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我國國土空間規劃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及各級各類規劃的研究與探索不斷開展。在“五級三類”整體構架下,國土空間格局逐步形成,然而產業園區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與科技創新不足的矛盾、產城脫離與產城產教融合的矛盾和園區范圍劃定與國土空間“三區三線”的沖突等多方面矛盾,已無法滿足國土空間改革的要求和適應園區的發展訴求。
一、國土空間改革背景下哈密高新區發展存在的主要矛盾與問題
1.1 現行發展定位與新時期高質量發展的外部環境變化及要求不相適應的矛盾
現行2010版規劃定位與現今發展政策要求不適應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園區定位受十二五發展環境和政策決定,主要依賴哈密礦產資源稟賦,與當前生態文明發展理念不相適應;二是與當前自治區嚴禁“三高項目進新疆”的政策要求相背離,不符合新時期發展要求;三是該定位與當前哈密市重點“打造新疆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的戰略定位相矛盾;四是園區已升級為自治區級高新區,該定位與園區自身發展訴求和方向不匹配。
1.2 現行規劃產業類型及空間布局與產業發展現狀不匹配的矛盾
一是現行規劃產業類型與現狀產業不匹配?,F行規劃重點以礦產品精深加工、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為龍頭,以煤化工、高新技術、工程機械制造、太陽光伏發電等7大產業為主。而實際發展過程中并未完全按照規劃實施,如并未發展工程機械制造、高新技術產業也較少,礦產品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也未占主導地位,整體發展差距較大。
二是現行規劃產業布局與現狀產業空間布局不匹配。規劃光伏發電產業布局在石城子產業園;農副產品加工、高新技術和工程機械產業布局在北部新興產業園;煤化工、有色及黑色金屬和非金屬礦產加工布局在南部循環經濟產業園。但在實際發展中,北部新新興產業園未布局工程機械產業;南部循環經濟產業園布局了石材加工和新材料產業。分析原因,一是當前與十二五時期的產業發展環境及市場整體環境不同;二是受現階段產業、環保等政策影響較大。

圖1 現行規劃產業布局與現狀企業入駐對比圖
1.3 高新區周邊區域產業結構趨同與產業差異化發展的要求不相符的矛盾
哈密高新區所在的伊州區主要布局“兩區六園”,分別為哈密高新區和兵團某師新星經開區的“一區三園”,從表1可以看出,當前區域內產業發展缺乏統籌和協調,特別是缺乏從全哈密市層面出發的產業布局規劃,哈密地方與兵團某師各自為政,基礎設施重復建設、產業雷同,尚未形成功能互補、差異化發展的格局,與當前國家、自治區、各地產業差異化發展政策等要求相背離。

表1 區域各產業園現狀產業發展統計表

圖2 哈密伊州區產業園區空間布局圖
1.4 高新區土地利用效率低下與集約節約利用土地資源的矛盾
高新區總規劃面積約9662公頃,園區經過近20年的建設發展,截至目前,現狀建設用地規模約4586公頃。整個園區土地使用率約47.5%,并且實際投產運營的企業占地不足50%,整體土地利用效率較低,與當前國家、自治區倡導的堅持走集約節約道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努力提高國土空間的利用效率,優化開發格局、避免重復建設和破壞環境,提升土地集約程度的政策要求相背離。
1.5 現行高新區規劃范圍與國土空間對“三區三線”的劃定要求不相符的矛盾
一是北部新興產業園規劃范圍內南部有2.17km2的一級水源保護區和水井保護區,此區域屬于生態環境保護重要區域,應當劃入生態保護紅線;二是南部循環經濟產業園西側主要發展軸上有現狀企業未納入園區規劃范圍,同時園區范圍內西側有區域重大基礎設施(220kv高壓走廊、哈羅鐵路)侵占園區用地。

圖3 高新區現行規劃范圍與“三區三線”劃定矛盾圖
1.6 新版高新區規劃編制審批進程緩慢與重大項目、企業亟待落地入園的迫切需求相矛盾
當前,正處在國土空間規劃改革及編制的攻堅期,各地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大都進入審查、公示及批準的中后階段。但目前,因上層面的用地指標未能最終確定并分配,導致各地國土空間規劃無法拿上批復實施規劃。哈密高新區國土空間規劃于2019年啟動編制,截至目前規劃成果的編制已完成,但因自治區、哈密市層面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未批復實施,導致新版高新區規劃審批工作處于停滯狀態,這給園區管理及建設發展帶來不便。
二、哈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環境機遇與挑戰分析
2.1 發展機遇
一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機遇。哈密將積極融入新疆全力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中,圍繞著新疆加快構建“一港”“兩區”“五大中心”“口岸經濟帶”總體布局,積極參與中巴、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不斷提升雙向開放水平。哈密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節點城市,力爭將區位優勢、通道優勢打造成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加快構建開放新格局,發展的潛力優勢更加突出。
二是深化對口援疆戰略機遇。第七次全國對口援疆戰略進一步深化,要求堅持“全面援疆、精準援疆、長期援疆”,將在干部人才、產業援疆等聚焦發力,將有效提升哈密自身“造血”功能,為哈密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戰略機遇。黨中央、國務院圍繞推動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加強財稅、金融、產業、用地、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支撐。這將有效改善哈密營商環境、開放環境和創新環境等。
四是“新疆大哈密”發展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的有利契機。規劃哈密將重點發揮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優勢,建設能源基地、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交通樞紐中心,打造成新疆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在“大哈密”整體規劃的框架下,哈密高新區發展必將呈現出一幅新的景象。
2.2 發展挑戰
一是新常態下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全球化市場日益激烈的科技競爭。新時期,最為迫切和重要的任務是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升級。但目前國內整體經濟增速衰減,導致經濟發展減速。如何在新形勢下,依靠高新技術收益提升經濟發展是當前較為棘手的現實問題。另外,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哈密市要以技術創新參與市場競爭,如何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是哈密高新區面臨的嚴峻挑戰之一。
二是經濟轉型增長動力不足。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投資拉動作用持續減弱,投資增速持續下行。新舊動能夠轉化乏力,工業結構不合理,能源資源工業占工業比重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小,工業初級產品多,產業鏈條不完整,產業生態不健全。創新發展能力薄弱,科研經費投入強度不足。
三是生態環境約束增強。煤化工、有色金屬冶煉等產業多占比重,重點領域環境治理任務艱巨。用水結構不合理,部分地區地下水超采嚴重,水資源短缺情況較為嚴重。污水集中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置率較低。工業能耗增長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受能耗雙控及生態環境容量限制,節能降耗壓力大,重大能源資源加工轉化項目落地困難。(作者:史磊,林凌,徐戈,丁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