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有力推動了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實施,但由于不同行業之間存在著規模和性質的差異,我國不同行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的程度也參差不齊。因此本文從實體經濟和非實體經濟的角度,分別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行業探討我國不同行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現狀和問題。
實體經濟是指以實際物質產品和服務為主要業務形態的經濟體系,包括制造業、零售業等產業;非實體經濟是指以信息和知識為核心的經濟形態,例如金融業、教育業等產業。兩者之間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主要差別如下。第一,實體經濟的數字化程度相對較低,非實體經濟的數字化程度相對較高。主要原因在于實體經濟的數字化轉型主要集中在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和信息化,而非實體經濟的數字化轉型主要集中在信息和知識的交流和傳遞。所以對于非實體經濟而言,數字化轉型具有更廣泛的應用。第二,實體經濟的數字化轉型更注重內部管理和資源優化,非實體經濟的數字化轉型更注重市場拓展和用戶體驗。因此,基于兩者的不同特點,本文從實體經濟和非實體經濟的角度,分別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行業探討我國不同行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現狀和問題。
一. 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基本概念及測度方法
企業數字化轉型是指企業采用數字技術和信息技術等現代工具和方法,全面改進其業務流程和組織結構,以適應日益數字化和信息化的商業環境的過程。具體來看,數字 化轉型依 賴于先 進的數字 技術,包括 AI、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企業需要在業務流程中廣泛應用這些技術,從而在數據驅動下實現運營與決策。
企業數字化轉型具有多種測度方法。第一,可以使用數字化成熟度模型或指標來衡量企業的數字化程度,并定量評估其數字化轉型的進展。第二,可以衡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指標,如數據質量、數據分析能力等。可以通過監測和分析這些指標來評估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效果。第三,可以評估企業數字化轉型對業務效益的影響,如銷售增長、生產效率提升等。本文使用的數據主要來源于國家統計局,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程度的測度主要通過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指標以及其對業務效益的影響來衡量。
二. 實體經濟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現狀

表 1 我國實體經濟企業數字化轉型程度排名
(1) 零售業
我國 2020 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39.2 萬億元,受新冠疫情影響,雖然與 2019 年相比有所下滑,但線上零售業維持了持續增長的趨勢,占零售總額的比例已提升至 30%。而從零售分品類交易額來看,紡織品、日用品、文體用品等均實現了銷售額的增長,總體上看,零售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而這一切都要歸功于零售業的全渠道數字化賦能。由表 1 可知,零售業是我國實體經濟中數字化轉型程度最高的行業。伴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我國零售業自 2016 年起已經從電子商務式零售階段向新零售階段轉變,零售業數字化轉型程度進一步提高。預計未來在數字經濟背景下,數字化賦能將持續不斷地覆蓋零售行業線上線下全渠道。
盡管零售行業整體上數字化轉型程度不低,但其仍然面臨著發展痛點。近年來,我國的網民數量不斷增長,根 據中國互聯網絡 信息中心(CNNIC) 的 數 據,2016—2020 年五年間,中國網民數量增長了 2.6 億。因此,如何通過數字化轉型挖掘用戶潛在價值、抓住巨大線上市場成為當前零售業數字賦能面臨的痛點。《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研究報告(2020)》的數據表明,2020 年中國零售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最主要的目的是提升銷售利潤率,因此零售企業想要充分挖掘用戶價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以利潤最大化為導向,促進企業實現“數智化”升級。
(2) 制造業
制造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柱,數字化轉型對制造業意義重大。目前,我國制造業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數字化轉型程度為 29%,在實體經濟中排名第二。近年來工業互聯網逐漸興起,產業規模逐步擴大,已經突破萬億大關,為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新的動力。
此外,中國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在區域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數字化轉型指數報告(2021)》的數據顯示,智造指數規模前十名的城市中,東部一線城市占據了半數以上席位。由于獨特的數據處理與應用優勢,經濟特區深圳和首都北京成為大多數傳統制造業企業設立總部的首選。而像地處西部的寧夏銀川,也依靠著區域核心城市的地位,積極推動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制造指數也來到了第九位。總體上看,智能化制造企業大都分布在工業基礎較強、科技創新較快的東部地區,區域發展不均衡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主要問題。
(3) 建筑與地產業
建筑與地產業掌握著我國的經濟動脈。國家統計局的 數 據 顯 示,2020 年 建 筑 業 GDP 占全 國 GDP 的 26%。然而,表 1 的結果顯示,建筑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程度僅為6.5%,總體上看,建筑行業的數字化水平相對落后。建筑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同樣需要 BIM、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化技術的支持,并實現從生產模式到管理模式的全過程、全要素的轉型升級。如何實現從“數字化”到“數智化”的過渡升級,是目前建筑行業所面臨的痛點。隨著數字時代的來臨,建筑行業對于建造數據的精細化程度要求越來越嚴格,因此本文認為,加快構建數據生態系統、以數據推動決策是解決痛點的關鍵所在。
三. 非實體經濟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現狀
(1) 金融業
金融業作為數字化轉型的早期推動者,在我國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互聯網金融、移動支付和電子銀行等數字化金融業務已經深入普及,為我國金融企業的運營和創新提供了新的機遇。近年來,金融業逐漸加大對數字化轉型和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 年金融機構科技創新投入總額達 2078 億元人民幣,連續數年實現增長。且數字化轉型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也逐年提升。然而,隨著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金融業數字化轉型仍然面臨風險管控、數據安全等挑戰。因此,如何在快速發展的數字化轉型進程中實現信息安全技術的變革是金融行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2) 生活服務業
生活服務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正在悄然改變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和服務體驗。通過利用數字技術和數據分析,生活服務商能夠提供更多個性化、便捷化、高效化的服務,從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隨著新技術的不斷創新,生活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將繼續向更高水平發展。但從生活服務業內部來看,數字化程度差異仍然很大。如表 2 所示,數字化率最高的酒店業與最低的養老服務業之間有著不小的差距。因此,如何實現各行業的均衡化發展是生活服務業向“數智化”發展的關鍵所在。

表 2? 生活服務業數字化率
(3) 教育業
教育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了積極的進展,數字技術的應用正在改變教育的方式和模式。首先,數字化轉型推動了遠程教育和在線學習的發展。通過互聯網和在線教育平臺,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訪問學習資源,參與在線課程和培訓。遠程教育和在線學習提供了更加靈活和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共享和普及。其次,數字化轉型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教學工具和資源。電子教材、教學軟件和多媒體資源等數字化教學工具可以增強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理解力。此外,開放教育資源的共享和開發,也豐富了教學內容和教育資源的多樣性。但是,教育業數字化轉型仍面臨挑戰,如設備和網絡的普及、數字鴻溝、數據隱私和教育質量等問題。為了推進教育業的數字化轉型,需要政府、教育機構、教師、家長和科技企業等多方的合作和投入。同時,還需加強相關政策和規范的制定,確保數字化教育的質量和實現可持續發展。(作者:史學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