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的同時,鄉村苗圃產業獲得蓬勃發展,但也存在產業布局不合理、大量苗木滯銷等諸多問題,嚴重制約了鄉村苗圃產業的發展,成為產業提升的束縛。以江西南昌縣為例,通過GIS、無人機技術,以及大量的實地調研等技術方法,深入調查分析苗圃產業發展現狀,指出苗圃產業發展的優勢和劣勢,并以市場為導向,提出鄉村苗圃產業資源規劃布局策略,旨在不斷調整優化南昌縣苗圃產業結構,推動苗圃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1 研究內容與方法
1.1 研究內容及意義
本研究擬為鄉村苗圃產業建設提供信息化支持,打破傳統苗圃產業桎梏,以市場為導向,以可持續性生態產業為原則,基于GIS、無人機高光譜、數字化等信息技術,探索如何將傳統鄉村苗圃產業信息數字化、物聯化,科學動態分區調整,進行苗圃產業的重新規劃,資源重新布局,為鄉村苗圃產業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對提高鄉村苗圃產業信息化水平、助力產業升級、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及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2 研究方法
1.2.1 實地調查研究法。實地調查南昌縣周邊5個典型鄉村苗圃基地,采用座談、實地踏勘、問卷調查等方法研究鄉村苗圃產業規劃。
1.2.2 案例分析法。分析、整理其他產業布局典型案例的經驗與不足,為課題研究提供可借鑒的先進理念與方法。
1.2.3 數字化信息技術。利用物聯網、GIS及無人機測繪技術、遙感等數字化信息技術,采集苗圃基地位置、苗木類型、苗木數量、苗木質量、管理經營情況等大數據,利用光譜分析技術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繪制鄉村苗圃產業現狀分布圖。

圖1 南昌縣苗圃基地現狀布局
2 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2.1 產業布局
由圖1可知,南昌縣苗圃基地主要分布在縣域東南部,零星分散在黃馬鄉、向塘鎮、武陽鎮、塔城鄉、幽蘭鎮、塘南鎮、岡上鎮、銀三角等區域。苗圃產業基地占地總面積前5位的分別是黃馬鄉、塔城鄉、向塘鎮、塘南鎮、幽蘭鎮,占地面積分別為648.73hm2、207.70hm2、104.93hm2、85.76 hm2、85.22 hm2。此外,苗圃產業基地占地面積較小的分別是岡上鎮、八一鄉、蔣巷鎮、南新鄉,占地面積分別為53.20hm2、10.85hm2、4.89hm2、1.40 hm2。
2.2 產業結構
由表1可知,香樟、紫薇、桂花、櫸樹、柚子樹的生產面積排前5。其中,黃馬鄉苗圃基地占地面積最大,為648.73 hm2,苗木生產面積排前5位的是桂花42.28hm2、香樟40.40hm2、紅櫸24.15hm2、紫薇 22.00hm2、榔榆18.76 hm2、石楠13.40hm2;塔城鄉苗圃基地生產面積排前5位的分別是楠木23.45hm2、香樟22.11hm2、桂花20.10hm2、石楠13.40hm2、菱角山釩13.20hm2;向塘鎮基地苗木生產面積排前5位的是香樟、桂花、濕地松、水杉、杜英;幽蘭鎮基地苗木生產面積排前5位的是香樟、桂花、紅櫸、紫薇、無患子;八一鄉基地盆景占地2.14hm2。據統計,南昌縣種植苗木面積前5位分別是香樟520.87hm2、桂花252.66hm2、紫薇156.98hm2、櫸樹78.32hm2、果樹47.24hm2??梢娔喜h苗圃基地以鄉土樹種為主,品類十分單一,特色樹種較少。
南昌縣生產苗木基地企業多、面積大,但數量少,截至目前,有花卉苗木企業59家,其中,從事苗木行業的企業48家,從事草花行業的企業僅11家;生產草花企業少,數量多,但占地面積很小。截至目前,南昌縣苗圃產業基地總面積1337.12hm2,其中,草花類基地面積76.25 hm2,僅占基地總面積的5.70%??梢娔喜h苗圃產業由苗木和草花2類構成,產業結構十分單一。
2.3 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3.1 產業布局不合理。南昌縣苗圃產業基地環繞南昌市主城區外圍郊區分布,周邊近郊鄉村昌南、昌北、昌東均有分布,分布面積雖然廣泛,但十分零散,集中性較差。主要集中在東南部環黃馬鳳凰溝風景區周邊,其余零散分布在縣域東北部的蔣巷鎮、南新鄉,昌東的幽蘭鎮、塘南鎮,昌南的銀三角和岡上鎮等區域??梢娔喜h苗圃基地分布較為分散、凌亂,并缺乏對鄉土樹種的規劃,導致南昌縣苗圃產業規劃布局不合理。

圖2 南昌縣苗圃產業結構圖
2.3.2 產業結構不合理。由圖2可知,南昌縣苗圃產業結構比例嚴重失衡,其中,鄉土樹種占68%、觀賞型苗圃占20%、特色花卉占8%、多功能苗圃占4%。苗圃基地較少種植特色苗木和造型樹種,以羅漢松造型樹和紫薇花盆造型樹為主;草花占比較少,且種類十分單一,主要是吉祥草、萱草、非洲菊、萬壽菊等傳統草花品種;花卉基地較少,且品種單一,缺乏鮮切花基地??梢娔喜h苗圃產業資源斷層較嚴重,苗木品種較為單一,產業結構極為不合理。
2.3.3 信息化管理水平低。在南昌縣苗圃企業中,除江西金喬園林股份有限公司為國企運營外,其余為私營企業。這些私營企業大多規模較小,苗木種類單一,主要是鄉土樹種,多數處于家庭作坊式運營階段,管理方式粗放,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偏低。同時,產業發展多采用傳統銷售模式,缺乏與互聯網相結合,產品銷售渠道單一,難以滿足多變的市場需求,容易導致市場供應過剩,苗木價格下跌。尤其是近幾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逐步放緩和地產行業的降溫,苗木滯銷、苗木產品單一、缺乏創新、數字化程度低、市場化水平低等問題日益凸顯,極大制約了鄉村苗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亟須改變這種傳統模式化產業管理方式,推動鄉村苗圃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
3 南昌縣苗圃產業資源規劃布局對策
3.1 進行模塊化分區
在對現狀鄉村苗圃產業分布進行分析評價的基礎上,根據鄉村不同地域特色和文化,利用信息技術對各鄉村產業基地進行模塊化分區,包括鮮切花基地、大型苗木基地、草花基地等,并賦予模塊類型、面積等屬性值。根據市場變化,各個模塊值呈動態變化,例如,根據南昌市及周邊市場需求,可劃分為快銷草花基地、鮮切花基地、大型苗木基地、花灌木基地、中草藥基地、康養中心、鄉村生態旅游區等功能模塊,且各個模塊屬性值隨市場供求關系產生波動。如在臨近節假日期間,應擴大鮮切花種植面積,保證產業布局緊跟市場變化,實時處于受控狀態。
3.2 實施動態布局
一方面,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最新信息技術,以市場為主導,對鄉村苗圃產業進行動態布局調整。例如,針對同質化、無特色的苗圃基地,系統發出指令,應予以整合,即表現為模塊間的結合;針對不符合市場需求的苗圃基地,即表現為模塊面積消失,對市場需求量大的苗木,表現為模塊面積擴大,反之為模塊面積縮小。同時,系統會根據市場供需變化適時調整各個模塊屬性值,由此保障鄉村苗圃產業布局時刻處于最優化配置的狀態。例如,結合南昌縣各鄉村地理環境、人文環境等差異,對分散的、苗木種類單一的、管理信息化水平低的苗圃基地,可利用模塊系統進行重新規劃和整合,以切合市場需求,提高經濟效益。
另一方面,利用數據采集技術獲取各類苗木交易平臺交易數據,實時掌握市場供求信息,從而評價各鄉村苗圃基地苗木布局與市場的契合度,并分析其優勢和劣勢,形成現狀分析評價表。例如,黃馬鄉金喬公司苗圃基地根據市場供求信息,需擴大落葉樹欒樹、銀杏、雞爪槭的種植規模,增加紫薇等花盆造景樹數量,減少水杉、樟樹、桂花樹的種植數量。又如,臨近國慶節,各苗圃基地需擴大雞冠花、萬壽菊、爆仗花等花卉的種植規模,以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3.3 打造“文旅+產業”創新產業競爭模式
近年來,全國旅游市場迎來井噴式發展,將產業與文旅融合發展的模式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青睞,通過深入挖掘產業資源價值,能促進鄉村苗圃產業資源的有效利用?!拔穆?苗圃產業”的發展模式是產業面向市場化改革的重要舉措,可為苗圃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能極大提升產業競爭力。可將南昌縣苗圃基地予以整合,打造集特色民宿、鄉村生態旅游、體驗式插花、民俗活動、植物花園、中草藥花園、鮮切花基地、康養中心等于一體的文旅特色小鎮,將極大激發苗圃市場交易活力,帶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對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有很大的實踐意義。例如,在“滕王閣特色花園小鎮”打造中,通過設置紅色文化展示區、滕王閣文化展示區、艾草等中草藥采摘區、清明果制作區、插花區、漢服節、苗木交易區、植物花海等模塊分區,融入滕王閣文化、江西紅色文化,并利用大數據統計,根據市場需求,動態調整各個分區的布局,調整苗木的種類和數量,以打響小鎮品牌,鑄造產業振興。 (作者:廖琳琳,張麗麗,左詞時,萬小皇,吳水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