闡述加強海外既有鐵路升級改造可行性研究的意義,并結合中巴經濟走廊鐵路通道——巴基斯坦既有ML-1線升級改造項目的具體情況,面對既有鐵路升級改造和海外鐵路工程建設這2大難點,充分論證“為什么要升級”的必要性、明確“怎樣進行升級改造”的目標、細化“如何完成升級改造”的研究、解決“升級改造后怎么用”的難題、充分利用當地勘察設計資源等5個方面,提出全生命周期一攬子解決方案。對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工作要點進行分析,為“一帶一路”類似項目的開展提供借鑒。
一、項目概述
中巴經濟走廊鐵路通道規劃自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向南翻越喀喇昆侖山進入巴基斯坦,在哈維連站接巴基斯坦既有鐵路ML-1線,繼續向南接卡拉奇港,線路全長3 021km,其中需新建線路1149 km,利用既有鐵路ML-1線1872 km。
巴基斯坦鐵路既有ML-1線始建于1861年,已運營150余年,為寬軌(軌距1676 mm)內燃鐵路,其中復線段約1227 km,單線段約645 km,線路全長1872 km。沿線吸引區分布全國70%的人口(約1.30億),承擔全國鐵路運量的80%,是最重要的鐵路干線。既有ML-1線基本呈南北走向,南起巴基斯坦最大港口和最大城市卡拉奇,向北貫穿信德省、旁遮普省,途徑第二大城市拉合爾和首都臨近的拉瓦爾品第市,至臨近阿富汗邊境的開普省省會白沙瓦,共設有車站196座,橋隧比1.8%。研究還包括新建鐵路175 km、鐵路學院升級改造、新建哈維連陸港(物流中心)、卡拉奇等8座既有車站的商業綜合開發等。

二、可行性研究要點分析
對ML-1線干線鐵路進行升級改造,“怎樣解決全線同時改造投資過大,而逐段改造難以立即解決運輸安全矛盾;怎樣在保證既有線運輸的基礎上,保證安全和節省投資;怎樣在升級改造完成后充分發揮出運輸效果”等重大問題,提出了“全生命周期一攬子解決方案”。
2.1 充分論證“為什么要升級”的必要性
對既有ML-1線升級改造是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巴基斯坦經濟發展的戰略需要。本項目是巴基斯坦鐵路建設史上最大的鐵路項目,是我國鐵路“走出去”由外方出資、一次性委托我國咨詢設計的最長鐵路項目,是“一帶一路”西線、“中巴經濟走廊”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鐵路通道的全線貫通,將為我國開辟一條全新的陸路大能力鐵路通道。
在20世紀70年代,既有ML-1線年客、貨運發送量最高峰達到1.4億人次/年、0.14億t/年,2015年降至0.5億人次/年、0.03億t/年。通過多次現場調查,分析出主要原因是建設年代早、技術標準低、設備陳舊,且后期投入低、維護不到位,以致于運量需求得不到滿足、運輸安全得不到保證,陷入“運輸質量下降、競爭力降低、收入減少、運輸質量再次下降”的惡性循環。調查結果說明既有鐵路存在以下4方面問題:
(1)軌道及線下結構老化;(2)通信、信號設施落后;(3)機車、車輛嚴重短缺;(4)尚有部分區段為單線,制約運輸能力的提升。
1997年以來,我國鐵路全路以三大干線(京滬、 京廣、津哈)為主,在既有線進行了大規模提速以及加快相關鐵路技術進步,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實踐表明實施提速戰略,對鐵路走向市場、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及加快鐵路技術進步,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現實作用[2]。為進一步發揮既有ML-1線的國家干線功能,滿足其近遠期運量需求,對其進行升級改造有充分的必要。這種通過技術改造等內涵式擴大再生產的鐵路提速方式[3],其效果得到了充分證明。
2.2 明確“怎樣進行升級改造”的目標
從運輸安全、資源配置等方面出發,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深入分析運輸需求,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制定合理的建設時序:(1)初期確保線下工程穩固,滿足運輸安全的需要;(2)近期確保電煤等大宗物資運輸,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3)遠期形成雙線快速大能力鐵路通道,并進行機制改革,滿足大運量高品質客貨運輸需求。
研究中,引導巴方科學分析,合理確定升級改造的技術標準。雙方共同確定ML-1線升級改造的目標為:卡拉奇—拉拉穆薩(約1351km)形成雙線160 km/h快速通道,拉拉穆薩—白沙瓦(約521km)形成雙線120 km/h通道。升級改造完成后,最大區段通過運輸能力達到171對/日,全線車站整合為135個,滿足近遠期運輸需求;卡拉奇—白沙瓦客車旅行時間將從現在的32 h減少到13 h,運輸市場競爭力大大提高。
2.3 細化“如何完成升級改造”的研究
根據升級改造目標,并結合既有線現狀、資源配置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將全線劃分為15段,按“統一規劃、分段實施”的理念,按以下3大層次進行研究。
(1)既有線大修方案:補強利用既有固定設施的達速方案;
(2)既有線局部升級改造方案:在達速方案的基礎上,增強移動設備和車站改造,優化運輸組織,保證大宗運輸;
(3)既有線全面提速升級改造方案:按160 km/h或120 km/h進行既有線提速、新建鐵路、增建二線提速升級改造,縮短全線旅行時分[6-7],形成雙線大能力通道。
分段確定施工期間運輸組織計劃,對既有線列車采用“相鄰路網繞行”“歸并組合列車開行”等方式,減少施工期間列車對數,保障施工安全,降低施工組織費用,為項目實施創造良好條件。
在此基礎上,對所劃分的15個段落,分段進行既有線大修、既有線增建二線、既有線提速擴能、新建鐵路等多方案細化比選,并對其中較有價值的方案進行投資估算(僅此類估算單元即達63個)。從方案源頭到工點設計均從巴基斯坦實際出發,貫徹“高性價比”的理念,真正達到“做全做透”方案。項目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為6.48%,高于我國鐵路行業基準收益率,經濟效益良好。
2.4 解決“升級改造后怎么用”的難題
海外鐵路改造不僅僅要解決站前工程、站后設施設備等“硬件”的升級改造,更要解決運輸組織模式、人才培養、多元化經營等“軟件”的同步相應改造。采用多種途徑,多次組織巴基斯坦鐵道部、巴基斯坦鐵路總公司各級管理、技術人員赴華進行培訓,學習我國鐵路運營、設計、施工經驗;對其鐵路學院升級改造進行專題可行性研究,進行校舍改造、課程升級、教具補充;采用“永臨結合”的方式,將軌枕扣件生產、焊軌基地等在施工組織設計時,做好預留給巴基斯坦鐵路部門繼續運營和使用的條件,提高其養護維修能力;規劃并專題進行可行性研究,在其路網最北端(臨靠中國)哈維連附近新建其國內最大的陸港(物流中心),承載中國—巴基斯坦兩國間陸路貿易的貨運量,近期開展公路-鐵路聯運作業,遠期開展寬軌-標準軌換裝作業;利用既有車站附近的鐵路自有土地進行土地商業增值綜合開發,增強鐵路的再生能力。通過上述措施,全方位提高巴基斯坦鐵路的運輸組織能力、運營養護水平和多元化經營能力,在實現既有鐵路升級改造目的的同時,切實提高巴基斯坦鐵路的綜合實力。
2.5 充分利用當地勘察設計資源
為在短時間內順利完成可行性研究咨詢工作,應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帶動當地人民就業、提高當地企業和人員鐵路勘察設計的技術能力。委托巴基斯坦當地公司進行既有鐵路的初測、現狀調查、地勘、橋梁檢測、環評等工作。通過開展國際合作,發揮雙方長處,既保證了工期又控制了成本,實現了兩國企業的“雙贏”,為項目的快速推進,奠定了良好基礎。
三、結束語
本次可行性研究因地制宜在國外創造性地應用了“中國鐵路六次大提速”的相關經驗,實現了進行“全生命周期一攬子解決方案”的目標,立足長遠、深入淺出、可實施性強,達到了較高的咨詢水平,為中巴兩國政府戰略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撐和堅實依據。同時,在進行傳統的鐵路基建、設備等“硬實力”輸出的同時,創造性地將運輸管理模式、人才培養、多元化運營等“軟實力”輸出同步納入研究范圍。研究范圍涵蓋了改造鐵路干線、新建鐵路干線、鐵路物流發展、鐵路土地開發、教育培訓、鐵路全套裝備輸出6大方面,在海外鐵路可行性研究咨詢階段,同步開展“技術方案—培訓—運營管理”的系統鏈條,對類似的海外項目具有參考借鑒價值。 (作者:杜連濤,許朝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