才的培養。在教育資源配置上,優先向海洋專業傾斜,充分利用高等教育和國家級海洋科研院所的資源優勢,加速海洋學科高層次人才的培養進程。積極推動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共同培養海洋產業管理人才。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聯合在海洋產業領域建立實驗室或科技創新平臺,鼓勵符合條件的機構申報科技創新重大項目。對海洋類專業培訓進行深度優化,以適應海洋產業快速發展的需求。重點培養具備跨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并為海洋人才的培養提供實踐平臺。
3.健全人才引進與維護制度,完善海洋人才管理體系
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企業應結合天津的人才政策,制定并實施符合實際的高層次海洋人才引進策略。針對海洋產業中的核心技術和創新領域,引進并培育一批具有卓越業務能力的創新型海洋人才。在績效考核上,為這些人才及團隊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持,增強其科研成果的轉化效率,并強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在資金投入上,增加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投入,改善人才生態環境。為對天津海洋產業發展做出顯著貢獻的杰出人才,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資待遇、租房和購房補貼,并協助解決其配偶工作及子女入學問題。(作者:張致和 吳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