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再生資源行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但其所面臨的再生資源價格競爭力不強、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回收利用率較低、回收場地空間規劃不合理等問題不容忽視。未來,隨著資源供應壓力的不斷增加以及環保意識的提高,我國再生資源行業發展將迎來新的契機。據此,提出增強再生資源價格競爭力、加強產業上下游協同發展、多措并舉提升再生資源需求、加強回收行業國土空間規劃等政策建議,促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持續發展。
我國再生資源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國再生資源產業發展迎來新的契機,但產業發展面臨的再生資源價格競爭力不強、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回收利用率較低、回收場地空間規劃不合理等薄弱環節不容忽視。
一、部分再生資源價格優勢不強
受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難度大、回收成本高等因素影響,部分再生資源與原生資源相比價格優勢不強。同時,再生資源在回收利用后的品質可能會降低,在市場上與原生資源相比,下游生產企業對再生資源的需求并不強烈,導致市場空間釋放緩慢。以廢玻璃為例,從回收環節來看,廢玻璃具有分量重、價值低、易破碎的特點,這些特性使其在收集、裝卸、儲存和運輸過程中的回收成本相對較高,難以實現大規模、高效的回收。在加工環節,廢玻璃需要按照顏色進行分選,并清洗掉表面覆膜和雜質等,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進一步增加了廢玻璃的處理成本。再如,有色金屬中的銅,2022年,我國廢銅與制造電子、電器產品的重要原材料電解銅價格相比,兩者在價格走勢及波動率上基本一致,每噸價差保持在9%以內,廢銅價格優勢明顯較小。
二、回收利用企業規模普遍偏小
長期以來,在再生資源回收產業的布局中,缺乏大規模、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企業總體規模普遍偏小、行業集中度偏低,使得規模化生產和集中管理變得更加困難。根據Wind數據庫數據,目前我國存續的再生資源企業約有9萬家,其中,大多數企業成立時間較短,超過60%的企業成立時間在3年以內,成立10年以上的企業占比不到5%。此外,約70%的企業的注冊資本在500萬元以下,注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僅占約10%。受企業規模、技術、成本等多因素影響,行業內技術研發普遍投入不足,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特征明顯,多數中小企業仍以人工分揀為主,整體技術裝備水平不高,分揀加工產生的產品附加值較低,存在較為嚴重的同質化問題。
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較低
我國廢舊資源總量大,與部分發達國家相比,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仍有一定差距。就電子產品回收而言,我國作為電子產品的制造和消費大國,廢棄電子產品因其類型多樣、更新換代速度快、總體數量大等特征,既存在隱藏的環境污染隱患,也有很高的資源再利用價值。但是,《中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及綜合利用行業白皮書(2020)》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電子廢舊物的規范回收率還不到20%。歐洲電子垃圾平均回收率為42.5%。其中,德國、法國的回收率在35%左右。再如廢舊紡織品,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每年廢舊紡織品產生量超過2200萬噸,但循環利用率僅約20%(騰玥,2023)。而德國廢舊服裝紡織品回收利用率約為42%,法國廢舊紡織品和服裝的循環利用率約為35%。

四、回收場地空間規劃有待加強
目前,我國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的回收站點、轉運站和分揀中心在城市發展規劃中尚未得到充分重視,回收端經營場所缺乏長期、穩定的土地使用權和用地規劃,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經常面臨選址困難、用地緊張和臨時拆遷等問題,這種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不僅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營壓力,也使企業難以制定長期的發展計劃和投資決策。為應對這些問題,一些企業可能采取不規范的用地方式,如占用城市公共空間或非法占地等,這不僅影響城市環境的美觀和整潔,還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污染。
加快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發展的進路
加快再生資源回收產業發展,不僅有助于提高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效率,更能夠有效減輕資源與環境壓力,對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應樹立科學發展的理念,積極探索促進產業發展的途徑和方法,研究制定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確保產業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一、降低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成本,增強價格競爭力
一是大力推廣“互聯網+回收利用”的新模式。
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提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完善流程、整合市場和資源等方面的能力,推動以更精細和動態的方式實現資源回收與再利用,以實現回收效率的提升和運營成本的降低。二是研究形成再生資源與原生資源合理的比價關系(周小鷗,2022)。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應進一步加大對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在財政稅收、投資和融資等方面的優惠支持力度,降低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成本,形成合理有效的營利模式和再生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提升再生資源價格競爭力。
二、加強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建設,促進各環節協同發展
一是加快推進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建設發展。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基礎設施,淘汰落后產能和老舊設備,加快行業新舊動能換擋,促進資源共享,推進集中化管理,提升行業集中度。二是培育再生資源領域龍頭企業。支持龍頭企業通過收購、兼并、重組等方式,加速對中小企業、個體經營者的整合,不斷增強對上下游全產業鏈的控制力,提升企業在資本、技術和市場拓展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競爭力。三是增強科技創新驅動能力。以提高再生資源利用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支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增強再生資源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強化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走出一條高效運營、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三、多措并舉擴大再生資源需求,提升回收利用積極性
一是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加快推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項目碳排放核算標準、核算方法和評價體系研究,將符合要求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項目所產生的碳減排量計入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使用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抵銷碳排放配額的清繳,增加再生資源使用者在碳交易中的收益。二是加大政府對再生資源產品的采購力度。強化政府綠色采購制度,增加再生資源和回收再利用產品在政府采購中的比例,鼓勵采取以舊換新、補貼等多種方式促進再生產品消費,進一步創造有利于提高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積極性的外部環境。
四、循序漸進加強國土空間規劃,確保回收產業穩定發展
為保障再生資源回收產業的平穩健康發展,建議明晰再生資源回收用地性質,并將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用地需求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進行統籌謀劃,以為回收企業申請用地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確保其運營場所的穩定性和合法性。在初期階段,為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并給回收企業提供必要的靈活性,可采取多種土地使用策略。例如,可以利用城市邊角空間地帶,通過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的方式提供土地,這樣既能夠滿足不同的經營需求,又能確保土地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可持續利用。后續應逐步將再生資源回收站或回收場納入國土資源專項規劃,并預留一定比例的產業用地專門用于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以確保其用地的穩定性和固定化,更好地滿足產業發展需求。(作者:滿子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