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皖南中蜂產業的發展現狀和面臨的挑戰,并提出促進其可持續發展的策略。研究建議加強蜜源植物保護、提升養殖加工技術、拓展市場渠道、完善政策支持體系,以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效益的雙贏。研究也指出其局限性,并對后期研究方向提出建議,包括持續跟蹤市場變化、加強跨學科研究和關注技術創新,以提高中蜂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一、中蜂產業概述
1.1 中蜂產業的定義與特點
中蜂產業是指以中華蜜蜂為主要養殖對象的產業,包括蜜蜂的飼養、蜂蜜及其他蜂產品的生產和銷售[2]。中蜂是中國獨有的蜜蜂當家品種,具有適應性強、善于利用零星蜜粉源、采集能力強、利用率較高、采蜜期長及適應性、抗病能力強等優點。皖南中蜂[3-4]是中華蜜蜂的一個類型,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的山區,具有個體較小、體色深、繁殖力強等特點。中蜂產業不僅提供蜂蜜、蜂花粉、蜂毒、蜂蠟、蜂房等產品,還對農業授粉、生態保護和生物多樣性維持具有重要作用。
1.2 中蜂產業的經濟與生態價值
中蜂產業在經濟和生態領域都具有顯著的價值。在經濟層面上,中蜂產業通過勞動密集型的養殖活動為農民提供了額外的收入來源,從而直接增加了他們的經濟收益。它的發展還帶動了蜂蜜加工、銷售等相關產業的就業機會,進一步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繁榮。在提高農產品品質方面,蜜蜂的授粉活動不僅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還提升了產品的品質,間接地增加了農業產值。在生態層面,中蜂產業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發揮關鍵作用。中蜂作為關鍵的授粉昆蟲,對維持生態平衡和保護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通過推廣生態友好型的養蜂模式,可以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同時將蜜蜂授粉與現代農業生產相結合,有助于推動農業的綠色發展,實現農業與環境的和諧共生。
1.3 中蜂產業的發展現狀
在中國,中蜂產業主要分布在山區和森林覆蓋率高的地區,這些地區蜜源植物豐富,非常適合中蜂養殖。近年,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中蜂產業的發展,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建立保護區、保種場、提供技術培訓等,以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節本增效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然而,中蜂產業仍然面臨一些挑戰,如種群數量下降、養殖技術落后、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問題。盡管如此,中蜂產業在中國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但也需要注意到,中蜂蜂蜜銷售壓力日益明顯,已成為產業發展的瓶頸,市場體系建設滯后,且部分中蜂項目可能因盲目建廠而造成資源浪費。
皖南鄉村地區位于安徽省南部,以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地理環境而聞名。該地區以“八山一水一分田”為特征,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森林覆蓋率高達88.6%,是發展中蜂養殖的理想地區。這里的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為中蜂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同時,該地區擁有豐富的蜜源植物,如枇杷、油菜等,為中蜂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皖南鄉村地區以農業為主,中蜂產業作為農業特色產業之一,對于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近年,隨著政府對中蜂產業的扶持和推廣,中蜂養殖規模逐年壯大。例如,歙縣依托三潭枇杷核心產區,發展中蜂養殖與枇杷花蜜產業,形成了以深渡鎮中蜂養殖基地協會主導的中蜂保種、育種、養殖和蜂蜜銷售的產業發展模式。歙縣還建立了省級皖南中蜂保護區,推動中蜂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然而,中蜂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一些挑戰,如中蜂種群日漸式微、野生動物破壞、粘蟲黃板干擾、蜂農養殖積極性受挫、產品市場競爭力不高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提供技術培訓、建立保護區、推進良種保護開發等。

二、皖南鄉村中蜂產業發展的困境分析
2.1 種群生存困境
隨著當地生態環境的改善,野生動物尤其是黑熊頻繁出沒,它們經常偷食蜂蜜并對蜂箱造成嚴重損毀,這極大降低了當地養蜂戶的積極性。中蜂產業的發展高度依賴于蜜源植物,但蜜源植物的季節性分布不均和花期的不確定性給中蜂養殖帶來了挑戰。目前,對蜜源植物的種類、分布、花期及泌蜜量等相關基礎數據掌握不足,導致部分地區蜂群過載現象嚴重。例如,在實施黃山市全域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工程中,使用的“粘蟲黃板”技術本意是為了去除茶樹害蟲,但由于扦插時間、密度、地域范圍等不盡合理,對中蜂造成了干擾,影響了中蜂的繁殖和采蜜。由于過去大量引進意蜂,種間競爭問題突出,導致中蜂種群日漸式微。中蜂長期的規模化繁育和環境變化也影響了中蜂種群的遺傳多樣性,導致種群衰退和疾病問題。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性天氣對中蜂過冬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脅[6]。中蜂還容易受到各種病蟲害的影響,如蜂螨和巢蟲等,這些問題都對中蜂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威脅。
雖然皖南中蜂的蜂蜜產量不如意蜂,但其蜂蜜的品質和藥用價值通常被認為更高。皖南中蜂的繁殖能力雖然相對較弱,但它們能根據環境變化調節產卵量,這有助于維持蜂群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中蜂與意蜂的區別見表1。
2.2 技術困境
在養殖技術方面,中蜂產業的發展受到落后的養殖技術和創新不足的制約。許多養殖戶仍然采用傳統的毀巢方式取蜜,這種方式不僅破壞了蜂巢,還影響了蜂群的健康和繁殖。由于缺乏統一的管理和技術支持,不同養殖戶的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導致產量和分群差距較大。這些問題表明,提升養殖技術,推廣現代養蜂技術,是提高中蜂產業效率和產量的關鍵。例如,單箱蜂蜜產量最多的可達20~30 kg/箱,而最少的僅有3~5 kg/箱,部分甚至絕產,這凸顯了養殖技術改進的迫切性。
在蜂產品加工技術方面,中蜂產業同樣面臨挑戰。目前,中蜂蜂蜜產品的生產和深加工企業很少,缺乏技術規范和行業標準,導致產業鏈條短,產品單一,附加值低。這限制了中蜂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例如,蜂蜜、蜂蠟、蜂毒等蜂產品的開發研究滯后,尤其是醫藥保健、化妝美容等高附加值的產品開發尚屬空白,這嚴重制約了中蜂產業的長遠發展。
2.3 市場困境
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場信息和銷售渠道,中蜂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高,品牌多而雜,缺乏高附加值的蜂產品。消費者對中蜂產品的認知度低,品牌建設不足,也是制約中蜂產業發展的因素。皖南中蜂產業在市場信息傳遞、銷售渠道拓展、提高消費者認知度和加強品牌建設方面存在明顯的困境。為了提高中蜂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需要建立更有效的市場信息傳遞機制,開發多元化的銷售渠道,加強消費者教育以提高認知度,并著力打造有影響力的品牌。
2.4 政策困境
皖南中蜂產業的發展受到政策支持力度不足與執行不到位的影響。雖然政府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建立設立熱線電話,確保蜂農訴求有渠道、困難有人幫、問題有人管、野生動物破壞蜂箱的補償機制。然而,在實際執行中,仍存在不到位的問題,如養殖點布局亂、分布不合理、補償資金不到位等,這限制了中蜂產業的健康發展。法律法規不健全和行業標準缺失也是中蜂產業發展的困境之一。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中蜂產業的規范化和標準化程度不高,影響了產業的健康發展。例如,蜂產品科技投入少,產品附加值低,蜂業行業內知識產權意識普遍不強,用于新產品研發的投入比例很低。這要求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制定和完善行業標準,為中蜂產業的規范化和標準化發展提供法律和標準支持。同時,需要提高政策支持力度,確保政策的有效執行,為中蜂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對皖南鄉村中蜂產業發展的建議
針對皖南鄉村中蜂產業當前面臨的挑戰,制定一系列對策建議以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效益的雙贏。第一,加強蜜源植物的保護與開發是基礎,通過科學規劃蜜源植物的種植,確保蜜源的穩定供應,同時推廣多樣化的蜜源植物,以減輕季節性蜜源不足的影響。第二,提升養殖與加工技術水平是關鍵,通過引進和研發先進的養殖技術,提高中蜂的繁殖效率和蜂蜜的產量與質量,同時加強蜂產品加工技術的研發,提升產品附加值。第三,拓展市場渠道與提升品牌影響力是提高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手段,通過建立多元化的銷售渠道,如電子商務平臺,以及加強品牌建設,提高產品的市場認知度。第四,完善政策支持體系與加強行業監管是保障,通過制定和實施更加有力的扶持政策,為中蜂產業的發展提供政策保障,同時加強行業監管,確保產品質量和市場秩序。
四、結論
皖南地區的中蜂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但也面臨資源、技術、市場和政策等方面的挑戰。通過加強蜜源植物的保護與開發、提升養殖與加工技術水平、拓展市場渠道與提升品牌影響力,以及完善政策支持體系與加強行業監管等對策,可以有效促進中蜂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的覆蓋范圍和深度可能有限。市場動態和政策環境的快速變化可能會影響研究結果的時效性和適用性。因此,后期的研究將進一步深入探討以下幾個方向:一是持續跟蹤中蜂產業的市場變化,分析新出現的問題和挑戰;二是加強跨學科研究,結合生態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等多學科知識,為中蜂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全面的視角;三是關注技術創新,特別是智能化養殖和蜂產品深加工技術的發展,以提高產業的整體競爭力。(作者:陳偉龍,徐浩杰,李永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