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京市六合區以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為突破口,從農旅融合、農牧融合、農林融合、農科教融合等方面積極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但是在用地項目推進、專業人才培養、專項資金保障、企業集聚效應、產業融合深度等方面依然存在困境,阻礙了產業融合發展作用發揮。

一、 產業融合用地項目推進上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用地問題是影響農村產業規劃、產業發展首要考慮的問題,也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的一大難題。園區在2020—2022年,獲批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項目17個,獲批面積共計7.55 hm2,目前所有項目均未落地。主要原因是還未做好相關的用地規劃,關于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具體如何實施、農轉費用等問題還未解決,不僅需要考慮拿地成本、村集體和老百姓的利益,而且就聯營具體方案還未達成一致。
二、 農業企業欠繳土地租金難收回基層財務壓力大
根據調查走訪發現,園區內的土地流轉形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農戶自行發包給種植大戶;另一種是農戶委托村(居)委會,村(居)委會再發包給企業。目前,農戶個人發包給大戶的土地租金都能收回,而村(居)委會集中發包給企業的租金存在難收回的情況。部分企業經營不善無法償還租金,生效判決無法執行到位。還有部分企業涉及到非法融資等問題被依法處理,長時間的處理過程導致企業無法支付租金,只能由村(居)委會墊付租金,以致基層村財務負擔過重,無法進行其他項目建設的資金投入。
三、 農村年輕勞動力及農業專業技術人才數量不足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資源,鄉村發展既需要高學歷、高水平、高技能的專家,也需要有農村生產生活經驗、熱愛鄉村的基層實踐者。園區內各村(社區)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偏多,年輕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投入到鄉村建設中的年輕勞動力數量嚴重不足。同時,在農業專業技術人才方面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園區內農業、林業、水利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少,在開展實際工作的過程中,解決專業技術方面問題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如16座鎮管泵站持證開機人員只有1人,沒有工程預算人員,8 000多公頃的林地管理人員較少,年齡結構偏大,后備力量不足。原因是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具有投資大、回收期長、高風險等特點,各項產業發展比較保守,相對來說,前期可見收益并不可觀,使得專業技術人才不敢輕易返鄉就業和創業。
四、 數量居多的小規模企業農產品加工能力有待加強
園區雖然已經建立了多家農產品加工企業,但是在發展過程中未進行合理有序的引導,區、鎮、村分別引進和建設農產品加工項目,造成落地項目分布散亂,集中度較低,外在經濟有待提高。目前園區除了1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7家市級以上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外,還有數目眾多的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其中的大多數企業規模較小,規模優勢不明顯,規模效益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園區鮮果往往集中上市,如果遇到惡劣天氣等原因,容易腐爛,園區現有的冷藏設施嚴重不足,同時缺乏深加工造成大量浪費,也不利于增加附加值。
五、 農村產業融合對第三產業創造經濟價值效果不顯著
產業園區內有豐富的農業自然資源,經過多年來的發展也形成了一定的旅游業態,但是如何長時間留住客人還需要下功夫。如何將園區內的景點和項目串聯起來,如何打造民宿經濟,是未來六合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同時休閑觀光、鄉村旅游有待進一步提升,還存在著鄉村旅游項目總體不多、配套設施不夠完善等問題,對照全域旅游、產業深度融合要求有一定差距。其中巴布洛生態谷、桃花島項目雖然較為成熟,但由于涉訴涉案情況復雜,目前不再對外經營,需有實力的企業接盤,盤活難度很大。加之近年來受疫情影響,園區旅游業發展步履維艱,第三產業創收增收效果不明顯。(作者:王敏,周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