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數字技術應用于農業領域發展數字農業,大力建設數字鄉村,已經成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經之路。但當前數字經濟助力農業現代化發展面臨諸多問題,如農業數字化轉型不到位,基礎設施體系不完備,數字技術和農業經濟融合力度不足,缺少高素質數字化人才等。數字經濟助力農業現代化發展面臨的困境分析如下:
一、農業數字化轉型不到位,基礎設施體系不完備
當前我國農業數字化轉型工作還未深入開展,仍需繼續強化數字化轉型,持續提升農產品生產效率和數字化營銷水平,且在我國農業數字化體系建設中,還存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具體來說,我國需要致力于數字化普及率不夠高、農產品檢測不達標、檔案信息記錄不完整、數字化平臺建設不到位等問題解決。與此同時,在我國農業數字化轉型當中,還存有數字化技術成果轉化性差、農業發展領域應用率低等現象。要想確保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優化農業數字基礎設施設備很重要,特別要引入新型數字化產品生產流通設備,但當前我國農業數字化設施體系還不夠完善,尚待建設。截至2021 年,我國網絡數字化普及率高達 73%,農村只有 50%,數字化技術在鄉村農業領域的推廣應用不到位。另外,我國很多鄉村地區的物流運輸和器械配套設施也尚待完善,建設滯后,設施設備短缺,不利于農業現代化發展。

二、農業數據未實現全面共享,阻礙數字經濟促發展作用的發揮
實踐表明,建立健全數據共享機制,建設信息共享平臺,能夠確保鄉村農業資源科學分配。《我國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指出,需根據我國農業發展現狀和主要問題,持續建設專門的信息庫,形成數據集群,推動智慧農業發展。但當前我國一些鄉村地區的人口密度小,地理環境尚待優化,導致數字化設施建設受阻,成本增加,阻礙現代化發展。在一部分偏遠山區,仍舊應用陳舊的數據收集與推廣模式,所獲數據具備較強局限性,容易形成“數據孤島”,無法整合農業數據。同時在一些鄉村地區的農業現代化發展中,農民群眾對生產要素有一定需求,但這種需求相對碎片化,線上和線下的農產業鏈和數據共享平臺不健全,各領域和層面的數據較難融合。此外,人們通過線上查詢獲取農業數據和信息,但是因為欠缺對深層次數據的挖掘和運用,無法充分發揮數字化數據平臺優勢和作用,阻礙農業現代化發展。
三、數字技術和農業經濟融合力度不足,欠缺大規模技術推廣
結合當前的數字化農業發展現況來看,我國還存有數字經濟無法和農業現代化發展相融合的情況。一方面,在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中,還存有“數字鴻溝”問題,影響數字化技術促發展作用的發揮,阻礙數據收集、應用、推廣等,不利于農業數字化和網絡化發展平臺建設。與此同時,在數字經濟背景下的農業發展中,還存在發展結構失衡問題,數字技術運用失衡更加明顯。比如,與應用于家禽養殖業和栽培行業相比,數字化技術在農田種植業中的應用效率明顯較低。無論是網絡技術高效應用,還是農業現代化發展,都對數字經濟提出了高要求,但在一些試點農村,還面臨數字化技術條件不成熟、數字化農產品經營模式不合理、地域性農產品差異大等問題。另一方面,在一些鄉村地區,還面臨數字化技術和農業現代化發展融合資金不到位問題,阻礙農業數字化和現代化發展。
四、傳統經營理念和智慧農機運用理念不契合,缺少高素質數字化人才
當前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和產品經營主要有兩大突出特征,第一是小規模,第二是分散化。我國土地碎片化,農機作業開展多有不便,再加上農業設施設備供應成本和所需費用增加,導致數字化機械設備促發展作用無法發揮,嚴重影響智慧農機設備和技術的大范圍、高效運用。我國很多鄉村地區的數字化技術供給不到位,存有一些故障,導致農產品生產成本增加,加大農民經濟負擔。碎片化的土地經營模式,也會提高智能農機技術等級,加大農機研發難度,不利于智慧農機在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的合理應用。根據我國農村人口結構可知,很多鄉村地區的數字化專業人才和高素質人才欠缺,農業數字經濟發展所需的人力資源不足。首先,我國很多鄉村地區存有年輕人才流失問題,不能滿足數字化經濟的發展需求,也會阻礙網絡信息技術在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的大范圍推廣運用。然后當前我國鄉村地區的高素質農民規模小,欠缺具備專業數字化技術應用和管理技能的人才,阻礙農業數字化發展。最后,因為我國一些鄉村地區的環境條件差,導致高素質數字化人才流失,很難留住大學生和城市人才,影響農業經濟發展。(作者:楊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