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村是目前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的主要形式,探究影響其發展的因素有利于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發展。本文以青島市8個淘寶村問卷數據為基礎,討論不同影響因素對青島市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的作用路徑關系。結果顯示:(1)基礎設施完善程度和農民素質水平均通過影響網商能力水平間接影響淘寶村發展。(2)政府行為對淘寶村發展具有直接顯著的正向影響,并且可以通過基礎設施、農民素質水平和網商能力間接影響淘寶村發展。(3)網商能力對淘寶村發展具有直接顯著正向影響,并且是其他關鍵影響因素作用于淘寶村發展的樞紐,發揮中介效應。
一、研究設計與研究方法
(一)問卷設計、發放與回收
為了保證問卷設計的合理有效性,首先根據現階段青島市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的發展情況,分別對26名“淘寶村”村民、網商和政府部門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半結構化訪談,主要內容包括村民的收入支出情況、網商的經營能力水平、政府政策制定實施現狀、農村網絡通訊和交通通暢度。根據半結構化訪談結果整理出32個影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因素的細節指標,結合專家給定意見對指標進行篩選,最終確定22個題項構成正式調查問卷,并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量化相應題目答案。
問卷來源的多樣化可以有效減少操作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系統誤差,盡可能保證真實的樣本數據,因此本研究隨機抽取青島市以“淘寶村”村民、“淘寶村”網商、電子商務協會、地方政府部門相關人員為調查對象,采用線上發放和現場發放兩種問卷發放方式,以保證問卷真實性、問卷廣發和問卷數量。本研究共發放700份調查問卷,回收679份調查問卷,回收率為97%,剔除無效問卷52份,終有效的問卷數量為62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9.6%。
(二)探索性因子分析
本文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FA方法對選取的1/3樣本數據進行同源偏差檢驗,得到未經旋轉條件下的第一個因子的方差解釋率為31.758%,符合40%判斷標準,所以本研究問卷同源性偏差可以接受。信度檢驗是針對獲取數據的內部相關性和一致性程度的驗證方法。問卷整體的Cronbach’sα值為0.887,各個影響因子及淘寶村發展層面的Cronbach’sα值分別為:0.621、0.625、0.703、0.731、0.658,這說明問卷數據測量結果符合信度標準,各個觀測變量內部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具有較高信度。
問卷效度測量主要包括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方面。本研究問卷的觀察變量選定和題項設計是根據相關文獻、科學理論及相關專家討論修訂等綜合考慮的結果,保證各選擇變量和題項基本包括了影響“淘寶村”集群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本問卷具備良好的內容效度。在結構效度方面,采用驗證性因子分析方法對每個潛變量和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發展測量變量進行分別進行分析,均僅得到一個主因子,且特征值大于1,各觀測變量對應的因子載荷均在0.45以上,高于0.4的最低限制水平,因此本問卷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
為提取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發展影響因素的不同維度,本文采用SPSS軟件并隨機抽取1/3總樣本的共191份問卷為基礎對18個觀測變量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KMO值為0.892,Bartlett球形檢驗的Sig值為0.000<0.001,近似卡方值為733.120,df.=120,數據差異顯著,表明該問卷數據適合進行因子分析。本文通過主成分提取方法和方差最大旋轉法,設置選取4個主成分作為研究所需的潛變量,并以保留只在某一因子上載荷大于或等于0.45的題項的原則,剔除第11、16題項,得到旋轉成分矩陣表3。
此外,各因子的組合信度值分別為0.742、0.7416、0.7245、0.6788,符合CR應大于0.5的標準,表明各因子內部具有較好的一致性,因此本研究數據具有較好的收斂效度。在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影響因素的解釋總方差結果中,四個提取因子的累積解釋程度為52.21%,達到50%解釋標準,且特征值大于1,所以本研究提取的因子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見表1)。

表1 旋轉成分矩陣
旋轉成分矩陣反映了因子分析的結果,將因子1定義為農民素質水平因素,將因子2命名為網商能力因素,將因子3定義為基礎設施因素,將因子4命名為政府行為。
二、研究假設與模型驗證
(一)研究假設
相關研究顯示產業集群中勞動生產率具有集群內生性,且規模收益呈現出隨勞動力擴張遞增的現象。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是自發形成的集群,其規模擴大主要依賴于農民電子商務創業就業。朱明芬提出基礎設施給農民提供了創業就業機會;農民個人素質直接影響其創業就業素質和能力。信息化基礎設施為農民提供學習平臺,進而提高了農民的電子商務素養和信息處理能力,增加了農民抓住創業就業機會的概率。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中農民的素質是在基礎設施完善的基礎上發展的,計算機設備、通訊設備和互聯網覆蓋率等因素對集群的農民知識教育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提出H1。H1: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與農民素質水平呈正相關。
隨著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網商數量急劇增長,該群體的出現為農村經濟帶來了新的增長點,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成為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形成的推動者。網商群體是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的直接參與主體,網商各方面能力在集群階段性發展過程中,為應對網商數量和集群規模擴大產生的競爭力逐漸凸顯。因此本文認為網商能力水平能夠直接體現集群發展的階段,對于集群的發展具有正向的影響。因此,提出H2。
H2:網商能力與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發展呈正相關。農民是農村電子商務的潛在創業群體,成功創業網商的出現起到了帶頭示范作用,提升了農民的電子商務知識水平,激發了農民的電子商務創業熱情。本文認為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的特有熟人關系網絡使得網商能力有一大部分是通過與農民的交往互動提升的,農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對網商的興趣對網商能力水平有著重要影響。此外,普通農民通過對電子商務知識的深入了解,會改變其對電子商務的排斥觀念并產生新的理解,大大增加普通農民到網商進行角色轉換的可能性,從而擴大集群規模和經濟收入,這兩方面都直接體現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的發展。因此,提出H3、H4。
H3:農民的素質水平與網商能力呈正相關。
H4:農民的素質水平與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的發展呈正相關。
在產業集群發展影響因素研究中,政府行為一直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研究顯示政府不能占主導地位,否則會造成企業的依賴性,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推動產業集群等區域經濟的發展,如政府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規、完善基礎設施和服務機構建設等為產業集群發展創造規范的制度環境和外部條件。政府通過制定政策、頒布法律法規為其提供穩定的交往環境;基礎設施方面所包含的因素主要是集群發展階段中政府干預的產物,是以政府行為為基礎的。有理由認為基礎設施因素是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的發展的基礎,并隨著集群發展進程中政府的干預逐漸得到完善,最終影響集群的發展;此外,政府行為為農村電子商務營造優良的政策和電子商務市場環境,穩定的環境是集群發展的保證,制度政策的變動、交易市場環境的變化都對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發展的穩定性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提出H5、H6、H7。
H5:政府的行為與農民素質水平呈正相關。
H6:政府的行為與基礎設施完善程度呈正相關。
H7:政府的行為與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的發展呈正相關。
(二)模型驗證
在路徑假設和理論模型基礎上,本研究以剩余2/3樣本為基礎數據,運用結構方程模型軟件AMOS20.0進行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發展影響因素模型的構建,并根據修正意見及現實理論進行模型修正,對檢驗模型與樣本數據進行擬合處理,使各項指數達到擬合度標準,測量結果顯示χ2(卡方)和df(自由度)比值為1.493<2,RMSEA為0.034遠小于0.08,GFI、NFI、RFI、IFI、TLI和CFI指標測量值均在0.9之上,各項擬合度指標均達到要求的適配度標準;運用極大似然法(MaximumLikelihood)進行模型路徑估計,各標準化路徑系數均小于1,各潛在變量之間不存在高度相關的現象。因此,所構建結構方程模型與實際數據之間的擬合程度較好,具有良好的內在品質和外在質量。
(三)結果討論及建議
結合路徑檢驗結果可以發現基礎設施與農民素質水平的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78,且P值顯示該條路徑在0.002水平下顯著,表明假設H1通過假設檢驗,基礎設施對農民素質水平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基礎設施是提升農民素質水平的基礎,通過提升農民素質水平提高參與率,擴大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市場規模和經濟收益。因此,應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進行電子商務知識培訓課程,提升農民電子商務知識素養提供物質基礎。
網商能力對“淘寶村”發展的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54,且P值顯示該條路徑在0.006水平下顯著,表明假設H2通過假設檢驗,網商能力對“淘寶村”發展具有顯著正向影響。網商是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衍生的特有群體和直接參與主體,因此應對該群體進行專業互聯網知識和技能培養,提高其科學技術水平,使其能對農村及城市電子商務市場變化做出快速反應,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發展。
農村居民素質水平與網商能力的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95,且P值顯示該條路徑在0.001水平下顯著,表明假設H3通過假設檢驗,農村居民素質水平對網商能力具有顯著正向影響。農民素質水平與“淘寶村”發展的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14,P值為0.591遠大于0.05,表明假設H4未通過假設檢驗,農村居民素質水平對“淘寶村”沒有直接影響關系。主要原因可能是農村居民是潛在的“淘寶村”參與者,實際上未直接關系到“淘寶村”的發展。因此,應加強知識素養水平較高的居民與網商群體的溝通,創造網商與普通農民群眾接觸機會,提高自我認知水平。
政府行為與基礎設施對“淘寶村”發展的標準化路徑系數分別為0.96和0.62,且均在0.001水平下顯著,表明假設H6、H7均通過假設檢驗,政府行為對基礎設施完善度和“淘寶村”發展都具有顯著正向影響。政府行為與農民素質水平的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18,P值為0.463遠大于0.05,表明假設H4未通過假設檢驗,政府行為對農民素質水平影響關系不顯著。主要原因可能是普通農民對政府行為的理解存在延時效果,要通過“能人”的解釋逐步吸收,因此政府行為對農村居民素質水平的直接作用并不顯著。政府行為是產業集群的重要外部影響因素,要緊緊抓住基礎設施對集群發展的強影響關系,適當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提高農村信息化水平,為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發展創造優質的外部條件。
三、結語
本文以農村經濟、市場規模、電子商務環境和信息化四個層面度量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發展程度,在農村電子商務影響因素相關研究基礎上,總結出政府政策支持、互聯網覆蓋范圍、通訊、計算機設備、居民受教育水平、居民網商意愿、網上交互能力等18個觀測變量,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歸納得到政府行為、基礎設施、村民素質水平、網商能力四個潛變量,在此基礎上構建結構方程模型,探討了四個潛變量對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發展進程的影響程度及影響路徑。研究結果顯示: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發展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基礎設施、農村居民素質水平、政府行為和網商能力四個方面,基礎設施和農村居民素質水平對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發展不存在直接影響關系,且政府行為對基礎設施有顯著正向影響,基礎設施對農村居民素質水平有顯著正向影響,農村居民素質水平對網商能力有顯著正向影響。政府行為包括電子商務協會、公共服務體系、農村電商政策、電子商務法律法規四個方面,政府行為是在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演化成熟期政府干預過程中產生的,是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發展的最主要因素。
實證結果發現,當前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發展硬件條件已基本具備,如網絡覆蓋、物流網點等,實質發展中的重點應向軟件建設方向發展,如提高農村電商從業者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高校在此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當前,高校在構建產業學院和鄉村振興學院方面正在進行探索和嘗試,這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重要舉措,又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動實踐,發揮校政企各自特長,將鄉村振興學院打造成為鄉村人才第一資源、鄉村科技第一生產力與鄉村創新發展第一動力的匯聚站。通過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開發校企合作課程、打造產教融合型實習實訓基地、創建產業學院、新青年農人和農村電商新組合,實現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最大限度提升農業電商人才的整體素質,促進農產品增收、提升農業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作者:趙健 楊磊 潘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