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長春市的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要提速數字經濟立法,加強頂層設計引領作用;進一步提升新基建支撐力,筑牢數字經濟發展底座;培育新型創新主體,壯大數字產業集群;提升數字技術科創能力,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構建數字人才新生態,健全人才培引制度,推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提速數字經濟立法,加強頂層設計引領作用
為了貫徹落實吉林省長春市關于數字經濟發展的總體戰略部署和規劃,省、市出臺了《數字長春建設“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吉林省大數據產業發展指導意見》《長春市數字經濟發展行動計劃》,但并沒有像浙江省、廣東省、河南省、江蘇省、北京市以及廣州市一樣出臺相關的數字經濟促進條例。2019—2021年,廣東、江蘇、河南、浙江、北京的數字經濟增加值均超過1萬億元。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兩個方面。一方面,這些省份和直轄市的經濟發展水平普遍較高,數字經濟發展基礎扎實,因而數字經濟增加值較高;另一方面,這些地區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強化了頂層設計的重要引領作用。而吉林省2019—2021年的地區生產總值僅為1.17萬億元、1.23萬億元、1.32萬億元,數字經濟增加值就更少了。當前,數字經濟驅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已形成全球共識。因此,對于吉林省和長春市來說,推進數字經濟立法工作刻不容緩,而不是僅僅以發展計劃、發展規劃、指導意見代替法律法規這樣的綱領性文件。

二、提升新基建支撐力,筑牢數字經濟發展底座
一是對全市范圍內的重點區域和重要場所,特別是數字經濟產業園區和科創中心實施5G網絡高密度覆蓋規劃布局。同時,圍繞長春市“六城聯動”戰略布局,積極推進5G網絡在各個產業的應用場景建設,會同電信運營商,共商共建適合長春市有數字化轉型需求的各行各業的用網新模式。二是加速推進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目前,長春市僅上線1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未來,長春市應結合優勢產業發展方向,面向重點行業,加快推進標識解析規模化發展,著力破解基礎性關鍵難題。在這一過程中,應以節點設施為重要載體,以場景應用為主要抓手,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引領,尤其是在光電信息行業、生物醫藥行業、軌道汽車行業等方面。三是提升算力基礎設施能級。中國信通院綜合算力評價結果顯示,吉林省除了在資源環境方面的綜合評分較高外,在用算力和在建算力評價都比較靠后。算力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且市場需求不斷增長。應在長春市已有算力優勢的基礎上,加強建設力度將會持續推動本地數字經濟的發展。
三、培育新型創新主體,壯大數字產業集群
當前,長春市政府加大力度“外引”數字經濟領域龍頭企業,數字經濟領域企業和數字經濟關聯企業入駐率不斷攀升,產業集群、企業集群初具規模。未來,長春市要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集群,并將目光拓展至國際市場。所以,壯大特色數字產業集群,不但要“外引”,還要加強“內培”力度。長春市應積極推動擁有高價值品牌的中小企業成長壯大,特別是那些擁有數字經濟核心技術的企業。同時,長春市應積極發揮國企、央企、國有資本的帶頭引領作用,帶動數字產業規模性聚集,同時以政策配套和相對完整的服務配套體系做支撐。
四、提升數字技術科創能力,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轉化
近幾年吉林省科研經費投入規模逐年增加,但總體規模在東三省仍然墊底(見表5)。提升數字技術科創能力,一是加大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的投入力度,積極開展技術攻關和產品創新。通過設立市級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專項發展基金,聚集政府、金融機構、企業、社會組織、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主體力量,通過政府引導,配套稅收和金融支持政策,結合科研院所科研力量,對數字經濟關鍵核心技術進行攻關。二是建設數字產業特色創新平臺。近年來,長春市數字產業化發展積極推進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物聯網、網絡安全和感光半導體芯片這5個產業領域打造突出優勢,通過發揮吉林省內高水平科研院校和院所資源優勢,同時聯合國內知名企業,共建數字產業特色創新平臺和科研成果轉化基地,推進人工智能等數字產業發展。三是優化數字創新主體政策支持與獎勵機制。針對不同類型不同級別的數字創新主體給予不同程度的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對長春市數字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和突出貢獻的,在資金方面給予重大獎勵,甚至可以考慮退稅激勵機制,激發創新主體的活力。

五、構建數字人才新生態,健全人才培引制度
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需要大量的數字人才。我國的數字人才分布整體呈現出南強北弱的特點,這也與數字經濟發達程度高度一致。人才是強市之本,數字人才的生態建設要與長春市產業特色和未來發展方向相匹配。一是建立數字人才引進的聯動機制。從高端人才的工資水平、福利待遇、就醫、子女入學、住房補貼等方面提供更加具有吸引力的保障機制。二是創新數字人才培育機制,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結合長春市經濟發展特色打造數字人才培養平臺。長春市擁有高等院校49所,應積極鼓勵各高校增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相關專業,加大專業化數字人才的培養力度。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和定向培養等聯合培養模式,讓學生不僅要學,還要練,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同時,細化數字人才培養后的留市就業和服務保障舉措。對于數字經濟相關企業內部的員工,應進行專業化培訓賦能,推進員工的再發展、再成長。長春市應與國內知名的數字經濟龍頭企業、行業協會展開合作,推進交流與學習,使各層次、各領域、各階段的人才都能學有所用。此外,還可以開展一系列數字人才創新創意大賽,為數字人才提供成長平臺,選拔更多青年英才為長春市的數字經濟發展助力。(作者:袁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