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EOD模式探索實踐
一、國家試點階段,遼寧2個EOD模式試點申報成功
2018年以來,國家密集出臺系列政策支持EOD模式發展,2020-2021年,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國開行等多部門連續兩年公開征集了94個EOD模式試點項目,其中遼寧阜新市百年國際賽道城廢棄礦區綜合治理、盤錦遼河新城起步區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項目成功入圍。相比周邊省份試點數量吉林(4個)、河北(4個)、內蒙古(5個),遼寧省在探索實踐EOD模式推進生態引領的整片區推進“規劃+融資+建設+運營”全過程從謀劃、申報到創建實施都亟待加大探索力度。
二、常態化入庫階段,遼寧各市開始重視并加快謀劃
2022年,生態環境部下發《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入庫指南(試行)的通知》(環辦科財〔2022〕6號),生態環境部將EOD模式項目納入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類型,目的在于按照“成熟一個,申報一個”的原則,積極引導金融資金投入,加強金融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精準支撐,推進適宜金融支持的重大生態環保項目謀劃,建設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EOD項目實現常態化入庫。入庫項目包括大氣污染防治、水生態環境保護、重點海域綜合治理、土壤污染防治、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固廢處理處置及綜合利用、生態保護修復、其他環境治理等八大類,并確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每年入庫EOD項目原則上不超過5個。據悉,2022年度,遼寧省并沒有入庫EOD項目,一方面省級層面嚴格把關遼寧省EOD項目的成熟程度;另一方面,市級層面雖然政府部門謀劃項目的態度比較積極,但由于對整片區EOD模式政策理解不深、缺乏“規劃+融資+運營”可落地的操盤企業等因素,往往在組織環節就已然望而卻步。
三、遼寧積極探索EOD模式融資渠道
在遼寧省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中提到要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生態環境治理;要完善多元化的生態環境投入機制,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創新各類投融資方式,大力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市場化等相關內容。同時,相關部門也積極探索EOD項目除國開行之外的融資渠道。2022年1月,遼寧省新民市林業生態保護與修復及經濟產業導入EOD項目、盤山縣蘆葦生態保護與修復及經濟產業導入EOD項目同日實現貸款投放,資金規模達到8億元,由建設銀行遼寧省分行發放,是省內首筆EOD項目貸款放款。

推進EOD模式發展的關鍵問題
EOD模式采取產業鏈延伸、聯合經營、組合開發等方式,將公益性較強、收益性差的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收益較好的關聯產業項目有效融合,探索創新生態環境治理投融資渠道,從而提升區域整體價值。EOD的核心包含“融合”“一體化”“反哺”三個關鍵詞,因此,在實踐操作過程中主要面臨三個關鍵問題。
一、生態環境與產業發展的強相關性問題
目前,許多地方政府出于融資需求考慮,普遍存在簡單劃片區,隨意搭配生態治理與產業項目組合,僅以資金平衡衡量項目可行性,沒有充分考慮生態環境和產業強相關性,應用領域盲目效仿已申報成功案例等問題。事實上,EOD模式并非是簡單的片區開發投融資模式,更是投融資后的實施模式。地方政府EOD項目包裝入庫后的運營實施環節過程中,產業與生態項目融合度不高,產業收益往往難以彌補生態修復支付成本,影響EOD模式實踐的積極效果。
二、EOD模式主體的操盤能力問題
EOD模式要求一體化開發,由一個市場主體方統籌實施項目的投資、融資、建設、運營維護,項目主體明確、邊界清晰。這就涉及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專業要求高,更涉及一二三產業產業導入、開發和運營,行業跨度較大。從開發主體來看,僅交由單一社會主體完成概念規劃、產業規劃、項目策劃、工程施工、產業招商和資產運營等內容幾乎難以統籌。鑒于此,實踐中需要第三方專業咨詢機構與地方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社會資本方、項目實施平臺公司等在項目謀劃前期就要緊密協調、協同推進,保證在謀劃階段科學設置組織框架與職能劃分,并在項目謀劃及入庫后實施打下良好基礎。
三、EOD“反哺”面臨的長周期性問題
EOD模式強調關聯產業開發和資源收益的持續性反哺機制,金融機構對于EOD項目要求產業收入作為項目還款主要來源,因此在測算過程中要確定明確的用地類型和規劃方案,結合用地性質明確產業類型和經營收入,測算投入產出進而提出平衡方案和開發時序。但產業培育和產業導入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見效,造成項目整體投資回報周期長。這不僅影響了開發主體實施EOD模式的積極性,也影響產業對生態治理的反哺和價值閉環的形成。因此,起步階段資金和政策保障力度是EOD模式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和資產良性循環的關鍵。(作者:唐玲麗 程永軍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