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通過深入分析萬榮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設現狀,探討萬榮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助推特色農產品在區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萬榮縣本身的優勢構建“經濟圈+產業園”合作新模式,以提升現代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水平,進一步發揮萬榮縣農業產業園的輻射作用,為萬榮縣助推區域農產品銷售提供路徑參考。
一、萬榮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助推特色農業發展的瓶頸
1.1 農業產業園運行機制尚不完善
根據政策要求,現代農業產業園要依托龍頭企業,以政府為引導,但建設與運行時經常出現權責不明現象。萬榮縣產業園區設立了示范區管理委員會,并且試行了績效工資管理辦法,因績效設計標準大而籠統,考核方法不規范,極大影響了產業園整體實力的提升與發展。園區內推行“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服務機制,但是監督監察機制構建尚不完善,未能有效遏制權力濫用和腐敗現象的發生,不利于產業園的高質量發展。
1.2 高端開發依然不強
園區內的特色產品主要有萬榮蘋果、香菇、中藥材等十余種。園區積極推進農業產業供給側改革,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但能夠精細化加工的產品少,大部分農產品還停留在初級加工階段,技術設施陳舊,仍屬勞動密集型加工。尤其體現在其主導產品蘋果上,加工檔次低,一般蘋果進行零售,初次加工為蘋果干、蘋果罐頭等,產品附加值低,作為主導產品暴露出鏈條短、不突出、引領能力弱的弊端。
1.3 人力資源緊缺
萬榮縣的農業科研、技術人才基礎薄弱。筆者認為重要原因是:城市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使務工人員的生活環境得到改善。加之城鄉收入的差距、園區內人才管理體制不健全、激勵機制不到位、流動機制不靈活等問題,并且勞動力非農化意愿日益強烈,導致園區內大多數勞動力為中老年人,不利于持續發展。
1.4 綠色可持續發展度低下
萬榮縣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創新思路、強化措施,打造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但部分園區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農業環境問題,如園區內生活垃圾的焚燒、農用塑料、農產品秸稈、化肥和農藥使用過度等?!耙豢貎蓽p三基本”成效不明顯。此外,園區內綠色、環保、低碳、可持續發展機制不太健全。

二、萬榮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助推區域農產品銷售的優化路徑
2.1 培育多元化產業融合主體
萬榮縣要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產業鏈跨區域集聚延伸,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有力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一是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通過推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創新發展,積極發揮龍頭企業牽引作用,將資源稟賦和要素優勢拓展輻射到全產業鏈,暢通產業鏈循環。鼓勵龍頭企業加強農產品品牌營銷策略,充分發揮當地的品牌優勢,多參與農產品交流會、農產品博覽會等,有利于把優質農產品宣傳、推銷出去,學習農業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的活動。二是大力推廣“公司+基地/合作社(土地整合,入股經營)+農戶”經營模式。培育服務組織,提供全程化服務,幫助農民有效規避市場風險,有效解決了果業生產效益低下的問題,促進了農業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
2.2 加大人才培養,實現科技創新
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先導力量,也是我國未來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加強科研力量投入,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首先,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打造現代農業人才鏈。萬榮縣要增強農村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力度,主動對接京津冀地區、晉中城市群等人才高地建設,深化區域人才交流合作。一方面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通過開辦特色學校,培育產業園發展所需要的高技能型勞動者。加強院校合作,和國內知名農業院校開展緊密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人才流動保障制度體系,加大返鄉入鄉人員創業貸款貼息政策扶持力度,采取多種方式培育一批富有創業精神與管理創新能力的鄉村企業家。其次,大力實施“農村電商”工程,積極培育更多復合型電商人才,抓住流量密碼,培養特色網紅助力農村發展,并支持鼓勵“鄉土專家”進駐鄉村,重點圍繞農產品加工、銷售等方面舉辦學習培訓班,提高鄉土人才專業技能。
2.3 構建生態循環農業
生態循環農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最大化地對各個環節產生的廢棄物進行利用,既減少了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也提高了農業生產過程中對廢棄物的利用率,提高了農業經濟效益。萬榮縣要想構建科學的生態農業體系,首先,要構建生態農業的標準評價體系??h政府要依據區域基礎與自然條件的不同,選定生態農業體系建設的方向與范圍。其次,合理制定生態農業的實施體系。筆者認為萬榮縣可以在政府引導下豐富優化復合循環模式,借鑒種養結合模式和觀光農業發展模式特點,形成獨特的生態循環體系。普及秸稈生化飼料技術,充分利用農作物秸稈,發展畜牧業。利用畜禽糞污處理和有機肥生產設施相結合,形成“畜-沼-果蔬”模式。除此之外,還要充分發揮休閑功能。例如在果樹的花季招待游客,進行賞花活動。在成熟期進行采摘活動。除去銷售、加工所需果的用量,還可以制造有機肥并充分利用,構建了一條高效、綠色、科學、良性利用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
2.4 健全基礎設施,提高物流服務水平
萬榮縣要加快農業數字化探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農業轉型升級,依托大數據、區塊鏈、云平臺等提供精準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的數據信息,可實現從生產到消費全過程的有效監管。具體分為以下四步走:第一步: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依托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運營商的算力網絡布局,實現水利、公路、電力等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改造。并優化園區內大數據中臺,實現園區人流、物流、能耗的實時高效管理。第二步:加快數字實用人才培育。由政府牽頭,頒布優惠政策吸引高校數字人才。筆者建議縣農業局,可以與合作院校、企業開展人才共享項目,由專家培育當地數字人才。第三步:借助平臺經濟,拓展銷售渠道。萬榮縣應當抓住“流量”,借助淘寶、陶特等電商平臺推廣特色農產品,借助當地主播在快手、抖音上的宣傳,擴大知名度。第四步:通過數字化的探索,推進物流服務現代化。筆者建議可以借鑒寧夏的三維協同創新模式,通過“政府政策參與+大數據價值實現+物流多主體協同”的形式來實現協同創新發展[8]。在物流園區內,引進高新數字企業,例如筷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園區內打造大數據與物聯網結合平臺,與生產、電商等多部門協同治理能力、信息共享功能和數據分析處理等功能,給物流活動的開展提供信息數據幫助,為數據轉化提供基礎保障。除此之外,要引進物流公司,例如順豐、申通、中通、京東、韻達等,建成對口、高效、暢通的物流點。不僅要抓住國內市場,還要抓住“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國際物流路線銷往中亞、南亞等地。
三、結論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山西省協同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加強環渤海、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交流合作規劃的深入推進,萬榮縣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地處西安、太原、鄭州“2個半小時經濟圈”的核心區域的萬榮縣應當在中原經濟圈、大運城經濟圈和關中經濟區的輻射下,牢牢把握住發展契機,結合實際,貼近山西省發展戰略,積極采取各種措施發展特色農業,打造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新“經濟圈+萬榮縣農業產業園”合作模式,搭建“數據平臺+萬榮縣農業產業園”銷售模式,實現市場流通,促進區域經貿合作,加快實現鄉村振興,從而實現共同富裕。(作者:趙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