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土地遼闊,各地區地理環境、文化傳承不同,開發和利用文化旅游資源是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國家高度重視鄉村建設,鄉村文化旅游產業應主動借助國家政策的支持,積極挖掘本地文化旅游資源,建設具備高質量標準的文化旅游產業基地。文章從中國式現代化和鄉村文旅產業園的關系為切入點,分析高品質鄉村文旅產業園的發展價值。

一、中國式現代化與鄉村文旅產業園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關聯
(一)中國式現代化是鄉村文旅產業園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
作為一個農耕文明大國,我國的文化起源可以追溯到鄉村。回歸鄉村不僅能夠探尋祖先和歷史,而且能夠獲得與民族文化發展相符的靈感和思路,并找到新鮮熟悉的語境。因此,鄉村文旅業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構成之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轉化和發展息息相關。在面對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鄉村文旅定為中國發展、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貢獻力量。
從文化旅游的角度來看,這意味著城鄉居民需要更高效、更便捷、更完善的服務,以滿足他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時帶來更豐富多彩的旅游體驗和文化生活。這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目標的重要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最關鍵的是開發大規模的旅游市場資源,提高國內旅游產業市場的彈性。自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產業逐漸恢復生機,大規模市場也成為可能和現實。在范圍效應和規模效應的刺激下,旅游產業必然會獲得強勁增長和全面復蘇。
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是實現全民共同富裕。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和內涵,著重從人口角度認識旅游產業規模的優勢,關注全民共同富裕,堅持深度融合文旅產業,這將成為我國文旅產業未來的發展目標。
(二)高質量發展鄉村文旅產業園是中國式現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觀察歷史演變過程,可以得出結論:鄉村文旅的發展有助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弘揚中華文化。從旅游和文化產業的發展經驗來看,欠發達地區的鄉村文旅具備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和優勢。在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的深度融合下,鄉村能夠充分展示以旅彰文和以文塑旅的優勢。鄉村文旅建設需要凸顯和挖掘鄉村文化特色,展現令人敬仰和可信的中國形象。在文化和經濟融合并存的背景下,文化創意產業、文體康旅產業以及文旅融合,反映了人們對于生活美學、生命美學和藝術美學的追求。這種追求在實現高質量文旅產業發展、以人為本的健康產業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在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鄉村文旅成為了文明綠色智慧與大眾旅游的切入點,同時也成為了旅游市場產業體系和現代文化支點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鄉村發展現代化產業重要要素的鄉村文旅在鄉村脫貧攻堅和產業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帶動鄉村產業建設,鄉村振興需要持續性大范圍力量的支持,而文旅產業則可賦能各種農業相關產業,對于鄉村人才振興同樣具有重要影響。鄉村文旅的開展離不開本土人才資源的充分利用,而創客、建筑師、設計師和藝術家等參與其中的積極性非常高,這也有助于形成全新的鄉村人才結構。在生態方面,鄉村文旅能夠真正意義上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轉型中積極開展生態保護工作。在組織振興方面,鄉村文旅不僅是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同時也是一種消費者自主選擇并認同鄉土文化的方式,能夠喚醒鄉土意識,提升民眾的歸屬感和凝聚力。
為了促進鄉村文旅高質量的發展,需要積極探索鄉村文旅發展模式的路徑和規律,使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鄉村文旅水平。特別需要關注的是,實現鄉村文旅與各個行業、產業的融合,注重組織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人才振興和產業振興的鄉村文旅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城鄉文化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通過利用鄉村文旅帶動鄉村振興和城市更新,采用特色文化和共同保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造福城鄉居民。
二、基于中國式現代化背景的鄉村文旅產業園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內涵
(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抓手
針對不同地域的特點,開發文旅資源應當因地制宜,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作為開發前提,可以積極開發生態旅游和鄉村旅游產業。鄉村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不僅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提高脫貧攻堅能力,也有助于吸引社會資金、解決人才匱乏難題[2]。在發展文旅產業的過程中,謀劃鄉村振興新格局和新思路,以實現鄉村振興的銜接工作。通過建設特色文化旅游產業來解決鄉村經濟發展的難題,采用村集體、文化和旅游結合的方式擺脫貧困。利用當地獨特的文化資源,將原本封閉的鄉村景觀轉變為開放景區,在溢出效應的帶動下,開發旅游示范村,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奠定堅實基礎。
(二)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圖景
在產業融合方面,應該開發特色農村產業,完善農村地區的文旅產業鏈,提升供應鏈整合能力和價值鏈作用,以賦予文旅產業更高的附加價值[3]。在創新發展機制方面,應該完善土地制度結構,提高資源利用率,創新融合模式,提高城鄉內生動力。同時,要做好升級鄉村的文旅產業鏈,讓農業獲得更多功能,實現鄉村價值的深度挖掘。此外,應該以鄉村特有資源為基礎,開發特色資源、鄉土資源和民族資源,打造“吃、住、行、娛、購”的產業鏈體系。在高質量的文旅產業園建設中,還可以提高文化創新傳承與保護能力。在強化鄉村品牌價值的同時,需要解決鄉村振興對于文化和經濟人才需求增長的振興要求。
三、基于中國式現代化背景的鄉村文旅產業園高質量發展的實現維度
(一)加強鄉村文旅產業園的空間規劃
應該采取高標準的方式規劃文旅精品路線。首先,應將當地重點景區作為中心,輻射周邊村落資源稟賦,打造紅色旅游、研學旅游、鄉愁旅游、采摘旅游等路線,全面推動鄉村文旅發展。其次,要優化產業格局,明確發展方向,同時兼顧產業美、生態美與文化美,只有產業興旺,鄉村才能發展與振興。在文旅產業園建設中,應充分利用當地的鄉村文化產業和自然資源,依托產業景區交通和城市優勢,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此外,還要發揮文旅產業在農商產業和農工產業中的帶頭示范作用,推動產業增值與產品升級。最后,要打造現代化農業生產基地,積極開展產品加工和健康養生產業,提高鄉村文旅的綜合競爭力。
(二)創新鄉村文旅產業園的發展模式
為了實現高品質的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園必須采用創新的發展方式。應加強配套設施的建設,利用獨特的民俗方法挖掘更多地域的文化旅游資源,例如靈泉妙境山里人家紂王殿,將自然生態與古村落有機結合,打造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聚集區域。應常態化舉行節慶活動,運用各種主題活動展示鄉村旅游的特色與魅力。此外,還要做好鄉村的環境整治,為游客打造更加宜人的鄉村環境。要全面推進鄉村整治工作,解決鄉村污水塘溝、亂搭亂建問題,以改善鄉村環境,提升村容村貌為重點,從根本上治理鄉村各種垃圾問題。在旅游環境改善中,要加速發展文化旅游產業。
(三)優化鄉村文旅產業園的品牌格局
打造特色產品至關重要。為此,應加大力度發展當地特色種植業和畜牧業資源。企業在農業土地流轉的同時,還可以打造特色農產品和旅游品牌,將原本普通的農村特色產品升級為旅游商品,并提高其附加值。同時,借助抖音、淘寶、京東等新媒體渠道,創建電商基地,采用“5G帶貨+合作社+脫貧戶”模式,提高當地農村特色旅游產品的銷售能力。
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通過黨組織的帶動,把握好制度和標準,逐步建立起牢固的基礎,才能更好地推動文旅產業園區的發展。同時,采取科學的工作方案,明確發展思路和目標任務,才能讓鄉村文旅的建設取得更加顯著效果。應該在傳承中不斷創新,將鄉土文化緊密地融入鄉村文化振興中,從而留住那份鄉村情懷。在保護與傳承鄉土文化時,需要盡力打造充滿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品質文旅節點,讓每一個角落都彌漫著深深的文化氛圍。(作者:劉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