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時期我國未來產業發展將面臨技術、政策、競爭和倫理等多方面的新形勢和新挑戰。我們需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化應用、完善政策制定和執行機制、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合作水平、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等方面的工作,以推動未來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各國家和地區政策持續加持,安全、市場、規則等內容進一步強化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全球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均加快未來產業布局,搶占未來科技發展戰略制高點。在國際上,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NSB)發布的《2030愿景》提出保持關鍵技術優勢的發展策略,并規劃了未來十年科技政策和基礎研究的方向;德國發布《國家工業戰略2030》,旨在進一步深化和具體化工業4.0戰略,推動本國在數字化、智能化時代實現工業全方位升級;法國重點關注能源、交通、健康、電子、機器人等優先領域,推出300億歐元的“法國2030”投資計劃;日本則聚焦氫能領域,研究制定《氫能源基本戰略》,明確降低制氫成本的路線圖和目標,并提出到2030年左右實現氫氣發電的商業化。
在國內,我國緊抓未來產業發展先機,發布了國家首個未來產業專項文件—《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系統布局六大未來產業賽道,面向2027年建設世界未來產業重要策源地。
“十五五”期間,由國家主導的未來產業政策在各國產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凸顯,美德日韓等發達國家將高度重視產業政策制定和落實,不斷強化產業政策工具的應用,特別是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技術等前沿技術和未來產業領域發力,與產業政策緊密相關的國家安全、市場監管當面的國際規則也將持續完善。
科技倫理逐漸成為全球熱點,要堅持科技創新和安全發展并重
當前,以人工智能、腦機接口、基因編輯、合成生物等新興技術創新發展為驅動力的未來產業正在快速發展,但與此同時,隨著技術的發展,科技倫理治理也成為了全球性的關鍵議題。
當前,各國圍繞重點領域加快發布治理文件,以人工智能為例,美國、日本、歐盟等陸續發布了《人工智能設計的倫理準則》《以人類為中心的人工智能社會原則》《可信任人工智能的倫理指南》等文件,指出人工智能發展要遵循“以人類權利為中心”的原則,我國也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倫理規范》《科技倫理審查辦法(試行)》等文件,全面推進國家科技倫理治理工作。同時,各國也加快成立科技倫理監管機構,英國逐漸構建了涵蓋政府部門和公共機構、咨詢小組和委員會及網絡和社區等跨政府組織、分權行政機構的數字科技倫理監管機構體系,我國也陸續以行業倫理委員會方式成立了以器官移植倫理委員會為代表的生物醫學領域監督管理機構。未來,隨著新興技術的不斷涌現和迭代發展,構建全面、系統、有效的科技倫理治理體系,將成為更好推動科技創新和社會發展的有力保障。
前沿科技競爭日益加劇,部分領域技術國際合作不確定性增加
“十四五”以來,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國際科技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全球進入空前的創新密集和產業振興時代,各國越來越重視前沿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搶抓未來產業發展主動權。此外,新興國家也在積極利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彎道超車”機遇,大力布局發展未來產業,并由尋求單項突破轉向整體提升。未來,世界各國科技競爭的焦點將集中在未來網絡、量子信息、人工智能、深海空天等領域。(作者:孫美玉 李雨凌 李雪霖 滕學強 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