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屬于海洋經濟的重要領域。世界海洋領域所具備的豐富動植物資源,以及海洋生物所擁有的特殊活性物質和功能結構,為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與廣闊空間。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地位不斷凸顯,成為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但由于基礎較為薄弱、發展時間較為短暫,和世界其他海洋強國相比依舊存在較大差距。本文系統研究了廣東省城市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現狀及集聚問題,同時進行與其他省份的對比分析,以期為廣東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提供思路與借鑒。

一、廣東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現狀
(一)廣東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政策措施
政府發布了多個利好政策及措施,來推動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如提供產業規劃指導、人力資源配置、地區規劃發展以及稅收優惠。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國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得到大力發展。2003 年國務院發布《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將海洋生物產業列為海洋六大產業之一,指出要重視海洋資源的開發,加強對海洋生物的培養,研究出具有知識產權的海洋醫藥藥物。2012 年國務院發布《“十二五”規劃》,規劃中提出要加快建設海洋生物研究基地,研制新一批海洋生物藥物。2017 年發布的《“十三五”規劃》則繼續提出,大力發展海洋生物醫藥產業要求建設以廣州等幾個城市為中心的海洋生物技術研究中心。2021 年國務院《“十四五”規劃》,開發安全有效,具有知識產權的新藥物,建立海洋生物樣品庫,健全信息交流平臺。
為響應國家的號召,廣東政府積極推進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也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支持廣東省內各地的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從 2001 年“十五”規劃起,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始終是廣東省海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重點。2007年的“十一五”規劃提出,大力發展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重點發展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篩選技術,利用海洋資源,重點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腫瘤藥物 [8]。2012 年的《十二五》規劃提出,建設南海海洋生物種質資源庫,加強廣州、深圳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2017 年,“十三五”規劃提出了三個加強,分別是加強海洋生物醫藥技術創新、加強海洋生物制品深加工、加強海洋生物制藥的研發和產業化。
(二)廣東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成效
廣東因海而興、因海而富、因海而強,海洋資源優勢明顯,是海洋經濟大省,直至 2022 年,海洋經濟總量已連續28 年居全國首位 [9]。面對需求萎縮、供給沖擊、預期走低等突發因素影響的壓力,廣東堅持前行,主動推進政策、加快工作,重大涉海項目繼續發揮擴大內需、穩增長的“壓艙石”作用 [10]。據初步測算,2022 年全省海洋總產值 18033.4億元,同比增長 5.4%,占地區 GDP 的 14.0%,占全國海洋產值的 19.1%。而廣東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僅為 67.8 億元,僅占全省海洋經濟產業 1.05%,不難看出,該產業的發展規模依舊是弱小產業。
廣東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整體增加值雖小,但增長速度較快。2001 年廣東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僅 3000 萬元,2019 年 以 來 產 值 增 量 已 達 3 億 元, 比 2018 年 增 長 7.9%。2001—2019 年的 19 年間,廣東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增長了 10 倍,遠高于其他海洋經濟產業。到 2020 年,在政府的政策支持、新技術的突破和社會的需求下,廣東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實現增加值 51 億元。此后,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進入了更加快速的發展階段,2021 年實現增加值 58 億元,2022 年實現增加值 67.8 億元。
二、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研究
(一)測度方法與指標本
文考慮指標可獲取性,選擇區位熵指數作為集聚水平測度方法。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其中,eis 代表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在廣東省的產值,ein 代表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在全國的總產值,es 代表廣東省所在所有行業的產值,en 代表全國所有行業的總產值,LOis 代表廣東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區位熵指數,采用廣東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占廣東省所有總產值的份額與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全國總產值占全國所有行業總產值之比表示。
從區位熵結果來看,若 LOis 大于 1,則表明廣東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具有較高的集聚水平;若小于 1,則說明廣東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集聚水平較低;若等于 0,表示廣東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集聚水平不明顯。本文研究數據主要來自 2001—2021 年的《中國海洋統計年鑒》《廣東統計年鑒》《廣東省海洋生物經濟發展報告》。
(二)測度結果與解釋
根據前文所述的計算方式,得出 2001—2021 年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區位熵指數,結果如圖 1 所示。

從圖中不難看出,在 2001—2019 年,廣東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區位熵遠遠小于 1,表明此時廣東省的產業集聚水平較為低下,在廣東省內并不具有比較優勢,而處于從屬地位。但在 2020 年后,廣東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出現飛躍增長,其區位熵大于 1,可以看出此時廣東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具有較高的集聚水平,并且主導型較為明顯。
從區位熵的變動幅度來看,2001—2019 年,廣東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區位熵逐年遞減,到 2011 年開始保持在0.06—0.07 的小范圍內變化。這表明此期間廣東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速度與其他產業相比較慢,導致海洋產業處于落后狀態。
(三)與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大省對比分析
為分析廣東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在全國范圍內的發展狀況,以山東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大省作為對比。分析山東省 2020—2021 年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區位熵指數分別為3.91、4.22。
山東省是海洋大省,海岸線長,海洋資源優渥。山東省和江蘇省作為最早開展海洋藥物研究的省份,其在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有了充足的基礎和發展,形成了較為良好的產業鏈體系,得到政府的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形成了以產業園區為主的產業集聚現狀。目前山東省也正在加強產業優勢整合,為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賦能。
三、結論及建議
在 2019 年以前,廣東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并未形成明顯的產業集聚。2020 年后,廣東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迅猛,已形成較高的產業集聚,但基礎依舊較為薄弱,與山東等海洋大省相比,無論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還是集聚水平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第一,加強政府政策的支持。落實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出臺相關政策支持鼓勵行業創新發展,根據現有研發情況,制定海洋生物醫藥藥品研發目錄,推動創新型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優先發展。明確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準入政策。嚴格執行相關法規政策。
第二,完善人才培育體系。廣東省同時也是教育大省,更應與高校聯合,發揮高校和科研機構的聯動作用,為海洋生物醫藥產業不斷注入新鮮血脈。支持高校、科研機構之間實行創新人才雙向流動,讓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創新人才到高校研究所任職,也讓高校等科研人員到相應的研究機構從事科技成果轉化、技術攻關。完善人才引進政策,探索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招商 + 引才”雙結合模式。在引進創新產業、項目的同時,引進一批高層次的創新人才,對引進人才給予相應的創業扶持和資助。
第三,提高技術研發水平。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是一個知識密集型高科技產業,產業的發展主要依賴于產業核心技術進步。建立海洋生物技術藥物開發、海洋生物醫學工程技術、海洋藥物試劑創新等系列創新平臺,提高技術研發水平。重點開發有特色的海洋生物醫藥產品。建立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或技術聯盟,完善海洋生物產業鏈相關的研發設計、創業、融資等服務機構。
第四,重點培養龍頭企業。廣東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還應重視龍頭企業的發展,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及優勢,優先帶動一批骨干企業發展,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提高廣東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知名度,吸引國家和其他地區的重大海洋生物醫藥產業落戶于此。為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帶來新資本、新動力。同時整合資源,實行聯合生產模式,帶動中小企業的發展。政府部門應充分發揮扶持政策效應,強化海洋生物醫藥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基金的引導作用,支持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做大做強。(作者:肖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