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加快,以L縣為例,伴隨著人口的增長、工業經濟的發展,導致了日趨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在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人們對于宜居的自然生態環境的愿望也在逐漸增加。在今天,L縣城區域主要由商業圈、經濟開發區、生活居住圈、園林公園等模塊構成,城區內的城市規劃已初步成型。在此基礎上,如何提升城市生態規劃,實現綠色居住環境、交通便利、防止城市內澇等目標,已經成為人們普遍關心的民生問題。生態環境與城鄉規劃需要依靠合理的城鄉生態規劃設計來實現可持續發展。
L縣城隸屬德州市,東與濟南市商河縣毗連,西距德州50公里,南距濟南60公里,北距北京300公里、天津200公里。 距離市區和省會地理位置優越,對外交通便利。 臨邑縣總面積10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73421人,轄8鎮1鄉3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
氣候與環境。 L 縣位于東經16°41′46″至 117°03′16″,北緯36°59′45″至 37°31′34″,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點。 春季干旱少雨,天氣多變;夏季炎熱多雨,濕度大;秋季秋高氣爽;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氣溫 12.6℃ 。
通過地理位置以及氣候條件等因素分析,該縣城四季分明、區位條件優越,具備經濟、社會、環境和諧發展的先決條件及優勢。

一、城市生態規劃視角下的L縣的城鄉規劃現狀
1.1 城市社會生態系統背景下的城鄉二元結構問題依然嚴重
農村的多數青年會選擇留在縣城就業、購房、子女上學。隨著縣城人口越來越多,導致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資源越來越少,利用率越來越高,對于城市生態系統而言,面臨的挑戰和壓力越來越大。城市生態規劃作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在空間布局上的一種有效手段,生態環境規劃是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矛盾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也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集中體現。隨著年輕人的不斷涌入,縣城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保證其經濟收入。為使經濟、社會、環保和諧發展,應該對城市的生態系統作出科學合理的決策。
1.2 在城鎮化進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經濟、輕環保”的情況,導致了環境污染問題加劇
L縣在早期城鄉規劃上沒有將生態環保問題考慮進去,導致規劃不能跟上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經濟開發區、工業區等化工企業離人們生活居住的地域較近,工業化發展加速的大背景下,若工業企業不能對工業廢氣、廢水進行有效處理,仍然會導致嚴重的空氣及水資源污染問題,對生態環境帶來不良影響,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引領,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將來的經濟發展之路。環境的危害還表現在空氣二氧化硫超標、霧霾以及沙塵暴等天氣,影響城鎮居民正常生活。自藍天保衛戰打響以來,政府出臺一系列的環保措施,鼓勵企業降污節能,經濟環保兩手抓。科學規劃城市空間布局,改善城區內空氣環境質量。重新規劃縣城以外的土地資源,遷出污染較為嚴重的企業,達到環境與資源的均衡目標,表明了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利用環境規制體系、實施節能減排等措施來降低污染物排放,促使企業合理高效利用資源,推動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1.3L縣的園林綠化現狀
城市綠化是指在城市中的土地資源上植樹造林、種草種花,在街道兩側或者城市公園、社區內的空地上,在人們生產活動區域進行綠化,既起到城市美化點綴的作用,又可以吸收城市排出的二氧化碳等空氣污染物,用來改善空氣質量,維護城市生態平衡。以L縣城為例,城市園林綠化規劃主要包括:街道綠化與日常維護、小區建設綠化率達標、城區內各個公園綠化布局和規模、鄉鎮閑散土地育苗種植項目等。通過一系列的政策實施,L縣城綠化初見規模,主要苗木種植面積還是集中在鄉鎮整合的閑散土地等土地資源種植較多。縣城園林樹木種植少,起到點綴作用大,凈化空氣質量的作用微乎其微。相較于大城市而言,縣城區域沒有植物園等大型森林公園,多起到為人們日常休閑、散步等作用。在縣城中存在居住環境較差、土地資源緊缺等問題,在過去的城市規劃中片面地追求經濟增長、城市建筑建設的行為導致城市公共綠地用地緊張、綠化面積少,這不符合現代人對城市環境的要求,因此政府也在不斷地加大對現有城區綠地的投資力度。
二、L縣城當前的城鄉生態規劃存在的問題
2.1 公眾參與度低
在城鄉生態規劃的過程中,我們要秉持以人為本的中心理念,公眾參與會發揮十分關鍵的價值效用,使規劃變得更加科學、合理、貼近群眾。通常,我們的城鄉規劃主要由住建部門、規劃局等部門的專業人員制定,從設計到實施過程中,群眾很難參與其中,導致群眾對城市的生態環保缺乏重視程度,生態文明的意識更是無從談起。
2.2 工業廢氣污染嚴重
以L縣城為例,近年來,隨著當地經濟發展、招商引資等工作的推進,存在一些工業企業排出廢氣污染空氣等問題。廢氣的排放不僅導致空氣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質增高,也造成了霧霾天氣等惡劣天氣,不利于公眾倡導的健康生活理念。由于縣城面積小,經濟開發區距離生活居住圈不遠,綠化樹木有限,空氣污染將直接影響居民的生活生產,因此必須要加強空氣的凈化能力,盡最大可能減少污染源,保護市區空氣的安全。
2.3 城市內澇問題
以L縣城為例,城市排水系統修建時間早,已經不符合當今的城市規劃現狀。由于樓盤開發地勢高低不一,不透水的柏油馬路越來越多,天然的河流越來越少,在遇到強降水天氣時,城市水體調蓄功能的降低、地表徑流的增多,排澇不及時易引發城市內澇問題。但由于排水系統多為地下修建,不容易改造升級,對解決城市內澇造成了一定的麻煩。(作者: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