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提出優化碳中和背景下的光伏新能源產業開發結構、實現光伏新能源新資產戰略轉型、開拓光伏代運維增值業務等高質量發展策略,以期為促進清潔能源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這一偉大目標提供參考。
一、優化碳中和背景下的光伏新能源產業開發結構
在我國碳中和背景以及在世界范圍內實現“脫碳”的大環境下,我國的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技術革新等都將出現飛躍,并將呈現如下發展趨勢:
1)裝機規模迅速增加,加之風光大基地建設,整縣發展等政策推動,市場預期良好。
2)今后,太陽能光伏電站的建設將會集中在龐大的基礎設施和分散的太陽能上,“太陽能+蓄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3)特高壓工程加快推進,能源互補將是今后新能源建設的主要途徑。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為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對產業的整體結構進行優化。從我國光伏產業結構來看,集中式和分散式并進的發展態勢正在逐步顯現,目前分布式發電規模已突破100GW。其中,太陽能發電的總裝機容量約為1/3,預計在2021年將會有29GW的新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50%,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

二、實現光伏新能源新資產戰略轉型
在碳中和背景下,“雙碳”政策被提上了國家戰略,大型國有企業紛紛將可再生能源發電站列為了政治任務,央國企也在積極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國進民退的趨勢非常明顯。面對龐大的光伏發電市場,光伏新能源產業中,各個企業為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及時將其部分太陽能發電設備賣出或轉讓,既能優化企業的經營結構,又能為新的市場開拓項目注入新鮮血液,同時也能使企業的資產得到盤活,從而降低公司的負債,實現輕資產的戰略轉型。
在這一過程中,我國可以借鑒國外現有輕資產商業模式,以阿特斯業務模式為例。不管是國內和國際市場,還是組件制造,或者是太陽能發電站,阿特斯的運營都比其他的主要供應商要穩定。在國外市場的選擇方面,阿特斯公司目前的光伏發電業務主要是北美、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擁有完善的商業法律制度,并擁有大規模的太陽能發電業務,這些公司憑借其在本地經營所積累的信用和資源,獲得了大量的項目。在經營方式上,阿特斯并沒有在歐美和其他新興國家進行長期投資,而是采取BT/BOT模式,即便是在北美,阿特斯公司的大部分電廠都是一年左右的時間,然后再賣掉。由于對目標市場和業務模式的審慎選擇,阿特斯在短期內避免了運營上的風險,并獲得了充裕的資金。
參考上述阿特斯的輕資產商業模式,可以實現對業務開發模式的創新。根據我國當前光伏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所需,在現有借鑒模式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再一次的創新。早期,大部分電廠都是以BOO方式運營電廠,也就是自力更生,利用自己的電廠來獲取發電和電費。BOO模式需要具備一定的資本和融資能力,由于電廠的壽命較長,使得其周轉率和風險都很高。光伏新能源企業可以通過創新業務模式,采取BT、BOT等方式,在項目建設之前,與業主方簽訂項目定向合作意向,完成后再進行技術轉讓和運營,以增強企業的資金抗風險能力,進而使整個產業的抗風險能力提升。
三、開拓光伏代運維增值業務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統計,到2021年末,中國將有306GW的光伏并網裝機,2021年將有53GW左右的裝機,這兩個數字都是世界第一。我國光伏發電量的持續增長,這就意味著其在未來的經營領域也會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未來需要經營和管理的規模也會越來越大。從追求規模擴張向高質量、高效率發展,其資產的保值和增值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目前,國內大多數的太陽能發電站在建設階段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由于不注重后期的維護,造成了一些電廠的低集中度、低運營效率,這不僅會影響到項目的正常運營,而且從長期來看,還會影響到電站的等級評定和資產評價。通過引進專業化、智能化的運營管理,提高其運行管理水平,是促進我國光伏發電企業的資產保值、增值的一項重要措施。
在發展過程中,各個光伏新能源企業可以依托大規模的光伏電站,以此不斷積累豐富的光伏電站運營與維護經驗,并以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實現更完善的運維管理。通過設立省級監控中心,對區域內的各個運維中心進行實時監控,提供實時管控、智能互聯的管理服務。通過對光伏電站運行過程中的實時監測與運行數據的智能化分析,可以有效地減少由于運行過程中的設備故障造成的電能損耗和運行費用的提高,同時也能夠有效地推動光伏電站運行管理的標準化、規范化,提升光伏電站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四、結語
隨著我國光伏產業進入了“平價上網”的時代,以及“十四五”“3060”“雙碳”目標的推進,太陽能具有可再生、清潔、低碳等優勢,將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為促進其發展,開展了對這一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策略研究。我國目前處于能源結構轉變的重要階段,新能源光電行業將保持中長期的發展態勢,并將成為促進我國能源結構轉變和低碳發展的強大動力。旨在從行業發展戰略的角度,深入分析新能源企業在光伏行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從而有助于光伏新能源企業及時把握光伏產業發展的戰略機遇,積極面對新模式和新市場,加快戰略轉型與升級發展。(作者:陳帥,黃敏,繆全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