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產業振興一直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對解決“三農”問題至關重要。本文使用30個省份(不含港澳臺地區及西藏自治區)2013—2019年省級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得出結論如下:(1)鄉村數字經濟對鄉村產業振興具有顯著提升作用,該結果穩健成立。進一步分項回歸發現,數字經濟主要通過提升產業生產能力、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提升鄉村產業振興水平。(2)交通通達度對鄉村產業振興水平具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但財政支出的影響作用為負,且地勢越高、城鎮化水平越高的地區鄉村產業振興難度更大。因此,建議深入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實現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的深度融合;進一步優化地方財政支出結構,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一、數字經濟對鄉村產業振興的作用機理
數字經濟的發展為鄉村經濟帶來新的發展動能,其依托數字基礎設施、數字平臺等,利用數字技術,將數字要素納入產業生產過程,實現鄉村生產方式變革、產業結構轉型與產業鏈延伸,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就生產方式變革,數字經濟有利于優化生產要素供給。一是技術與數據要素供給,數字經濟的核心為數據要素,依托數字技術應用,改善傳統生產方式,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進而提升鄉村產業經濟效率。二是金融資本供給,數字普惠金融精確地量化了小規模金融需求者的信用水平,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一定程度上能解決農業主體購買力不足的問題。三是勞動力供給,數字經濟有利于拓展農民數字素養與文化素質提升渠道,提升鄉村人力資本水平,為鄉村產業生產奠定基礎。四是土地要素供給,數字基礎設施能夠實現專業化的土地監測,保證土地質量。
就產業結構優化,數字經濟有利于促進鄉村產業融合與產業結構升級。數字經濟具有融合性特征,有利于拓展生產可能性邊界,使得農業與鄉村工業、商貿、旅游、文化、康養等實現融合發展,形成“農產品—醫藥原料—生物制藥”“休閑農業—旅游—住宿、餐飲”“農業觀光—直播網紅—產品銷售”“現代農業—生物育種—科普教育”等復雜的產業鏈條和網絡型產業發展路徑,實一、二、三產業業融合發展,帶動產業結構高級化發展。
就產業鏈條延伸,數字經濟有利于突破傳統產業鏈間的信息壁壘。其借助數字平臺,推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在鄉村地區發展,可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8],一是打通生產資料獲取渠道,二是加快供應商與消費者的供需匹配,提供產品銷售渠道,推動鄉村產業“生產—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的發展。
二、研究設計
(一)模型構建
經F檢驗與Hausman檢驗,本文構建如下面板數據回歸模型,檢驗數字經濟對鄉村產業振興的影響作用:
Rireit=β0+β1Digitalit+β2Xit+vt+uit
其中,Rireit表示i省在t時期的鄉村產業振興水平,Digitalit表示i省在t時期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Xit為控制變量,vt表示時間效應,uit為誤差項。
(二)變量選取
1.被解釋變量。鄉村產業振興水平,從產業主體發展水平、產業生產能力、產業結構升級、產業融合發展4個層面測度,如表1所示。
2.解釋變量。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從鄉村數字化環境、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和鄉村數字應用發展能力3個維度測度,如表1所示。
3.控制變量。①城鎮化水平(urban);②政府財政支出(gov):一般公共預算支出/GDP;③交通通達度(transport):公路里程數的對數;④地形起伏度(relif),各省海拔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的對數。
(三)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農村統計年鑒》、國家統計局、eps數據庫、中國農業農村部及商務部官方網站,缺失值采取線性插值法補充。
三、實證分析
(一)回歸結果
如表2所示,第(1)列為不加控制變量時的回歸結果,該結果表明數字經濟發展對鄉村產業振興的影響為正,且在1%水平上顯著,對鄉村產業振興水平的提升作用為47%,加入控制變量后,鄉村數字經濟發展對鄉村產業振興的影響降低,但仍顯著。同時,交通通達度具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但財政支出、地形起伏程度與城鎮化水平的影響作用為負,僅有財政支出的影響顯著。(3)-(10)列是對鄉村產業振興評價指標體系一級指標分項進行回歸。(3)-(4)結果顯示,數字經濟發展對產業主體發展呈負向影響,這可能是由于數字經濟發展初級階段,對產業主體就業、技能提升等促進作用還不明顯。(5)-(10)列發現,數字經濟有利于提升鄉村產業生產能力、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產業融合發展,進而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發展,而產業生產能力提升、結構升級對促進農戶就業、提升其發展潛能又具有帶動作用。

(二)穩健性檢驗
針對上述結論,本文進行如下穩健性檢驗:(1)替換解釋變量。一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鄉村數字經濟發展水平重新測算;二是將鄉村數字經濟水平滯后一期作為解釋變量進行回歸。(2)剔除四大直轄市的樣本數據進行回歸。穩健性檢驗結果與上文結論一致。
四、研究結論與建議
本文使用30個省份2013—2019年省級面板數據,采用基本面板回歸,得出結論如下:
第一,鄉村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與鄉村產業振興水平呈現同步變化趨勢,鄉村數字經濟對鄉村產業振興具有顯著提升作用,該結果穩健成立。進一步分項回歸發現,數字經濟主要通過提升產業生產能力、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提升鄉村產業振興水平。
第二,交通通達度對鄉村產業振興水平具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但財政支出對鄉村產業振興整體水平的影響顯著為負,這可能是由于財政分權不完善、地方財政支出結構偏向等原因,造成的地方財政失衡和“土地財政”等問題,進而可能導致鄉村產業振興低效乃至無效。此外,地形起伏程度與城鎮化水平對鄉村產業振興水平的影響作用為負,說明地勢越高、城鎮化水平越高的地區鄉村產業振興難度更大。
根據研究結論,本文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深入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鄉村數字環境。一方面,在促進新基建建設的同時,提供相應的能源供給以及配套的基礎設施,以支撐新基建的使用;另一方面,發揮淘寶村的示范帶動效應,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環境,發揮數字經濟對鄉村產業振興的正向影響作用。
第二,充分發揮優勢區域的帶頭作用,縮小數字經濟發展區域差異。東部地區要發揮帶頭作用,引領中西部地區鄉村發展,西部地區要持續保持現有水平,逐步縮小中西部地區間的差異。尤其是中西部數字經濟水平較低的地區,少數民族居多,所處地勢海拔較高,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難度較大,不僅要逐步實現新基建全覆蓋,還要實現精準評估與規劃,更要提升新基建的利用效率,防止部分地區投入多但利用率低帶來的資源浪費。
第三,促進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的深度融合,逐步搭建可行的覆蓋全域的供銷信息平臺。由前述檢驗結果可知,數字經濟對鄉村產業結構升級的提升作用高達127.8%,加入控制變量后,該結果仍穩健在101.0%,同時,其對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的促進作用也高達81.2%。因此,充分發揮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的融合作用,繼續發揮電商發展的機遇,打通城鄉兩端供需相結合的數字網絡渠道,破除城鄉間的信息壁壘,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及其持續發展。
第四,進一步深化財政分權改革,促進地方財政支出結構的優化,助力鄉村產業振興。雖然財政支出對鄉村產業生產主體發展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但是其對鄉村產業生產能力及其結構優化升級水平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而鄉村生產主要依賴于土地,只有解決“土地財政”問題、優化地方財政支出結構,才能進一步促進鄉村生產,促進鄉村產業發展。(作者:敖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