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析了規劃建設智慧型城市產業園區的意義,列舉并闡述了園區管理中應用的幾種大數據新技術;介紹了構成園區智慧管理平臺系統的各項子系統,以及各項子系統功能對于產業園區規劃建設的作用和影響。
一、智慧園區規劃建設意義
①通過智慧化建設,提升園區品質和品牌,提高用戶認可度,提升園區運營效益。
②通過平臺智能預警分析,減少人為干預環節,提升園區安全等級。
③智能化場景聯動,創新功能應用,打造舒適、便捷的園區內工作生活環境。
④智能控制設備運行、減少能源浪費,節能減排,降低園區能耗。
⑤統一門戶,集中管理,多系統聯動協作,提高工作效率。
⑥收集可量化數據,分析預測園區需求,為園區規劃改進優化提供數據支持。
二、新技術應用
物聯網:即“萬物相連的互聯網”,是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通過智慧桿、智慧園林、智慧停車等場景應用,實現人、機、物的互聯互通。
北斗網格碼:國家北斗系統組織研發的全球區域位置標識編碼。支持陸、海、空、天和地下全域空間的區域標識,重點解決產業園區空間大數據時代數據的區位標識、共享交換、高效計算的問題,提升共享交換與計算效能。
5G:有超高速率、超大連接、超低時延三大特性。通信速率會比4G高出10倍~100倍。通過5G技術應用,將有利于產業園區升級為5G產業園區。邊緣計算:指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一側,采用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為一體的開放平臺。邊緣計算具有低時延、高帶寬、高可靠、海量連接、異構匯聚和本地安全隱私保護等特點,在產業園區多個場景下具有應用優勢。處理過程將在本地邊緣計算層完成,無須交由云端。由于更加靠近用戶,還可為用戶提供更快的響應,將需求在邊緣端解決。數字孿生:是通過對物理世界的人、物、事件等要素數字化,在網絡空間再造一個與之對應的“數字世界”,配合VR三維仿真平臺展示。從而對園區基礎設施、運營管理、產業服務、生活服務在內的各種需求作出綜合分析以及智能響應。
這些技術的應用可串聯起智慧型產業園區各個環節要素,將定位、連接、運算、反饋實時整合到系統中,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智慧運行。從而為智慧園區提供技術支持,實現智慧園區規劃目標。

三、智慧管理平臺的功能與架構
平臺功能:城市產業園區管理中心搭建智慧管理平臺,整合數據資源,輸出給管理人員。數據管理平臺具有價值高、容量大、多樣性、速度快的特點。園區綜合管理平臺整合多項功能。
CIM數字孿生平臺:“城市空間、建筑空間、地下空間”三位一體的模型為載體,通過數字孿生技術,構筑智慧園區空間總體模型,推動園區“規建管用”一體化閉環運轉,實現園區決策“一張圖”、園區治理“一盤棋”,為城市精細化管理和科學決策提供“說明書”。實時監測感知建筑設施運行態勢,利用園區運行數據,前瞻規劃和動態推演,科學設計、合理布局園區公共基礎設施,逐步實現園區可視化、可驗證、可診斷、可預測、可學習、可決策、可交互的能力,使產業園區更聰明、更智慧。
園區大數據分析平臺:城市產業園區大數據可視化平臺通過數據采集、數據清洗、數據入庫,基于構建的大數據分析業務模型,依據業務需求,通過建立數據匯聚系統,實現對部件數據及與設備運行狀態數據的實時監測及分析,尋找共性規律,發現問題本質,輔助科學決策。
北斗網格碼平臺:北斗網格碼技術將傳統的面向對象的數據管理轉變為面向空間的數據管理。依托北斗網格碼技術體系,建設智慧園區大數據北斗網格平臺,搭建“一底座兩中臺”的創新架構。即通過引接匯聚各項數據,進入智慧園區北斗網格底座,進行數據處理、數據編碼、數據引擎和三維建模;進而搭建智慧園區北斗網格數據中臺和應用中臺,實現智慧交通、智慧停車、智慧安防、智慧物業、智慧樓宇、智慧運營、智慧環境等應用。
3.1 樓宇自動化系統
通過詳盡的指標體系,實時反映建筑內設備的運行狀態,將采集的識別數據形象化、直觀化、具體化。理解真實的管理場景,通過強大的三維引擎進行表現,使管理人員更直觀地了解事件的進程,輔助作出及時的反應和處理。
并可對建筑能耗進行監測,用三維設備地圖的形式展示園區新風系統及節能系統的運作,實時查看水電氣、能耗監測的數據,自動計費和錄入賬單;進行能耗使用分析,設備損耗分析;定時控制節能、人體感應控制節能、照度感應控制節能。通過對園區內部每一建筑物的使用情況分析,可獲得樓宇水電運行負荷、樓宇空置率、配套服務功能使用率等有效數據,得出哪些功能空間不足、哪些空間冗余,從而判斷規劃園區內用地性質劃分、建筑功能比例是否合理,并為城市產業園區功能規劃改進提供依據。
3.2 車路交通協同系統
沿城市道路系統設置5G基站,提供低延遲高效率網絡。并結合攝像頭實時監測道路交通擁堵狀況、交通信號燈信息、道路積水信息等,實現車路協同管理,并為未來實現無人駕駛提供智慧解決方案、保駕護航。
園區引入車路交通協同系統,通過交通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產業園區交通運行情況,一方面對園區交通進行高效管理,另一方面評估園區內外道路交通系統當前存在的痛點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比如道路交叉口最優解決方案,采用平交還是立交,設置人行道、過街天橋及地下通道等的必要性,道路寬度與實際交通流量是否匹配,公交車道與車站設置是否合理等,從而優化城市產業園區交通規劃。
3.3 停車管理與智能充電樁系統
在訪客出入口安裝車牌識別道閘,實時呈現余位位置,引導車輛入位。車閘設備、停車場余位統一管理。與消防系統聯動,火災報警時所有車閘自動開啟。借助園區室外信息大屏、智能路燈顯示屏、園區公眾號或APP,對車輛進行引導入位、出園。
支持不同品牌使用OCPP標準的充電樁,訂閱或計量的收費模式,通過APP遠程實時監控,支持微信/支付寶或適配NFC的銀行卡付款,與智能泊車整合,管理車位使用,預訂充電位,路線查詢和流動付款服務,與客戶關系管理整合,提供充電量與消費量的結算咨詢。
方便園區停車與充電樁運營,實現高效的智慧管理。同時,也可觀測園區內不同位置不同時間段的停車位和充電樁使用情況,更好地引導優化城市產業園區停車規劃。
3.4 智能物業管理系統
基礎管理包含物業概況、房產管理、住戶管理、設施管理;維修管理包含人員管理、維修管理、訂單管理、人員公示;園區管理包含園區管理、業主管理、智慧食堂、流程化管理;巡更巡檢包含每日巡更、每日巡檢、及時處理、安全保障;運營管理包含消息推送、及時發布、公告通知、實時獲取。通過數據信息即時反饋,實現最高效的物業管理與維修。并為城市工業區規劃提供可靠的數據參數。
3.5 智慧工廠
產業園區的智慧工廠通過各種形式采集生產環節中的數據,傳輸至工業互聯網平臺,用于分析、控制、預測各類生產參數。5G 技術高速率低時延的特性有效地為工業數據的傳輸提供了保障。
3.6 園區招商展廳建設
以園區內重點打造的產業如生命健康、信息技術、新材料、激光光電、智能制造、新型農業等為主題,整體展示上呈現出園區的智能化,便捷化,人性化的特點,成為招商引資的園區名片。作為智慧技術與現代形象展示的窗口,展現產業園區規劃設計理念,可視化的手段為客戶增強信心,提升招商引資效果。
3.7 園區管理物聯網系統
包含智慧燈桿、無人機巡檢、智慧井蓋、垃圾桶檢測、智慧城市家具等。采用北斗網格碼技術,集合了定位、信息采集、狀態監測、互動展示等功能。
3.8 智慧通行與安防系統
園區內員工可通過人臉識別系統自動進入。訪客可線上預約或臨時拜訪。可發現重點可疑人員及車輛行動軌跡,實時報警。
3.9 智能消防聯動系統
通過熱成像傳感器、煙霧傳感器、溫濕度傳感器、電弧探測器、聲光報警器、水壓傳感器等設施,實時監測園區各個位置的消防狀況,實現消防巡檢、火災預警、設備管理、數據統計等內容的消防安全管理。
3.10 智能環保監測系統
服務內容包括:在園區水面安裝浮標站檢測水位水質;在辦公室、車間安裝空氣質量檢測器,監測環境質量;在廢水排放處安裝水質檢測器,監測廢水排放質量。所有檢測器通過基站鏈接至智慧環保平臺。
通過環保監測數據收集,高效地對城市產業園區規劃的環境影響進行評估,對災害進行預警,并及時排除安全隱患。
3.11 網絡通訊覆蓋系統
一次認證,多次訪問,內部員工自由漫游;支持用戶或者用戶組的策略控制,雙向保證用戶上、下行接入帶寬;園區來訪客戶安全接入控制。無線網絡園區全覆蓋,實現用戶自由接入;海量終端自由識別,實現園區移動辦公。
另外可通過有線電視、智慧屏幕等公共顯示系統,實時展示園區動態、空氣質量、招商企業情況等信息,大大提升園區的智慧服務水平。
3.12 智慧園林綠化系統
園林綠化智能管理具有提供園林養護信息化管理、綠化分類管理及綠化執法管理業務等功能。利用5G傳輸技術,在重要綠化區域實現入侵監測、破壞監測、生長狀態等園林養護狀態的在線巡檢。針對名貴樹木通過電子標簽建立詳細檔案信息。利用傾斜測量儀監控樹木傾斜、防盜情況,并能自動報警。土壤環境實時采集,通過高壓電磁閥進行智能噴淋控制。
從而實時掌握綠化植物生長情況、植物對園區微氣候的影響,以及人員活動對園林綠化的使用傾向,對城市產業園區景觀綠化規劃提供積極的信息反饋,制定出更合理的園林規劃優化升級策略。
四、結語
應用物聯網、北斗網格碼、5G、邊緣計算及數字孿生等技術,搭建園區智慧管理平臺,對城市產業園區進行可視化高效管理。并為產業園區規劃提供可靠數據信息,評估規劃實施效果,實現城市產業園區規劃的不斷迭代優化。(作者:鄧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