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理念下的產業園4.0規劃設計———以廣州中創產業園為例在國家推進碳中和的背景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尤為重要。 循環經濟具有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關鍵作用,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以廣州中創產業園為例,引入循環經濟理念,對產業園區規劃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1 廣州中創產業園
廣州中創產業園構思源自循環經濟理念。 該園區運用物流和能量傳遞等手段,緊密連接各個企業,建立了一個資源共享和副產品互換的產業共生體系。 在這個產業系統中建立了一種循環路徑,其中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旨在實現物質閉環循環、能量多級利用和廢物最小化的目標。 此外,通過引入循環經濟理念,改變企業過度依賴土地、能源和水資源等情況,將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和能源的節約和高效利用,推動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1 選址現狀
該項目用地位于產業園核心區,北臨橫五路、南臨支路八、西臨縱三路、東臨創業大道,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該地主要道路、水、電、氣和通信等基礎設施正在施工,能滿足項目的建設與使用需求。周圍環境優美,水資源豐富,分布有大量產業園區,為園區物質循環提供了有利條件。 此外,學校和村莊等能夠滿足員工居住生活的需求(見圖1)。

圖 1 選址現狀(作者自繪)
1.2 區位布局
項目位于廣州市從化區旗桿鎮,毗鄰創業大道、規劃橫七路和規劃縱三路區域,與聯合利華公司相鄰。 周圍四面環路,距離東風地鐵站約8.0 km。 項目用地東部較高,南部較低。 一期用地面積為6.53ha,二期用地面積為10.73ha,合計17.26ha。 該項目規劃引入循環經濟理念,結合周圍環境,形成空間串聯和環境友好的現代產業園4.0,打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園區(見圖 2)。

圖2 區位分析及總平面圖(作者和項目組繪制)
2 規劃目標與思路
2.1 規劃目標
立足廣州從化的交通優勢、產業規劃、綠色生態與營商環境,利用科技、資本和行業的引領力量,從化區運用招商投資的方式,推動現有產業優化和新興產業培育,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規劃采用先進的清潔生產技術,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以符合國家標準。 推動園區內水資源和能源的梯級使用,實現就近利用,并進行廢水、廢氣和廢渣的綜合處理,從而落實循環經濟理念,打造一個風險低、污染低、附加值高的新型園區。
2.2 具體思路
在廣州中創產業園實現4.0 循環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專注于研究、開發和利用與建筑產業相關的低物質消耗技術。 這些技術涵蓋綠色規劃、資源和能源高效利用、廢物回收與再利用、污染治理、污染物監測以及清潔生產與施工等領域,旨在構建產業園規劃循環經濟的技術支撐體系。 通過這一體系建立廣州中創產業園企業內部之間、周邊企業、城市施工單位和建筑垃圾收集與資源化公司等的密切關系。 利用建筑市場機制的激勵和約束功能,引導參與建筑經濟活動的各相關方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動機,做出符合循環經濟為導向的理性決策,進而相應地調整其生產經營活動。 基于現代建筑行業的特征和發展趨勢,運用 BIM、GIS 和 OT 全數字化管理,實現園區的高效運行,并激勵建筑企業采用資源節約和合理利用的措施,積極推動資源再利用。 同時,鼓勵企業設計建造與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相融合的建筑產品,以創造宜居舒適的人居環境。(作者:李巖,陳士文,鄭則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