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鄉村旅游是促進美麗鄉村建設、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南通市擁有優質的鄉村旅游發展要素,可借此推動鄉村經濟轉型升級。本文分析了南通市鄉村旅游的發展特點,指出四方面的發展趨勢,具體如下:

一、南通市鄉村旅游發展特點
1.1 品牌效應逐步顯現
南通市是江蘇省鄉村旅游發展較早的地區,目前已形成一批特色鮮明、市場美譽度高的鄉村旅游項目與產品。截至2023年6月,全市共有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1家,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3家,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9家,各類鄉村旅游區300多個,還有多個景區入選江蘇省休閑旅游農業精品線路。例如,東 茶古鎮、海門長樂鎮、開沙島房車露營地、奇妙農場、都市農業公園等景區在2023年的“十一”假期吸引了眾多游客,顯示出鄉村旅游的強大市場號召力。
1.2 空間分布呈集聚化趨勢
根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對全市65個鄉鎮和1617個村的調查,南通全市開展旅游接待服務的村共計51個,其中海安市和如皋市的數量較多,分列一、二位。這兩個地區鄉村自然條件優越,資源類型多樣,近幾年兩地政府都大力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涌現出一批高質量的鄉村旅游景區,對周邊鄉村形成一定的示范效應。產業集聚是地方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顯著特征,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也符合這一基本規律。實地調研發現,南通市鄉村旅游已開始呈現出產業集聚趨勢。在一些鄉村旅游發展較好的地區,圍繞旅游六要素形成了一系列相關企業,鄉村旅游產業鏈逐步完善,產業規模逐步壯大。
1.3 富民增收效應日益明顯
經過多年發展,南通市鄉村旅游綜合接待能力和整體效益明顯,帶動農民增收作用顯著,已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產業。以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市如皋為例,據統計,該市休閑農業年接待游客150多萬人次,休閑農業年營業收入超9億元,其中年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規模園區20個,休閑農業從業人數近萬人,年人均工資性收入達3.25萬元。
二、南通市鄉村旅游發展趨勢
2.1 客源市場消費升級
調查發現,南通市鄉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場是本地城鎮居民與以上海、蘇州、無錫、常州等為代表的周邊地區城鎮居民,這些地區均屬于長三角經濟圈,是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地區,客源群體的收入與消費水平普遍較高,鄉村旅游的消費層次也不斷升級。傳統的鄉村旅游1.0版本以“住農家房、吃農家飯”等項目為主,在發展初期曾較好地吸引久居城市的游客來欣賞田園風光、品嘗農家美食,但這種模式也逐步使游客產生審美疲勞,不能再給其帶來新鮮感。今后,游客將更多地追求多元化、精品化、個性化的鄉村旅游體驗。因此,南通市鄉村旅游經營者要順應這一趨勢,在產品創新性、內容豐富性、體驗差異性等方面多下功夫。
2.2 文旅融合不斷深入
文化和旅游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系,旅游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與推廣的過程,文化事業的發展能夠激發旅游產品的開發創新。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是當今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以文化為核心與靈魂,以旅游為產業化、市場化的手段,實現文化與旅游的相互促進、共同繁榮。今后,鄉村旅游的發展將與地方鄉土文化的聯系日益緊密,只有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并據此開發鄉村旅游項目與產品,才能促進鄉村文化的適度活化,才能真正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鄉村旅游亮點,才能有效解決各地鄉村旅游項目同質化、重復化的困境。目前,南通市部分鄉村已在這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例如地處如皋的平園池村在特色田園建設過程中,積極打造“一村一品”升級版,以藕池悠久文化及歷史傳說為背景,突出本土特色的塑造,精心打造千畝藕池文化園,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2.3 互聯網應用日益廣泛
2015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要積極發展“互聯網+旅游”。以此為契機,近年來互聯網與大數據信息技術在鄉村旅游領域的應用越來越普遍,為促進鄉村旅游開發新業態、降低旅游交易成本、提高服務質量、拓展營銷推廣渠道、創新投融資模式提供了新的發展動能。調查發現,南通市目前已開始推進智慧鄉村旅游試點單位建設,一些鄉村旅游目的地已擁有獨立的旅游網站,可提供在線預訂、信息推送等服務功能。今后,隨著網絡信息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互聯網+旅游”在南通市鄉村旅游中的應用將更加廣泛,進而推動旅游業線上線下、城鄉資源要素整合,實現鄉村旅游的跨產業融合與轉型升級。
2.4 可持續發展成為共識
發展鄉村旅游需要在開發與保護之間謀求平衡,不能以犧牲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代價,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是其提升轉型的必然結果。目前,全國各地成功的鄉村旅游目的地均較為注重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在開發中盡可能保持鄉土環境與文化的原真性,防止出現過度商業化、千村一面等不良現象。2018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7部門印發《關于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措施,為今后一段時間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地處里下河地區的白甸鎮在南通市首家編制鎮級鄉村旅游規劃,用豐富的項目和活動展示鄉村風采,全力打造“記得住鄉愁”“感受到農味”“看得見綠水”的里下河農旅體驗鎮,樹立了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典范。(作者:顧小光 鄧洋陽 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