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依托獨特的古桑林資源,延續黃河文化根脈,講好黃河文化故事,夏津縣計劃重點發展現代農業,同時與文旅健康、農業旅游相結合,打造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示范基地,探索鄉村振興的新模式。

圖 1 夏津鄉村振興農業產業園總體規劃圖
本項目選址縣城以北的古桑樹群附近,規劃占地約1100畝的農業產業園(圖1)。其中,核心引領區100畝,以一組舊廠房及一座辦公樓為基礎,為整個產業園提供產業核心和配套功能,功能包括:育苗區、組培實驗室、包裝及分揀中心以及運營展示中心;生態農業示范區約575畝,主要為成果轉化功能,研究成果可以在這里進行實驗終止,催化成成熟產品;實踐成果轉化區約425畝,新建陽光溫室,配套自動放風系統、自動灌溉系統、水肥一體化系統等,建設高科技農業產業溫室,促進規模化種植。這次工作重點,就落在了核心引領區,結合一組舊廠房及辦公樓,規劃建設一處集桑產業研究、展覽、組培實驗、游客服務中心和配套酒店為一體的“文展-組培-苗圃-郊區度假”的鄉村產業鏈條。我國在2020年明確提出雙碳目標: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城鄉建設領域和工業領域也相繼提出了碳達峰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建成一批綠色工廠和綠色工業園區,筑牢工業領域碳達峰基礎。綠色低碳園區,甚至是零碳園區將是未來產業園區發展的主要方向;而要實現園區的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不僅要大力開發使用新能源,推動建筑及各種設備設施電氣化,同時避免大拆大建,合理利用存量建筑進行低碳更新,成為本項目的主要特色。
夏津鄉村振興農業產業園現狀
項目用地面積35.7畝,用地周圍均為閑置用地,在用地內,目前現存2處鋼結構廠房并列布置,兩個廠房之間部分原為一處院落,在使用過程中改造為倉庫。廠房結構狀況良好,沿西側道路為2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沿街商業樓。商業樓沿街面達到95米,尺度巨大,開窗重復,立面形態單調。廠房南側為現狀辦公樓,目前為街道辦事處和桑產業研究院使用,建筑與廠房并非平行布置,給園區整體規劃帶來了一些障礙(圖2)。

圖 2 產業園區內廠房建筑和辦公樓建筑現狀及改造設計策略
從現存建筑質量來看,廠房結構相對完整,承載力較強,可加固后利用,減少建筑拆除造成的資源浪費,但廠房屋頂老化、局部漏雨,且按照綠色低碳園區的設計要求,要普及屋頂太陽能光伏系統,加固維修難度較高,建議整體拆除重建。原廠房之間的庫房等功能空間造成室內光線昏暗,不利于高品質展示及辦公需求,需要適當拆除部分建筑單體,提升空間品質。南側辦公樓結構較為完整,建議保留,對局部進行拆除,通過部分加建,滿足使用需要。(作者:孫銘、張國萌、韓魯成、王燕、李攀攀)