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構建科研院所研發創新體系、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吸引國際一流生物技術人才、加快集聚創新創業投資資金、建立發展協調機制等方面入手,探討南京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推動南京生物經濟高質量發展。

面對新一輪生物經濟發展機遇,南京要揚長補短,做大做強生物經濟,超前對生物經濟發展全局進行戰略性、系統性謀劃,加快推動生物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構建科研院所研發創新體系
發揮南京現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提升生物經濟科技實力方面的重要支撐作用,加強優勢特色學科專業布局和應用基礎研究創新。面向生物科技領域關鍵技術、前沿技術、核心技術創新發展需求,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向技術應用與相關產品和服務開發延伸,推動學科向交叉型發展。推動產學研創深度融合,全方位加強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深化與生物科技領域國際領先研究機構、實驗室和知名科學家的合作,加深與國內有影響力的大院大所和新型研發機構、院士專家的交流互動,建設若干高水平的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國內院所研發分支機構和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二、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依托生物醫藥產業基礎,推進醫藥、醫療、醫工、醫養融合發展,聚焦強鏈、補鏈,合理布局產業結構,搭建全產業鏈公共服務平臺。發揮大型企業在行業發展中的示范引領作用,激發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原始創新活力,推動南京生物醫藥企業集聚發展。充分利用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園、生物育種鐘山實驗室等現有科創資源,助力生物科技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生物科技助力服務業、能源環保等相關產業,支持企業成立技術轉移轉化中心、開發中心等,營造聚合企業自主研發、推廣應用等業態生物經濟良好發展環境。
三、加快引進國際一流生物技術人才
做好對目前已經集聚的生物技術人才的政策落實和保障工作,面向全球引進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與創新團隊。以存量帶動增量,創造更有利于高端人才宜居宜業的創業環境。制定生物醫藥產業創新人才培育規劃,打造生物醫藥產業人才集聚平臺,讓更多海外人才回南京創業。支持行業協會、研究機構等以學術活動促人才交流合作,以跨界融合促復合型人才培養,以區域聯動促重大技術聯合攻關。支持企業以人才交流為紐帶,與國際科研機構、跨國公司開展緊密聯系,形成平臺互動、端口互聯、路徑互通的人才流動配置機制,促進人才跨體制、跨區域自由流動、高效配置。
四、加快集聚創新創業投資資金
聯合社會資本共同設立生物經濟創新創業投資基金,重點面向生物醫藥、現代中藥、醫療器械、生物農業、健康服務等生物經濟細分領域,多方合作推動政府引導基金精準發力。利用定向增發、基金入股等,以市場化方式參與項目投資,全面提升生物經濟投資活躍度。發揮生物醫藥產業環保優勢,擦亮產業綠色發展標簽。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推進生物醫藥企業在境內市場上市、掛牌,支持發展潛力好但尚未盈利的生物醫藥企業上市或掛牌。引導符合條件的生物醫藥企業在境外資本市場上市,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合理選擇發行地點,利用境外資本市場實現上市融資和規范發展。
五、建立生物經濟發展協調機制
成立專門機構,統籌生物經濟發展的規劃和政策制定、試點示范等工作,強化制度保障,形成集研究、開發、生產、流通、價格、消費、安全等全鏈條的管理模式。深度參與國家生物經濟智庫建設,依托國內知名智庫、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力量,成立南京推進生物經濟發展智庫和專家咨詢委員會,遴選科技領域、產業領域、經濟金融領域等三方面專家入庫,定期組織專題研討會、開展重大課題研究、舉辦南京生物經濟專家論壇等,不斷擴大和提升影響力,為南京發展生物經濟提供智力支撐。(作者:張潔、傅雪梅、蔣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