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各主體多年持續協同推進,長沙市節能環保產業鏈擁有了扎實的發展基礎,但仍面臨制度、機制和行動層面的多重困境,面對新階段新征程中的新形勢,需要不斷優化結構、強保障,再跨越、再發展。
一、加強頂層設計,強化發展機制
節能環保產業是支撐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產業,推進節能環保產業鏈發展是推進長沙市經濟社會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舉措。目前,各地都從高位對節能環保產業作了戰略性規劃,長沙也將節能環保產業納入“十四五”產業發展規劃中,但做細做實頂層規劃還需從宏觀和微觀上進一步精細規劃。
一方面,制定和完善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各項戰略性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為產業長遠發展提供宏觀導向。作為長沙17條重點發展的產業鏈之一,與其他產業鏈相比,節能環保產業鏈亟待跳出目標不明確、資源分散的主要困境。目前,湖南省已出臺了“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專項規劃,對標對表省級規劃,結合本市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量化發展目標,細化衡量指標,明確發展方向。可探索研究制定本市節能環保產業行動計劃,明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重點布局,每年度出臺實施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卡脖子”技術、重大工程等攻堅行動,加速推進高效發展步伐。同時,可以與湖北、江西、江蘇等地方政府加強聯系,共同建立節能環保產業鏈發展中部聯盟,推動中部地區從事節能環保技術企業技術高端發展,探討研究節能環保產業未來發展方向和突破路徑。
另一方面,合理配置節能環保產業資源,加強政府服務平臺建設,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提供優質服務。著力構建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積極推進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全流程綠色化改造,帶動形成全行業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和節能降耗的行動自覺,壯大環保產業。進一步出臺節能環保產業支持政策意見,明確全市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關鍵領域,列出一批具有引領力的節能環保重點工程和項目,推進綠色制造專項行動,從政府采購、金融、財政、土地等政策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建設創新投入和科技轉化平臺、公共服務平臺、產才融合創新載體。

二、加快創新速度,激活發展動力
節能環保技術創新發展是節能環保產業鏈不斷做大做強的根本動能。長沙要牢牢抓住企業、節能環保技術研發高校及科研院所兩類創新主體,在環保科技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方面著力,營造良好的節能環保產業創新生態系統。
一是支持節能環保技術創新研發。加大對節能環保企業研發的獎補投入,合理考慮擴大研發直接投入的可加計范圍,激發企業對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研發熱情,推動智慧環保等新興業態的發展,解決環境污染信息全面感知、環保數據高效傳輸,以及應急事件智能決策等傳統環保工作面臨的難題,進一步拓寬應用場景并實現創新。
二是積極建設節能環保創新研發平臺。專業評估指導節能環保企業技術中心、智能制造示范等平臺認證,加快推進創新平臺、創新能力建設。支持企業與高校聯合開發節能環保新技術,鼓勵新型科研創新平臺建設,依托創新平臺連接企業、高校、研究院所等創新主體建立產學研合作,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三是助力節能環保科技成果轉化推廣。聚焦長沙節能環保產業關鍵共性技術難題,政府引導、企業主導、高校支撐,開展“卡脖子”技術聯合攻關,建設綠色技術科技創新平臺,構建完善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鏈,推動從科學研究、實驗試驗、中試熟化、規模驗證、二次研發、工程設計到標準化產品或工藝的上下游有效銜接。形成產學研用一體化協作模式,實現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落地之間的良性互動,確保鏈條完整、制度健全、分工明確、運行高效,確保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路徑暢通無阻。
四是推動節能環保行業標準化。鼓勵節能環保企業制標定標,貫徹落實標準,強化標準引領支撐,推進開展節能指標和評價標準化,支持完善技術標準及指導細則,規范質量標準,提高行業標準化水平。
三、加大人才培育,夯實發展基礎
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需要大批綠色技能人才提供專業支撐。長沙需積極對接產業綠色發展需求,著力構建產教融合的“綠色發展生態鏈”,培養綠色技能人才,增強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綠色力量”。
一是做好校企人才對接人才培養工作。高校應設立一批綠色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強化綠色技術相關學科專業建設,深化綠色領域新工科建設,積極布局綠色技術人才培養,選拔和運用綠色技術創新領軍人才、優秀人才,組織他們走進節能環保企業實習,銜接企業、生產和產業發展亟須人才校企對接渠道,積極引導高尖創新技術技能人才投身節能環保產業。
二是做好引入綠色技術人才引進工作。加大節能環保產業和生態治理技術發展緊缺、創新型人才引入政策扶持、對科研人才優惠政策支持力度,對高端市場、技術和管理人才的引入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支持,特殊情況可以一事一議,增加競爭力。
三是做好科研人員考核評價激勵工作。優化綠色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在績效考核、科研評估及職稱晉升等方面的評價標準,提高其數量、質量及經濟效益的權重。支持綠色技術發明人及其研發團隊以持有股權、分紅等方式分享技術轉移轉化收益。綠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獎勵收入作為科研人員項目提成,建議不納入科研人員工資收入,且不納入績效工資總量核定基數。
四、加強金融服務,增強發展保障
金融服務體系包括稅收、投資、金融等一系列政策工具在內的政策支撐體系,是扶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一是完善節能環保產業金融服務體系。通過政策調控,整合產業環境、核心技術研發、人才政策等資源,構建“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于一體的節能環保產業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激發綠色科技創新全要素活力,推動節能環保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以多元化金融服務助力創新型企業迅速壯大。
二是加大節能環保產業融資支持。實施節能環保中小企業貸款貼息項目的相關優惠政策,給予一定的低息政策資金扶持,提供上市融資服務、稅務優惠政策。同時,利用社會資本進行融資。激勵社會資本參與節能環保領域,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如PPP等),擴大社會資本的參與程度。同時,借助市場力量,設立節能環保產業投資基金和債券,扶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提高資本活躍度。
三是提高節能環保產業獎勵力度。鼓勵節能環保產業企業高質量發展,提高政策獎勵、獎補專項資金,加大節能環保創新成果及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把資金重點投向資源循環利用、污染防治、生態修復等方向趨勢。
四是探索建立綠色導向的稅收體系。我國對從事節能環保項目和節能環保裝備制造的企業有稅收優惠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節能節水、環境保護企業可享受企業所得稅“三免三減半”政策。長沙可充分利用稅收優惠的辦法,從獎與罰兩側著力。對從事綠色生產、清潔生產、低碳生產的工程企業和項目結構性減稅,對高能耗、高污染的工程企業和項目實行懲罰性增稅政策;加大對污水污泥、再生水、生活工業固廢處理服務增值稅減免力度等。
五、加強政策支持,優化發展環境
作為國家新興戰略性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具有很強的政策依賴性。良好的政策生態環境將進一步激發長沙產業鏈走向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一是要加強政策工具綜合運用。政策工具是政府鼓勵新興產業發展最重要、最有力的抓手。借鑒有關學者的研究,長沙可充分利用管制型政策工具、經濟型政策工具和信息型政策工具,對節能環保產業進行分類施策,實現精細化管理。管制型政策工具包括指標控制、強制性標準和監督考核等,雖是限制和規范條件,但利用得當能創造節能環保產業的巨大市場需求。財政支持、稅收優惠、價格政策、金融政策等經濟型政策工具具有造血功能,是活躍市場發展的根本政策。技術推廣和產品推廣機制等信息型政策工具是重要的保障機制。
二是要加強產業集聚。組織在長沙的節能環保上下游相關企業進行技術交流活動,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對接,培育壯大骨干企業,推動資源要素向優勢企業集聚,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政策扶持力度,促進產業鏈盡早形成完整的節能環保產業集群效應,推進產業集聚。
三是要加強市場供需對接。搭建或推送與節能環保企業業務相關的推廣平臺,編制本土節能環保企業及節能環保低碳產品推廣目錄,推動節能環保技術突破、轉化、應用。支持各地結合自身產業特色和實際需要,成立區域性的節能環保產業聯盟,政企聯合推介本土優勢產品,提升節能環保本土品牌在重大工程項目中應用比重,切實增強區域品牌的影響力。
四是要加強配套政策支持。規劃電力供應協調加大“綠電”的供應力度,在電力供應中系統性加大對綠色能源的配置,減少價值鏈上的碳排放,在后續的碳配額分配層面予以適當政策傾斜。開放節能環保應用場景,開放大氣污染防治、水流域治理等應用場景,形成經典案例和場景,在重點行業領域進行推廣。
結論與討論
節能環保產業作為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引擎。對接國家戰略部署,長沙優化調整地方產業發展戰略,整合全市優勢資源形成17條產業鏈,布局了一條節能環保產業鏈,為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提供了地方實踐樣本。目前,長沙節能環保產業鏈發展態勢強勁,產業規模、集聚效益和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但其發展面臨的難題也不少,因高端技術人才不足和科研創新機制不活導致產業鏈內生發展動力還夠強,因政策支撐力和市場化能力不強導致縱深推進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勢能還不太足。
節能環保產業鏈高質量發展需要構建一個由地方政府、節能環保企業、金融機構、社會公眾、高校及科研院所、公共服務機構等共同組成的多中心協同推進綜合系統,各主體相互合作助推地方節能環保產業在量上最佳、在質上最優,實現整鏈效益最大化。因此,構建整體性高質量發展優化策略是長沙環保產業鏈面向未來的必然之舉。縱向上沿著“頂層設計—機制創新—行動優化”的邏輯完善節能環保產業政策制度和發展環境,重視培育企業的研發創新能力和市場供給能力。橫向上沿著“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的邏輯整合地方資源和多元力量,充分激活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外部支撐力。以頂層設計強化發展機制、以科技創新激活發展動力、以人才培育夯實發展基礎、以金融服務增強發展活力、以政策支持優化發展環境的整體策略,將使長沙環保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向縱深推進。(作者:李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