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察雅縣雜交構樹產業發展現狀,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具體包括產量受不同生長環境的影響較大、田間管理技術不成熟、種植規模較小、科研投入不夠、雜交構樹茶加工工藝有待提升等方面內容,并提出了發展對策,以期進一步推動察雅縣雜交構樹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

一、發展現狀
1.1 產業建設情況
2017年,察雅縣在位于瀾滄江沿岸的吉塘鎮莫東村建設了昌都市第一個雜交構樹苗木培育基地,占地2.2hm2,采用高效溫室大棚進行雜交構樹幼苗培育,品種類型為中科1號,共培育母本14000余株、幼苗60000余株,培育成活率均達到了100%。同年,將培育成熟的幼苗移栽至同海拔高度的察雅縣卡貢鄉鄧雪村進行室外試驗種植,種植面積逾20hm2,成活率達到了100%。2018年,在煙多鎮幫嘎村進行了大面積推廣,種植規模達到了72.2hm2。2019年,在新卡鄉乃帕村種植了91.9hm2。截至2022年,察雅縣雜交構樹種植總面積已超過186.7hm2。2021年,察雅縣建設了雜交構樹飼料加工廠,主要生產雜交構樹青干混合飼草料、雜交構樹青儲混合飼草料、雜交構樹配方飼料顆粒和其他飼草料;同時,還將雜交構樹枝葉上的嫩芽采摘后加工成茶,延伸了雜交構樹產業鏈。察雅縣已形成了集雜交構樹種植、飼料加工、牛羊養殖、茶制作等種養加融為一體、循環發展的產業鏈。
1.2 產業帶動農牧民增收情況
察雅縣雜交構樹產業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管理模式,公司主要負責雜交構樹的種植、加工和相關產品的研發,吸納當地群眾250余人,以土地出租、打工就業、年底分紅等方式參與雜交構樹產業,每人每年增收1000元以上。察雅縣煙多鎮、卡貢鄉和新卡鄉等河谷地帶閑置的荒山、荒坡和撂荒地經流轉后種植雜交構樹,當地群眾每年可通過土地流轉實現增收30余萬元。當地群眾可以在附近的雜交構樹種植基地打工,不用背井離鄉,便可獲得一筆可觀的務工收入。雜交構樹種植企業和村集體經濟組織每年按比例分配收益,群眾則按照自己在村集體經濟中的股份占比獲得相應的收入分紅。目前,察雅縣雜交構樹產業已為群眾創收超過200萬元,為貧困群眾脫貧摘帽、實現長期穩定增收起到了關鍵支撐作用。
1.3 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情況
察雅縣雜交構樹種植、飼料加工、茶制作等產業主要由察雅縣吉祥農林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負責。察雅縣吉祥農林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于2017年通過招商引資政策落戶察雅縣,是昌都市市級龍頭企業,經營業務主要包括農牧林科技研發及推廣、苗木繁育、苗木銷售、荒山造林、生態觀光農業(林業)綜合開發、園林綠化、農業(林業)基本建設、農資農機生產銷售、勞務派遣、雜交構樹相關產品(茶、蛋白飼料粉、青貯飼料及配方顆粒飼料)加工等。目前,該公司已建設了察雅縣卡貢鄉鄧學村苗木培育基地、察雅縣吉塘鎮莫東村雜交構樹繁育基地、察雅縣煙多鎮幫嘎村雜交構樹種植基地、察雅縣新卡鄉乃帕村雜交構樹種植基地、察雅縣雜交構樹青貯飼料加工廠以及雜交構樹茶加工等產加銷生產基地。
1.4 品牌建設情況
2019年,察雅縣登記注冊了“雅吉果業”和“雪域構茶”兩個商標。2019年7月,國家版權局頒發了“雪域構茶”商標登記證書;同年8月,國家版權局頒發了“雅吉果業”商標登記證書。為強化品牌建設,進一步提升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察雅縣正申請獲得“三品一標”地理標志產品認證。
二、存在的問題
2.1 產量受不同生長環境的影響較大
察雅縣種植雜交構樹的鄉(鎮)和村(居)均位于海拔較低的河谷地帶,其氣候、土壤、水文等條件均較優越,在這些地方種植雜交構樹,成活率高、長勢好、產量高。為了論證雜交構樹的成活率、生長周期、產量等受海拔高度的影響,2017年察雅縣分別在海拔3000、3200、3400、3600m的地方進行了種植試驗。結果發現,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雜交構樹的成活率越低、生長周期越長、產量越低、營養含量也越少,最適宜雜交構樹生長的地方是海拔高度低于3400m的河谷地帶。由于各個鄉(鎮)的海拔高度、地形地勢均不相同,雜交構樹的長勢和產量也會不同。在不占用耕地農田、確保糧食產量穩定,且能滿足水肥要求的前提下,要在全縣范圍內實現雜交構樹標準化、規模化和集約化種植難度較大、成本較高,現有產能和市場供應規模較小,與市場需求的差距較大。
2.2 田間管理技術不成熟
察雅縣雜交構樹主要在室外種植,不同種植區域海拔高度不同、地形地勢不同、灌溉等田間管理設施不同,導致雜交構樹的長勢和產量各不相同。雜交構樹室外種植時的水、光、熱、空氣、濕度等與溫室大棚不同,營養物質揮發快,需要田間管理人員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尤其要及時、科學地進行灌溉、追肥、清理雜草等。但是,在實際中往往由于田間管理人員管護不及時、不科學等原因,導致雜交構樹缺乏營養,長勢、產量不理想,難以實現效益最大化、最優化。
2.3 種植規模較小,產業鏈還需完善
現階段,察雅縣雜交構樹產業以苗木種植為主,日常的經驗管理和田間管護主要由龍頭公司負責,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村集體經濟和種植戶的參與程度比較低,他們對雜交構樹易種植、產量高、營養價值高這一特性的認識還不充分,自發種植積極性不高,“公司+合作社+種植戶”“公司+種植戶”等利益聯結機制還未完全建立。雜交構樹飼料還是以加工鮮綠飼料為主,發酵后的青貯飼料和固體顆粒飼料等的加工還處于摸索階段,規模化量產少,飼料種類還不夠豐富多樣。雜交構樹種植和牛、羊等牲畜養殖相結合的種養循環產業也處于起步階段,規模較小,輻射帶動效應不明顯,雜交構樹的潛能還未充分挖掘,其經濟效益也未完全體現。
2.4 科研投入不夠,產品科技含量少
察雅縣雜交構樹產業發展時間較短,種植品種、方法、技術均從內地直接引進,無論是業務部門、科研機構還是經營企業,對適宜在青藏高原種植的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發投入不夠,也缺乏雜交構樹種植能手和高水平、經驗豐富的科研人員。同時,因為雜交構樹是近年來從內地引進的新作物、新品種,整個昌都市以前都未種植過,產業發展時間比較短,缺乏專門用于苗木栽種、田間管理、成熟收割、打包打捆的農機具,全部采用傳統的人工作業方式,作業成本高、效率低,因而還需在適用農機具方面加大研發投入。
2.5 雜交構樹茶加工工藝有待提升
雜交構樹茶制作流程包括晾曬、烘干、分揀、包裝等環節,流程簡單。但察雅縣缺乏專業的制茶師傅和標準化加工工藝,以致制作的雜交構樹茶口感較差,市場知名度低。尤其“雪域構茶”品牌效應沒有完全發揮出來,普通大眾購買意愿不強,近幾年主要通過機關企事業單位工會福利的方式采購發放給干部職工進行內部消化。
三、發展對策
3.1 加強宣傳推廣,抓好規劃布局
有關部門應進行實地調研和充分論證,結合察雅縣資源稟賦和市場前景,明確雜交構樹適宜的種植區域、種植規模和種植技術方案,按照短期、中期以及長期的發展目標編制產業發展規劃,制定年度實施方案,并將雜交構樹作為產業興旺的重點項目,納入鄉村振興項目庫,進行大力推廣種植。應進一步發揮縣、鄉兩級農牧科技專業技術人員和科技特派員的作用,加大雜交構樹種植技術推廣力度,讓群眾充分認識到這一新型飼草產品的種植優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增強群眾的種植意愿,形成政府主導、企業主推、種植戶積極參與的種植模式,真正將雜交構樹產業發展成察雅縣的富民產業。
3.2 推廣標準種植,加強田間管理
根據雜交構樹在不同地形地貌、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氣候環境下的種植情況,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種植方式、技術規程和田間管理模式。栽種時,雜交構樹苗木主根長度一般為20~25cm,苗高在50cm以上,翻地犁地的深度控制在30cm以上。應根據不同類型的地塊調整株距和栽種數量:在平地、溝壩等較為平整的地方,宜種植15000株/hm2;在坡地、山地以及凹凸不平的地方,宜種植10500株/hm2左右。栽種時間一般為春季土地解凍后的4—5月或秋季落葉后上凍前的10—11月。為保證幼苗生長期養料充足,可施化肥150kg/hm2或有機肥1500kg/hm2。在苗木生長過程中做好田間日常管護,定期清理雜草、培土、澆水,加強田間管理,確保苗木健康成長。
3.3 加強科研攻關,提高成果轉化率
加強與昌都市農業農村局、昌都市科學技術局和昌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等業務單位和科研院所的溝通聯系,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和品種研發。一是重視雜交構樹基因資源的挖掘與利用,培育出能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水文氣候、不同地形地塊條件下快速生長且優質高產的新品種。二是重點研發用于雜交構樹種植全流程的專門農業機械,尤其是適宜在平地、山地、丘陵、陡坡等地開展機械化作業的小型、輕便型農機具,減少人力勞動,降低作業成本。三是重點研究雜交構樹在食用、藥用、生態綠化、城市綠化等方面的優勢,開發新產品,延長產業鏈,豐富產業體系。
3.4 發展循環產業,推動科學種養
雜交構樹的莖葉中含有大量氨基酸、蛋白質和維生素,營養豐富,將其加工成鮮綠飼草料、發酵青貯飼料、粉末顆粒飼料等易運輸、易儲藏、易食用的飼草料,不僅易消化吸收,能增強牛、羊等牲畜的自身免疫力,還能減少牛、羊等牲畜的生長周期,縮短出欄周期。此外,應積極發展以雜交構樹為主的種養殖循環產業,在種植地區附近適當發展畜禽養殖,將畜禽產生的糞便就近生產為有機肥,施入田間,為雜交構樹提供充足的優質養料。同時,沼氣廢渣也是優質肥料,將其施入雜交構樹種植田中,可以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避免糞便直接排放造成水污染、空氣污染等,實現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3.5 拓展發展模式,延伸產業鏈
雜交構樹產業既包括種植業,也包括在種植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養殖業和加工業。小規模、少量種植雜交構樹,可以滿足群眾自養畜禽的草料需求,而種植面積過多,則需要種植業公司或合作社的組織帶動。例如,可以采用“公司+村集體+種植戶”“公司+種植戶”等模式,由掌握種植技能、種植經驗和市場銷售能力的公司或合作社帶動群眾一起發展,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不斷完善“雜交構樹種植+飼草加工+牲畜養殖+品牌銷售”產業鏈,將雜交構樹產業發展成察雅縣的支柱產業和綠色產業。
3.6 提高產品質量,發揮品牌優勢
為做大做強“雪域構茶”品牌,企業應在雜交構樹茶采摘、晾曬、烘干、分揀、包裝、銷售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可通過參觀學習區內外先進的制作工藝和管理方式,或聘請專業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培訓,優化“雪域構茶”制作工藝,提高質量,打造高原無公害優質產品,以優質的品牌優勢拓展市場,提高雜交構樹茶在雜交構樹產業鏈中的權重。(作者:牛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