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沿黃灘區稻米之鄉位于新鄉市原陽縣黃河灘區,這里地處黃河故道,黃河灘區面積占河南省總面積的31%,這里的黃河濕地面積全省最大,水域廣闊。從原陽縣前往省會鄭州的路程約30min,到新鄉市路程僅需20min,是鄭州市及新鄉市百姓的后花園。這里擁有著悠久的黃河農耕文化和稻米文化,生產的大米是用富含有機質的黃河水澆灌,加上土壤的先天堿性、晝夜溫差大、白天日照強等環境特性,富含人體所需多種微量元素及有機質,深受人們喜愛。早在東漢時期,原陽米已是宮廷專用米。現原陽大米獲批為地理標志產品證明商標保護名錄,原陽縣也是著名的稻米之鄉。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觀光旅游產業也逐漸興起。新鄉黃河灘區稻米之鄉憑借其獨特的稻米及區位優勢,逐漸成為人們文旅康養的好去處,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9月18日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之后,當地政府更加重視文旅康養的村莊旅游建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目前在規劃設計上存在以下5個方面的問題。

一、 村莊公共服務設施不完善,醫療便捷度低
新鄉沿黃灘區稻米之鄉的文化教育及文化娛樂設施不完善,因大量村民外出務工逐漸遷移至城市,鄉村中小學教育學生數量逐年減少,學校面臨撤并問題。盡管該區域的鄉村完成了文化活動中心和體育活動場地的建設,但活動場地設施簡陋,有時場地還會被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占用,導致文體設施的使用率偏低,多數時間都處于空置狀態。目前新鄉沿黃灘區稻米之鄉的養老設施不完善,存在“空心村”現狀,大量的青壯年外出,僅剩老弱病殘留守村莊,其子女因常年在外地,缺少對老人的照顧,老人養老難。新鄉沿黃灘區的鄉鎮醫療條件差,大多數鄉鎮只有1~2個衛生院,村莊所配置的大多是村級衛生室,這些醫院醫療設施落后,缺少高水平醫護人員,如果村民出現緊急疑難病情,只能前往醫療條件完善的省、市醫院就醫,這樣會增加村民的出行時間,遇到緊急病情則會耽誤救治,是村民治病就醫的一大隱患。
二、地域文化保護力度不夠,傳統文化逐漸丟失
原陽地處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農耕文化是新鄉沿黃灘區稻米之鄉人們在長期的農業生產中形成的風俗文化。原陽地處豫北黃河灘區,其風土人情與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人文歷史緊密相連的。湯湯黃河流過牧野大地,浸潤、孕育了優質的原陽大米,也一代代傳承下寶貴的黃河文化。原陽大米種植歷史悠久,是中原特產的一張名片。原陽縣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文物古跡眾多,有“丞相之鄉”“成語之鄉”“毛氏祖根”等美譽,同時擁有秦漢文化、黃河文化等。然而在工業化發展的今天,隨著城市不斷發展,黃河灘區越來越多的原住民遠離家鄉進城務工,一些村莊的農田處于荒蕪狀態,散落在鄉村的古跡被人們忽視,缺少保護,中原人幾千年來所傳承的黃河文化受到沖擊。
三、產業缺少統籌規劃,文旅康養未能深度融合
新鄉黃河灘區稻米之鄉資源豐富,除了稻米的種植外,沿黃灘區的一些鄉村還建設了蔬果采摘園、農場等,例如陡門鄉的千畝葡萄園、生態農場,太平鎮水牛趙的黃金晴稻米產業園等。此外,還有一些農產品深加工,這些資源均為碎片化散落在黃河沿岸灘區,缺少統籌規劃,沒有形成產業鏈條,產業未能規模化發展,農耕產業、歷史文化產業及康養產業不能深度融合。當前,新鄉沿黃灘區稻米之鄉如何將其散落布局的農業、旅游業、康養業等資源進行統籌規劃,形成區域大產業鏈,推動文旅康養的進程,從而助推當地鄉村振興,依然存在較大問題。
四、可依托建設康養項目少,康養水平低
當前,新鄉沿黃灘區稻米之鄉可依托建設康養的項目較少,康養水平低。一是產品有效供給不足,缺乏核心拳頭產品,未具備不可替代性。二是企業的主體作用發揮不足,缺乏康養產業龍頭企業支撐,且普遍弱、小、散,未形成規模效益。三是專業人才極其匱乏,和“康養+”產業發展的需求相比,當前各領域科研人才和創新型人才普遍匱乏。康養醫療人才總量不足、學科帶頭人匱乏,大醫院高端專科人才引進仍然較難。原陽縣有著悠久的稻米農耕歷史,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但目前缺少食療康養、運動康養、生態康養等項目。即便一些鄉村零星建起了康養旅游項目,但受條件局限,康養水平低。
五、村莊基礎設施不健全,村莊本土建筑風貌逐漸缺失
新鄉沿黃灘區稻米之鄉的部分村莊內部道路通達度不高,沒有進行合理規劃。村內道路路基損毀嚴重,部分道路已出現裂痕。部分路段為石土路面,日常通過會產生揚沙,雨雪天氣則泥濘不堪,難以行走。且道路旁綠化程度不夠,夜間缺乏照明設施。一些村莊環衛設施較差,存在垃圾隨處堆放在路邊、坑塘的現象,造成環境污染。在村莊建筑方面,一些村莊出現空心村現象,房屋長期無人居住維護導致倒塌荒廢,一些村莊新建建筑過度歐式化,導致村莊“同質化”顯現嚴重。當前新鄉沿黃灘區稻米之鄉傳統風貌破壞嚴重,建筑缺乏地域特色。(作者:趙梅紅,王夢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