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永泰縣為例,探討了縣域經濟與鄉村振興,重點探討永泰縣當前縣域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永泰縣經濟發展現狀,提出相應的實踐策略,為其他各縣域經濟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一、永泰縣縣域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1.1 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效益難
以提高我國大部分縣域經濟產業結構單一,原始積累較少,十分依賴當地的生態資源,農業經濟仍占據大部分縣域產業結構的主體,農業在三產結構中占據較大比重,人口比例中農業人口依舊占比大,并且大部分縣域在農業發展方面缺少相關的龍頭企業,難以有效拉動農業經濟收益,有的縣域農業比重甚至超過50%,成為產業結構優化的巨大難題。
以永泰縣為例,近幾年,雖然逐漸建立了農產品特色品牌,但是其農產品特色品牌效應仍不突出,其縣內盛產的李干、柿餅、茶油、茶葉等特色產品,雖然說建立了特色品牌,但僅僅只是獲取了其表面的經濟效益,并未挖掘出永泰縣域的特色產業潛在價值,難以在農產品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凸顯永泰縣特色產品的優勢,無法持續穩定為消費者提供有特色、有價值的產品,導致難以持續吸引大量消費者,進而難以推廣,無法作為優質品牌馳名全國。從產業結構上看農業、種植業仍占據較大比重,導致其第二、第三產業嚴重不足,致使整體的產出效能較低,經濟效益較低。
1.2 資金鏈單一,縣域發展存在局限性
經濟發展是鄉村發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保障,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社會發展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等多個環節都需要大量資金。據了解,福州市永泰縣美麗鄉村連片建設的整治經費有84.6%來自于省級的“以獎代補”,由此可知,永泰縣鄉村發展資金的投入嚴重不足。
永泰縣在進一步發展方面面臨資金鏈過于單一、建設資金不足的嚴重制約。雖然近幾年永泰縣的交通環境有所改善,各鄉鎮中村村之間的道路基本實現了硬化,也對農村電網進行了升級,并對部分水利設施也進行了有效的整治開發。但是永泰縣的鄉鎮經濟與福州市其他縣區相比依舊普遍較弱,配套資金短缺的問題仍舊在一些鄉鎮中存在,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仍未得到明顯改善。例如,盡管各鄉村之間實現了水泥路通行,但路面通行能力較差,道路養護也較不到位;鄉村電網改造任務仍然緊重;許多農田水利設施老化嚴重,需要進一步整治和治理;永泰縣的部分城鎮存在著電力供應不足或不正常的問題,無法滿足當地鄉鎮企業和居民的用電需求。
1.3人才流失嚴重,難以培育鄉村經濟新業態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青年人才的就業觀念產生了巨大變化,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鄉村大量人才涌入城市。城市工作的高報酬、高收益的工資體系相對于鄉村的低報酬、低工資產生了明顯對比,這就導致大部分的鄉村青年人才涌入城市施展自己的抱負。
由于永泰縣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環境、發展條件等元素相較于福州其他各縣市較差,永泰縣大部分的年輕勞動力都會選擇其他城市鄉鎮進行工作,同時外部的人才也因永泰縣政策條件難以流入,這就導致永泰縣外生力量不足,內生力量孱弱,對永泰縣培育縣域經濟新業態造成了巨大阻力。

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
2.1 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
傳統產業是縣域經濟的重要來源,也是承載其文化特色的重要載體。傳統產業的發展,一定要貫徹“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以新形態、新模式、新渠道的推動傳統產業經濟發展,深入推進鄉村供給側結構改革,將傳統文化打造成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傳統產業產品,促進縣域經濟有條不紊的持續發展。隨著國家的政策引導,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向著現代化轉型升級。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有助于推動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有利于提升縣域產業附加值,增強企業競爭力,促進縣域經濟健康發展。
永泰縣應推動經濟主導產業加速轉型升級,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序發展,以產業技術為突破口,以新型技術為發展路徑,搭建平臺,鼓勵和支持資源共享、資源融合,推動數字鄉村振興,促進產業跨界融合。突出傳統產業優勢,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云技術等技術突破傳統產銷鏈,實現數字零售、數字制造、實現產銷一體化,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
2.2 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縣域經濟健康內循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要用好創新這把金鑰匙,著力破解鄉村振興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永泰縣要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動力,建立縣域創新技術分享平臺,推動縣域創新能力發展,優化創新型人才培養環境,形成多元化、多點支撐的綠色產業鏈,激發永泰縣經濟的內生活力。要培育縣域多等級創新主體,充分利用縣域創新資源,提高創新資源配置效率,展開城鄉融合創新示范基地試點工作,整合城鄉各類創新政策,保證城鄉之間的創新體系有序對接,推動城鄉創新驅動戰略一體化進程。
2.3 健全人才激勵機制,激發縣域人才市場活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這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戰略指引,也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指明了方向,為解決“三農問題”吹響了“沖鋒號”。
縣域經濟的張力和活力取決于鄉村人才隊伍的建設與培養,縣域經濟有序發展的首要問題就在于鄉村的人才振興。歷史上鄉村人才的外流,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問題,使鄉村人才得以進入城市施展才干,開闊了眼界和見識,客觀上也培養了一批潛在的新農民。然而,大量農村人才流入城市也造成了許多問題。現在鄉村急需形成一套健全的人才激勵措施,吸引外部人才,留住本土人才。
面對當前人才流失嚴重的情況,永泰縣應以內生動力為出發點,打造優良的人才工作環境,健全人才獎勵機制,給予鄉村人才充分的政策保障,積極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盡量縮小城鎮與鄉村之間的收入差距,加速推動城鄉融合進程,保證人才在城鄉之間的有序流動。
同時還要做好對外來人才的引進工作,鼓勵、吸引優秀大學生扎根鄉村,打城鄉之間的人才壁壘,解決外來人才住房、健康、教育等生活問題,保證外來人才能夠工作舒心、順心、放心,提升其的成就感與幸福感。(作者:郭淞杰 周君 許夢嬌 張鵬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