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我們對濱州工業園區EOD模式發展現狀及問題進行深入談論,本章節將為了解決濱州工業園區EOD模式發展存在的難題,本章節將探索濱州工業園區實施生態環境導向開發(EOD)模式,促進園區綠色融合發展,具體對策建議如下:
一、識別關聯產業,分析實施EOD模式的可行性
1.1準確識別關聯產業
在摸清濱州工業園區內生態資源的現狀,明確生態治理目標的基礎上,清晰界定工業園區產業產權歸屬方。在此基礎上,探索生態治理和管護服務由傳統模式下的政府提供轉變為更有優勢的市場主體提供,按照“誰污染、誰付費、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探索開展環境綜合治理市場化運營托管服務。對于產業反哺不能完全覆蓋的生態環保項目,突破壁壘限制,創新實施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政策,拓寬生態補償途徑,對于提供生態環境治理修復和維護服務的市場主體,根據其提供生態產品或服務質量的優劣對其進行政策扶持,具體扶持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資金支持。
1.2分析一體化實施可行性
一體化實施不僅要求各產業項目一體建設并投產,還要尋求相關產業的互補,形成上下游產業鏈,以某產業的產品作為另一產業的原料,或者對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以濱州工業園區污水處理相關產業為例,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產物有外排廢水及壓縮污泥,外排廢水一般作為河道生態補水直排河道,壓縮污泥運送至固廢焚燒廠進行焚燒,成本約為300元/t。以綠色循環理念為指導,擬配套建設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利用工程,將污水處理廠外排廢水進行深度處理后當做工業原料水,為污水處理廠壓縮污泥配套建設輕質陶粒制造廠,將污水處理廠壓縮污泥加工成建筑材料,達到資源綜合利用的目的。

二、綜合測算,建立EOD項目內部反哺機制
2.1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科學確定項目內容
通過分析表明,并非所有項目都適應于EOD模式實施,只有通過科學謀劃,針對實施緊迫性強、生態環境效益高、有較高溢價能力的項目開展一體化實施分析通過項目測算,合理確定項目結合方式,開展EOD項目前期規劃。通過對濱州工業園區實際情況的分析,擬將試點項目內容設置為流域環境治理項目、濱州工業園區再生水利用工程、污泥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循環利用項目三塊,在生態治理的基礎上實現項目整體收支平衡。流域環境治理項目主要通過微生物治理、生態養護等方式實施區域水環境治理及河道生態改善工程,同時建立智慧監管監測平臺在線監測流域河道水質,保障項目后期水質穩定達標。
2.2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關聯產業融合
EOD模式中的生態環境項目應以解決區域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為導向,系統引領規劃、建設、運營全過程,主要涉及區域流域綜合整治、生態修復與保護等公益性較強、收益性差的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同時,EOD項目生態環境模式的開展還對其關聯產業開發具有明顯的價值提升作用,通過延長產業鏈、相關產業組合開發、整體實施等措施能夠拓寬產業發展前景,為后續產業運營提供優質的條件。生態環境治理與產業開發項目之間要具有較強的關聯性,能夠將“誰受益,誰補償”“誰保護,誰受益”落實在項目實施層面,實現生態建設、經濟發展、社會生活三者協調發展。
2.3整體測算EOD項目成本及收益
在EOD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要對項目投資及收益能力進行全方位分析,測算的時候不僅要考慮生態環境治理花費的成本,也要充分考慮項目后期的投資回收能力,對項目后期運營費用提前測算,還要對后期生態環境改善后取得的生態環境價值進行合理化縱向及橫向補償,對社會資本進行合理回報設計,提高社會資本投入的積極性。4.2.4拓寬投融資渠道,爭取專項資金支持
探索以政府財政資金為引導,充分利用政策性金融資本成本低、期限長等特點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對有產業化前景的生態項目和服務于生態的產業化項目通過獎補、貸款貼息、放寬準入條件等措施進行重點支持。按照性質不變、管理不變的原則,整合環保、水利建設等專項資金統籌使用,設立生態環境導向開發支持資金,并出臺配套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支持EOD試點順利推進。
三、因地制宜,推進EOD項目規范實施
3.1立足區域自身條件,科學謀劃實施項目
結合試點區域產業結構及發展優勢,探索出臺促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的指導性意見,明確財政、稅收、土地、金融等政府支持政策,對試點推行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約束松綁。科學謀劃流域環境治理項目、濱州工業園區再生水利用工程、污泥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循環利用三個項目,以中水、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污泥為主要原料,研發微生物菌種、生物菌肥、新型建材等產品,實現農業廢棄物高值化。以產業經濟實力,反哺區域環境綜合整治,依托農固廢綜合利用產業,開發多功能流域污水治理專用生物菌劑,用于水體改良,從而實現環境與經濟的良性循環,變環境優勢為經濟優勢。
3.2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產業開發項目統籌推進
EOD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生態環保項目與生態整治、產業開發、城鎮建設項目一體化實施,“投融建運管”一體化考慮,一方面能夠打破傳統的實施方式下建設和后期的運營割裂,打通生態產品的價值轉化路徑,帶動生態資源價值提升、產業有效發展。另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社會資本經驗豐富、專業化強的優勢,節約人力物力財力,全方位幫助工業園區實施環境管理服務,提升環境面貌。在產業生態化發展下,產業治理模式由過去的單方主導,逐漸演進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行業專家等多方參與的新模式,共治成為培育產業生態、完善產業價值鏈的治理新方案。
3.3提高EOD項目社會資本參與度
充分發揮新聞媒體作用,依托現代互聯網技術,通過樹立典型標榜、新聞媒體宣傳等形式,加強EOD試點的內涵解讀和政策宣傳,對提出的問題以及群眾顧慮及時回應,引導全社會樹立可持續發展、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相促進的意識。堅持多方共管,齊心發力,明晰政府、企業、公眾等各類主體權責,拓寬延伸參與渠道,探索政府債券、項目專項資金、政府投資基金、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組建投資運營公司、開發性金融、環保貸等多種投融資模式推進試點項目實施,實現政府投資帶動作用和社會資本創新活力的有效結合,建立多元化生態環境治理投融資機制,激發項目自身的收益和社會資本的動力,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專業的錢做專業的事”。
3.4加強項目過程監管,提高項目實施質量
由政府生態環境部門負責EOD項目生態環境價值的實現進行監督,對于EOD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環境質量變差、生態環境受損等問題嚴格按照質量監督文件進行處理,違反法律法規的依法進行立案處罰;由政府發改部門對項目的進度進行督導,確保項目能夠按時按節點完成,制定項目實施計劃節點圖,每周、每月進行項目進度的研判分析,項目推進出現滯后現象及時采取措施在保質保量的基礎上提高項目推進速度;由政府審計部門負責EOD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審計監督工作,發現工程資金挪用、亂用現象及時發現并處置;由監察部門負責EOD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廉政監督,設立廉政舉報專線,受理群眾舉報,嚴防違法違規現象。
四、試點先行,探索可復制推廣的經驗
4.1聯系實際,合理確定試點區域
以EOD模式特點來看,生態環境治理關聯產業豐富多樣,涉及資源化利用、綠色生態農業、土地開發、文化旅游等多個產業,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上述產業形式多樣的組合方式,不同組合方式之間差異巨大。這就要求主導部門在EOD模式謀劃初期,合理謀劃,科學測算,結合區域發展實際,合理確定項目的組合方式。與此同時,根據項目組合方式中關于項目規模、項目位置、項目內容等確定項目試點實施區域。
4.2做精做細,充分挖掘區域開發潛能
作為EOD模式的試點項目,不要求項目大而廣,因此在謀劃之時當以項目的精準化為原則,簡單來說就是力求實現項目全過程精準化,包括項目組合精準化、工程設計精準化、項目施工精準化、過程監督精準化、項目驗收精準化、項目運營精準化。在項目開發過程中,以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為目標,不斷提高區域空氣、水環境等生態要素的價值,充分發掘EOD模式試點項目生態潛在價值,為相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的外在條件。
4.3守正創新,帶動地區EOD模式全面推廣
在試點初期,遵循先易后難、重點突破的原則,按照“政府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的思路,優先嘗試適合本地自身特點且容易落地的支持政策。建立完善生態補償資金分配與生態保護成效掛鉤辦法,不斷提升生態補償資金使用效益,調動各級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投入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中水回用—污泥綜合利用—農廢綜合利用—反哺區域生態環境治理”閉環的產業發展鏈條,凝練“政企聯合、優勢結合、產業融合、生態反哺”的EOD模式典型。(作者: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