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理論遵循從經驗數據中建構理論的一般邏輯,捕捉和概念化社會實踐中的潛在關系。在城市更新中,EOD組織模式的實踐思路根植在不同地區、不同環境及產業發展的復雜動態過程之中,且這一過程充分體現在政府文件及新聞報道中。因此,本文采用程序化扎根方法,運用開放式編碼、主軸編碼和選擇性編碼三級編碼程序,提煉我國城市更新行動中EOD組織模式運行的關鍵信息,揭示其發展目標、組織結構及機制功能。
1.數據來源
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EOD第一、二批試點文件、各省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以及人民政府官網所披露信息,截至2022年12月,共收集EOD項目119個,將其中非城市領域以及相關信息缺失的EOD項目剔除,獲得63個樣本。利用百度搜索引擎,將EOD政策文件的最初起始點2016年11月定為檢索初始時間,以“EOD”或“以生態環境為導向”為關鍵詞進行匹配搜索,在各省市政府、生態環境局等相關部門官網,以及人民網、新華網、當地報紙等網站提取文本信息,獲得256份政策文件及相關新聞報道,本文以其作為研究數據展開分析。
2.模型構建
(1)開放式編碼
開放式編碼是對原始材料文本進行切割并賦予概念的過程,這個過程除了要對原始資料進行系統歸類外,還要結合情境深度挖掘材料背后隱藏的概念,以實現范疇化。將63個EOD項目的相關資料導入Nvivio11plus軟件,剔除與EOD實踐模式無關、語義重復交叉、模糊的語句,得到初始的91個語義標簽,再經過比對、修正、組合,抽象歸納出58個初始概念,涵蓋了706個參考點,并進一步綜合出38個副范疇。受篇幅限制,僅在表1中展示部分內容。

表1 開放式編碼及范疇化(部分)
(2)主軸編碼
主軸編碼是根據開放式編碼中得到的各范疇間語義、情境、過程、因果、功能及策略等關系建立彼此間聯系,并闡明其聯系的過程。首先,基于現實情境,對已經提取的初始概念和副范疇展開分析,初步形成主范疇。其次,對主范疇與副范疇間的類屬關系做出調整優化,避免出現重復、矛盾。最后,形成多元協同、技術支撐、產業發展、環境治理、政府支持、推廣教育、任務目標7個主范疇,如表2所示。

表2 主范疇及關系內涵
(3)選擇性編碼與模型建構
在主軸編碼的基礎上開展選擇性編碼,旨在以“故事線”的方式將所有范疇和概念加以系統串聯,以歸納核心范疇,并構建理論模型[44]。通過明確各主范疇之間的互動關系,構建城市更新中的EOD組織模式模型。在組織結構上,由市級政府總體籌劃,區級政府成立工作專班或領導小組制定詳細工作方案,由企業具體執行,社會群體協同參與。在機制功能上,以城市環境整體提升和綠色產業開發為EOD項目的中長期方向,在整體統籌、創新擴散、需求感知三個機制的驅動下,依托監測技術和智慧平臺,以及政府人才、資金、用地、監管、企業服務五個方面的保障,在更新區內形成環保文化,對外推廣城市形象和經驗做法,從而推動城市發展轉型和生態價值轉化。具體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城市更新 EOD 組織模式理論模型
(4)理論飽和度檢驗
當資料無法進一步生成新的范疇或提供新的理論貢獻時,即可終止概念編碼與模型構建。為尋找新的范疇概念,以第一輪編碼形成的7個主范疇為線索,將63個樣本中的256份文本資料按照環境治理和產業開發兩個方向重新分組,并從中分別選取7份信息量大,且與主范疇相關性強的文本資料,開展新一輪編碼分析與概念化、范疇化過程。結果顯示,未發現有新的概念生成或范疇出現,編碼結果也未對既有概念間的關聯性產生影響,說明此前資料文本分析所形成的城市更新EOD組織模式理論模型達到飽和,可以較好地解釋其架構和運行過程,符合程序化扎根理論的要求。
根據以上分析,城市更新中的EOD組織模式是指市區兩級政府指導企業和社會群體參與EOD行動方案的實施,并通過整體統籌、創新擴散和需求感知三重機制提升城市連片區域的生產、生活、生態環境質量,發展先進綠色產業,從而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其組織結構通過市區兩級的上下協同和部門之間的工作聯動來連通整座城市與局部片區間的發展目標,從而提高各部門工作效率。三重機制中的整體統籌機制是指地方政府和國資企業以解決區域內突出環境問題為主要目標,在前期勘察和政府統籌的行動方案指導下,開展各項城市更新工作,以快速改善環境質量。該機制有利于高效提升城市環境質量,但限制了企業專業能力的發揮。創新擴散機制是指地方政府、國資企業、科技公司等主體以綠色產業發展為目標,在一定環境治理的基礎上,以生態質量為稟賦吸引企業和專家學者參與到EOD項目的全過程中。該機制有利于環境質量的可持續提升,但創新成果的培育和擴散需要較長時間。需求感知機制是指地方政府和國資企業以當地居民所關注的環境問題為主要解決目標,通過調研等形式了解群眾意見和需求,并將其考慮在EOD項目規劃和實施當中。該機制有利于獲得更高的居民滿意度,但會受到群眾意見考察范圍和主觀性等條件的限制。總體來看,盡管當前的EOD組織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加強了多主體在城市更新行動中的參與度,卻在綜合環境質量提升的專業能力、持續能力和反應能力上有所限制。因此,為優化創新EOD組織模式,需進一步分析其局限性,以確保城市更新成效的穩定性和高質量。(作者:郭斌 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