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節約使用政府資金,發揮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的功效,需要在項目前期以嚴謹的思路和邏輯進行決策。為此提出從“為什么建”“建什么”到“如何建”的項目可行性決策邏輯框架,并提出針對關鍵決策問題的應對方法,同時以深圳市某醫院直線加速器機房及配套用房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為案例加以說明,希望對提高我國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水平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1 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邏輯
政府投資建設項目使用政府投資,建成后發揮公益效用,因此在項目前期決策階段應更加規范和嚴謹。對此,本文提出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的邏輯框架,如圖1所示,即按照“為什么建”“建什么”“如何建”的邏輯順序展開。

圖1 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的邏輯框架
( 1) “為什么建”。項目“為什么建”,主要通過分析項目建設的必要性來闡述。首先,對當地公共服務需求與公共服務供給進行分析,得出公共服務缺口; 其次,對公共服務需求進行詳細分析,審查是必須立即解決還是分期逐步解決;最后,根據當地政府的物力和財力,決定是否對項目進行建設。
( 2) “建什么”或者說項目“建成什么樣”。首先,要回答的是項目建設功能定位的問題,包括功能規模和功能標準。功能規模,即滿足多少人的公共服務需求; 功能標準,即公共服務的水準和等級。以醫院建設項目為例,需要回答滿足多少人的就醫需求,需要提供多少張床位,并明確提供醫療服務的水準,是建成三甲醫院還是其他等級的醫院。其次,根據建設項目的功能定位,參考相關建設規范及建設管理經驗,確定項目建設規模和建設標準。最后,結合工程建設造價定額以及投資估算經驗,確定工程項目投資估算及項目投資規模。
( 3) “如何建”。在確定建設規模和投資規模之后,確定項目建設方案,包括技術方案和管理方案。技術方案又包括設計方案和施工技術方案; 管理方案包括項目管理組織機構安排和項目實施進度安排。風險管理包括項目建設風險的識別、評估和應對策略等內容。
2 編制方法
針對項目可行性研究邏輯框架中的問題,應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包括區域公共服務供給與需求調研、定額估算法、類似項目借鑒等方法。
( 1) 區域公共服務供給與需求調研。收集當地供給的數據,收集人口、特定服務人群的數據,通過人口 (或特定人群數量) 估計未來需求。走訪典型的類似項目,獲取需求和供給的第一手資料,以提高對項目預判的感性認識。項目建設應該滿足或部分滿足預測需求與現有供給的差額。
( 2) 建設規模估算方法。按照人均定額乘以需要滿足的人群數量。針對不同細分需求進行分項估算,匯總得出項目建設規模。例如: 醫院建設,可根據需要滿足的床位數量和平均床位所占建筑面積得到項目的建筑面積。
( 3) 投資規模估算方法。每分部分項工程按照建筑面積乘以單位面積造價定額 (或經驗數據) ,匯總得出項目整體投資規模。例如: 一個項目可以分為基礎工程、主體工程、裝飾工程等,每分部工程可以參考造價定額進行估算。
( 4) 項目風險分析方法。積極吸取已建類似項目的風險管理經驗,同時針對本項目的特點和具體情況,對未來建設中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進行系統識別,并對風險的影響進行預估。針對各類風險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風險管理辦法。

3 案例———深圳某醫院直線加速器機
房及配套用房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
深圳市某醫院是深圳市龍崗區最大的一所綜合性醫院,也是區屬最大的急救、醫療、教學、科研、康復和保健中心。放射治療是三甲評審的重要項目之一。為了滿足醫院“三甲”復評以及當地病人腫瘤放射治療需求,項目決定建設放療科直線加速器機房及配套用房。在深圳市加快推進民生工程,提高人民生活福祉的背景下,該項目的建設很有必要。
3. 1 區域公共服務供給與需求調研
深圳市某醫院為區屬中心醫院,主要服務于全區患者。從放射治療設備看,全區目前沒有醫用直線加速器。從需求角度看,全區目前常住人口397 萬,為深圳市第二人口大區。深圳市龍崗區衛生健康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 年至2017年龍崗區常住人口新發惡性腫瘤分別為2736例、3129 例、3506 例、3708 例和3869 例。區域惡性腫瘤的發病人數逐漸增加,并且有年輕化的趨勢,這需要不斷提高腫瘤醫治的服務和能力。根據醫用加速器國際配置標準,每100萬人口需配置2~4 臺加速器,目前歐美等發達地區已達到標準的3倍。我國臺灣地區2300 萬人口規模與深圳相類似,配置了160臺直線加速器和3 臺質子治療機。然而,深圳市作為特大型國際化城市,正在開展放療的直線加速器數量僅有12臺,放射治療資源極度缺乏。
若按照國際標準配置,僅考慮目前常住人口需求,龍崗區就應配置6臺直線加速器。按照深圳市醫療資源的統籌安排,最后決定在該區配置2 臺直線加速器。
在建設直線加速器的同時,還應考慮放療床位的設置。到2025 年,預估腫瘤放療科總住院人數1378 人次,平均住院日14.25d,病床開放天數365d,病床使用率95%。需要配置的放療床位數: 1378 ×14.25/365/95% =56 ( 張) 。
3. 2 項目建設規模估算
按2間直線加速器機房 (擬一用一備,備用機房內部不裝修) 建設,為遠期發展預留空間,待業務需求增長到一定水平后再裝修備用機房并購置另一臺直線加速器。
( 1) 住院用房。住院用房需求參照《龍崗區公立醫院建設標準提升指引》 (深龍發改〔2019〕172 號) 進行測算。醫院編制床位1075張,醫院7項基本設施用房床均建筑面積指標為125m2 /張,其中住院部所占比例為37% ~41%,該項目擬增設20張放療科病床,并需增加建筑面積925 ~1025m2。
( 2) 設備及診療用房。參考《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GB51039—2014) ,2 間直線加速器機房 (擬一用一備,備用機房內部不裝修)、1間CT 模擬定位機房、1 間MRI 模擬定位機房( 不含內部裝修) 及相關配套用房,建筑面積需求為3175m2。
( 3) 其他功能用房及人員配置。該項目建設不新增員工人數,因為現有腫瘤內科、放療學科人員齊備,項目建成后人員配置從現有醫護團隊中進行調配。
整體建設規模: 住院 +放射治療用房 = ( 925 ~1025) +3175 =4100 ~4200 ( m2) 。綜上分析,該項目的總建筑面積需求為4100~4200m2。為了保證用房空間充足,項目總建筑面積應為4200m2。
3. 3 投資規模
該項目投資估算的匯總見表1。

表1 投資估算匯總表
3. 4 風險管理
參考類似已建項目經驗并根據該項目具體特點制定風險管理策略。該項目建設地點毗鄰居民住宅區,民眾不知情而對加速器輻射的恐慌會導致滋擾施工等,這有可能成為項目建設的最主要風險。因此,在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采取了項目建設公示、定期公告以及走訪居民等風險管理措施。
4 結語
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其資金來源于政府資金,目的是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滿足公共需求,提高人民福祉。為了集約使用政府資金,發揮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的功效,需要在項目前期決策階段有嚴謹的思路與邏輯。本研究提出了“為什么建” “建什么” “如何建”的決策邏輯框架,以及針對關鍵決策問題的應對方法,并結合深圳市某醫院直線加速器機房及配套用房建設項目案例的可行性研究加以說明,旨在提高我國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水平。(作者:蔣衛平 譚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