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是傳統農業省份,農業人口占比高,與全國發展水平的差距比較大,是國家脫貧攻堅的重點區域。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增加農民收入,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為甘肅省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全省農民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提供有力支撐。因此,該文對甘肅省鄉村振興發展和金融支農兩方面重要指標進行歸納分析,為進一步分析如何提升甘肅省金融資源配置的有效性、更好支持鄉村振興建設提供現實支撐。
一、甘肅省鄉村振興發展現狀
1.1 產業興旺現狀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和關鍵支撐。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甘肅省作為經濟體量小欠發達的省份來說,穩增長、轉型升級始終是甘肅發展的重中之重。近年來,甘肅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總抓手,堅決守牢糧食安全、防止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統籌推進“五大振興”,全省農業農村發展保持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圖1是甘肅省2012—2021年第一產業占生產總值的比例。由圖可知,2012—2021年甘肅省生產總值逐年增加,第一產業生產總值也實現了穩步增長。其中,2012—2018年第一產業生產總值占總生產總值的比重趨于穩定,2019年以后該比例明顯上升,增速連續5年排名全國前4,可見,甘肅省因地制宜,堅持做好糧食保量保質、大力發展各地市縣特色產業以及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圖1 2012—2021年甘肅省第一產業產值及所占比例
1.2 生態宜居現狀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的關鍵任務,美好的環境條件是鄉村發展的優勢,因此,我們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也要重視自然環境的保護,要做到保護環境、優化環境,才能夠推進人與自然共同發展。現選取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村鎮衛生機構數以及化肥使用強度來表示農村生態宜居現狀。從表1可以看出2012—2021年農村化肥使用強度處于穩步下降的趨勢,反映農業生產污染降低,種植業趨于綠色發展。2012年甘肅省衛生廁所普及率僅為66.5%,2021年達到了97%,反映甘肅省全面推進“廁所革命”取得了勝利,農村人民居住環境得到明顯改觀。甘肅省村鎮衛生機構數出現下降趨勢,這可能與農村“新農合”的普及有很大關系。

表1 2012—2021年甘肅農村生態宜居相關指標
1.3 鄉村文明現狀
農村居民平均受教育程度,是人的素質提升的根本,是鄉風文明的基礎。本部分用到的指標是鄉村從業人員中高中及以上學歷從業人員占比,該指標體現了農村居民受教育水平,可以很好地反映鄉村文明的發展情況。甘肅省2011—2020年鄉村從業人員總數穩定在1100萬人以上,其中高中及以上學歷人員占比顯著上升,高學歷從業人員總數從2011年的171.27萬人上漲到2020年的242.15萬人,增長率高達41.38%。
1.4 鄉村治理現狀
鄉村治,百姓安、國家穩,實現鄉村有效治理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建設國家穩定的堅定基石。《甘肅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2018—2022年)》中列出的治理有效主要指標:村莊規劃管理覆蓋率、建有綜合服務站的村占比、有村規民約的村占比和建立紅白喜事簡辦制度村覆蓋率。由圖3可以看到,甘肅省鄉村治理水平不斷提升。尤其是村莊規劃管理覆蓋率和建立紅白喜事簡辦制度村覆蓋率提升速度較大,居全國中間水平。目前,甘肅省有九成以上的村設立了規范的群眾日常事務處理組織,成功開通了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信息平臺,充分體現甘肅省在農村綜合改革方面已經取得豐碩的成果。

圖 3 甘肅省鄉村治理情況
1.5 生活富?,F狀
生活富裕主要體現為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2方面。如圖4所示,從收入方面來看,2021年甘肅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2066元,相比上年增加了1731元,同比增長8.51%。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432.8元,相比上年增加了1088.5元,同比增長10.53%,高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甘肅省農村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了穩定持續增長。
如圖5所示,從消費水平來看,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從2012年的44.99%下降至2017年的30.36%,2018和2019年更是低于30%??梢?,甘肅省居民消費結構已經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

圖5 2012—2021甘肅省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
綜上所述,“十三五”以來,甘肅省產業扶貧取得歷史性成就、綜合生產能力持續提升、生態循環農業持續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觀、農村綜合改革穩步推進。全省緊緊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村綜合改革,突出發展“牛羊菜果薯藥”六大優勢特色產業,努力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做大做強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因地制宜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走出了一條具有甘肅特色的農業農村發展新路子,為“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甘肅省金融支農現狀
涉農貸款主要是指圍繞“三農”問題展開的貸款,即涉及農業、農村、農民這3個問題的貸款,能夠綜合反映金融機構支持農村農業的情況。一般來說,農村金融服務供給比較高的地區,金融機構所提供的涉農貸款所占的比例比較高。下面分別從各類涉農貸款余額和各授貸主體涉農貸款情況分析甘肅省金融支農的總體情況。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出版的《中國金融年鑒》,將金融機構涉農貸款按照不同的用途主要分為8種(圖6),分別是農林牧漁業貸款、農用物資和農副產品流通貸款、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農產品加工貸款以及其他貸款(包括農業生產資料制造貸款、農田基本建設貸款、農業科技貸款及其他)。從圖中可以看到,增長最快的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從2013年369.13萬元增長到2022年的1904.89萬元,增長了416%,說明在甘肅省鄉村振興初期,對于甘肅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非常大。其次,農用物資和農副產品流通貸款、農村產品加工貸款十年間較為穩定。但是,農林牧漁業建設貸款呈下降趨勢,可見,金融機構對傳統的農林牧漁業貸款在涉農貸款中的占比縮小,在貸款投向上拓展“三農”方面的加工、流通、文旅、消費、農技和“農基”等信貸市場。
按受貸主體可以將涉農貸款分為農戶貸款、非農戶個人貸款、農村企業貸款、城市企業貸款和各類非企業組織貸款。從圖7可以分析出,甘肅省的企業涉農貸款增長較快,非農戶個人貸款保持穩定,但是農戶貸款和各類非企業組織貸款呈現下降趨勢。這與甘肅省堅持“外引”和“自建”相結合思路,健全“企業+合作社+村集體+農戶”模式,構建政府、社會資本、銀行貸款和企業自籌的多元投融資機制,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發展壯大的政策措施緊密相關。

圖7 2013—2022年甘肅省各類受貸主體涉農貸款余額
目前,甘肅省持續加大涉農貸款的資金支持力度。一方面,金融機構持續加大“三農”和小微企業的貸款力度,加大對農村地區風力發電、太陽能和光伏等基礎設施建設的貸款投放。另一方面,引導金融機構開展鏈式特色金融服務,創新多樣化信貸產品和服務模式;深化銀擔合作,加強農業保險保障,降低金融機構綜合融資成本。需求和供給兩手抓,將有限金融資源合理高效配置,為鄉村振興的農業產業高產高質發展、農村環境宜居宜業以及農民生活富裕富足助力。
三、結束語
近幾年,甘肅省圍繞脫貧和生態兩大基本任務,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抓“一帶一路”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機遇,在金融支撐產業扶貧、綜合生產能力提升、特色產業發展、農村人民居住環境改觀和穩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等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甘肅省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條件薄弱,相比較全國其他城市,甘肅省基礎設施建設依然比較落后;產業融合發展水平較低,價值鏈水平不高;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較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比較大,因此,甘肅省面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的艱巨任務,也面臨著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考驗。(作者:馬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