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EOD模式的內涵、特征和政策發展出發,結合農發行湖南省分行支持EOD項目的初步實踐,分析了當前EOD模式項目開發存在的問題。
一、湖南分行EOD融資模式的初步實踐
近些年,湖南分行穩步探索EOD融資模式,支持了一些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項目,涉及水生態環境保護、物流園(多式聯運)建設、蝦蟹水稻養殖、土壤修復和綠色產業園建設等領域,有效推動地方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融合互促。主要做法有:
(一)堅持政府主導、銀企聯動
一是主動走訪,凝聚共識。密切聯系環保行業主管部門,通過座談交流、政策宣講等方式,及時掌握EOD模式相關政策和官方解讀,形成生態環保項目的融資共識。加強專業人員培訓,派相關工作人員參加行業主管部門組織的EOD專題培訓班,學習全國范圍內EOD典型案例和優秀地方經驗。二是及時篩選,積極對接。運用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管理系統對入庫項目進行篩選、審核,判斷項目是否符合農發行信貸業務范圍,并將EOD項目清單下發至相關分支行機構。由分支機構主動聯系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和目標客戶,通過召開項目推進會、銀政企交流會等方式,深化生態環保領域業務合作。三是及時總結,共學共推。加強模式總結提煉,將支持的湘陰縣鶴龍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及蟹蝦小鎮建設EOD項目納入《典型案例匯編》,供分支機構參考借鑒。以政策宣講、產品推介、案例示范的政策性金融大講壇“共學”模式,深入全省各市州和重點縣市開展政銀企聯合培訓和項目對接,共同探索生態環保項目的市場化融資路徑。
(二)前瞻性介入項目策劃
以巡回輔導、現場調研、現場會商診斷的“共商”模式,深入項目現場,精準對接客戶,按照“三化一有”(市場化、產業化、法制化、有效益)的辦貸原則和思路積極開展EOD項目策劃。一是重視建設內容的關聯性。在前期規劃中,建議客戶選擇與項目生態治理內容高度關聯的特色產業進行培育,使項目符合“肥瘦搭配”特征,能夠以產業收入持續反哺生態環境修復方面的前期投入。在此基礎之上,逐步探索出“生態修復+漁業振興”“水域治理+蝦蟹養殖”等融資模式,推動當地生態環境資源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二是加強項目現金流管理。結合當地資源稟賦和發展規劃,依法依規挖掘、設計、組合現金流,做實生態環保項目還款來源。例如,南縣琴湖綜合治理及生態稻蝦產業園基礎設施(一期)建設項目擬通過水域綜合治理工程改善水體質量,優化周邊環境,同時完善農田水利設施、發展稻蝦種養產業。得知該項目有融資需求,湖南分行提早介入、精心謀劃,立足南縣“稻蝦共養”優勢和稻蝦產業發展規劃,充分挖掘項目2100畝稻蝦基地產生的小龍蝦、稻蝦米銷售收入以及借款人存量土地轉讓收入,做優項目融資方案設計。
(三)有效落實風險防控措施
產業培育往往需要一個長期過程,不可能立竿見影,這意味著EOD項目的第一還款來源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在探索EOD項目融資模式的過程中,高度重視抵押物的風險緩釋作用,抓實落細風險防控。以南縣琴湖綜合治理及生態稻蝦產業園基礎設施(一期)建設項目為例,在第三方全額保證擔保的基礎之上,還要求借款人追加其關聯企業名下的國有土地使用權作為抵押物,使綜合擔保覆蓋率提高至130.09%。
此外,積極探索創新水域經營權抵押方式,增強生態環保項目貸款的擔保能力。例如,益陽大通湖生態恢復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鰱鳙捕撈收入反哺前期湖泊生態修復,借款人與益陽市大通湖國有土地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國有農用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書》,取得大通湖12.39萬畝水域經營權,積極與當地政府商討水域經營權的確權辦證事宜,多次走訪相關部門,最終由當地農業農村和水利局頒發《農村土地經營權證》,土地用途為“湖泊水面”,使該項目在全額保證擔保的基礎上,追加了12.39萬畝水域經營權抵押擔保,綜合擔保覆蓋率達181%,第二還款來源得到有效充實。

二、EOD模式項目開發存在的問題
《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入庫指南(試行)》的印發標志著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以下簡稱項目儲備庫)的建立,生態環境部開發的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管理系統也于2022年3月同步上線運行,意在加強與國開行、農發行等十多家金融機構的對接。依托項目儲備庫和管理系統,金融機構可以對入庫EOD項目進行篩選,為符合融資條件的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然而,在推進EOD項目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試點項目規模大,單一銀行“獨木難支”
部委公布的EOD試點項目普遍規模極大,項目總投資動輒數十億甚至過百億。以湖南省入選國家EOD模式試點的項目為例,長沙市望城區濱水新城核心區綜合開發項目總投資108.81億,湖南城陵磯臨港產業新區水系綜合整治(二期)項目總投資110.58億,湖南省婁底經濟技術開發區總投資45.38億。這些大型項目的推進需要幾十億的貸款支持,由任何一家銀行獨自支持這類重大項目都會導致信用風險過于集中。考慮到銀行對單一法人客戶的最高授信額度限制和風險防控方面的要求,單靠一家銀行往往不能滿足國家EOD試點項目的巨額資金需求。
(二)產業導入周期長,收益不確定性較大
在國家層面,對EOD模式項目利好的政策不斷出臺,但EOD模式項目的重點收入來源——產業分成收入和土地環境溢價收益,均面臨著較大不確定性。一方面,發展關聯產業、獲取收益反哺項目投資是一件周期長、見效慢的事情,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較高。無論是在修復生態、美化環境的基礎上引進社會資本,打造特色農業、醫療康養等多元化產業,亦或是因地制宜開發具有較強盈利能力的“光伏+”、風電、生物利用等清潔能源產業,要想在當地形成較為成熟、具備持續反哺能力的特色產業,都需要動輒三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培育周期,并且在項目投資過程中,難以有效地測算由于產業集聚效益而產生的投資收益。另一方面,房地產業呈現日薄西山之勢,地價上漲動力不足。近幾年中央堅持“房住不炒”政策不放松,監管部門為房企劃定“三條紅線”,地產行業融資收緊;我國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從長期來看將明顯削弱住房需求。我國房地產市場呈現低迷態勢,再加上房地產經過二十多年的繁榮發展,各地土地價格基本已上漲至高位,后續土地增值溢價空間不大。
(三)專業化運作要求高,項目落地實施難
一體化實施是部委對EOD模式試點項目的硬性申報要求。依托項目僅由一個市場主體統籌實施,以避免出現碎片化管理、偏離主線的問題。EOD模式下,生態環境治理和產業開發同步推進,這兩個類型的項目往往還分別包括多個獨立子項目,例如,湖南某入選第二批EOD模式試點的項目由3個環境治理提升項目和5個產業開發項目組成,這無疑增加項目建設的系統性和復雜性,也對參與投資運營的社會資本方提出了更高的綜合能力和專業水平要求。作為項目實施主體的社會資本方不僅要在生態環境治理領域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還要具備較強的區域綜合開發和產業培育能力,能夠勝任從規劃設計、項目實施、投產運營等開發全周期的一體化實施任務,確保項目順利完成、達產見效。然而,從目前正在實施的EOD項目來看,具備生態治理專業能力的項目實施主體普遍不具備特色產業開發能力,而能夠勝任區域綜合開發的企業往往在生態環境修復領域經驗不足,這無疑增加了EOD項目實施的難度。
(四)開發風險因素多,監測反饋體系缺乏
EOD模式是一種新生事物,近幾年才開始在國內應用推廣,開發過程中面臨較多風險。首先,與傳統開發模式相比,EOD模式缺乏可借鑒的成功案例和經驗總結,難以預測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也難以提前制定較為周全的應急預案。其次,生態環保產業的顯著特征之一是社會公益性,其盈利能力較低,而EOD項目將生態環境優先的理念貫穿項目始終,其鮮明的生態經濟屬性必定會引發特定的投資風險。此外,EOD項目周期長、變數大,生態環境優化需要一定的時間;所涉及行業種類多、跨度大,土地一級開發還面臨政策風險,項目開發過程中生產要素多,產業培育見效慢,生態優勢能否轉化為經濟優勢也存在較高的不確定性。
相關利益主體亟需加強對EOD項目跟蹤和監測。然而,在EOD模式項目實施過程中,實時監測和效果反饋體系尚未建立,銀行等利益主體難以及時掌握項目的實施進度和資金使用的合規性。(責任編輯:鄧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